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在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工作會議期間強調指出:“今年,宏觀調控仍處在關鍵階段,加強和改善金融調控、維護金融穩(wěn)定的任務十分繁重。人民銀行要繼續(xù)執(zhí)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
央行行長周小川對2005年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的解釋是:“穩(wěn)”是“穩(wěn)重”,“健”是“健康”。
“穩(wěn)重”是體現(xiàn)在央行公布的2005年調控指標上。近日央行發(fā)布消息:2005年把貨幣供應目標增幅從去年的17%減少到15%,即2005年的貨幣供應量預期收緊2個百分點;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2.5萬億元,比去年減少1000億元。
從2005年貨幣供應量和銀行新增貸款的雙下降,我們看到的貨幣政策的取向似乎是較緩慢的收縮。但比較2004年的數據與2005年預設指標看來,2005年的貨幣政策的目的是使宏觀經濟在延續(xù)2004年總體穩(wěn)定的基礎上,并有提高。
物價的穩(wěn)定是“穩(wěn)定”貨幣政策的要義之一。
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2004年11月份CPI(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8%,比上月漲幅縮小1.5個百分點,是9個月以來的最小增幅,這說明通貨膨脹的壓力正在減小。
2005年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把保持物價基本穩(wěn)定放在今年經濟工作的首位,物價增幅調控在4%,基本與2004年持平。貨幣政策對物價的影響無疑是最為直接的。要把物價調控在可4%的水平,銀根相對2004年就不可能有太大的松動。
同時,從2004年物價上漲的因素看,主要是結構性和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雖然相當部分的PPI(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最終會傳導到CPI中去,2005年通脹的壓力還是會存在的,但只要在結構上控制好糧、油等基礎產品的價格,保持一定的貨幣供應量,物價就能控制在調控目標范圍之內。
因此,在貨幣供應量和銀行新增貸款上,2005年的預設指標分別比2004年增加了0.5個百分點和1000億元,也就是說,二者上調的幅度分別是3.45%和13.6%。
2004年前11個月M2增長為14%,相比宏觀調控前幾個月的19%和2003年的20%明顯低很多。實際上,2004年宏觀調控前幾個月以及2003年正值經濟過熱時期,因此,當局才在2004年的上半年的后期采取了宏觀調控,10月底又祭出升息之策。從2005年的預設指標上,15%的貨幣供應量高于2004年全年,但低于2004年調控前的19%;我們可以認為,貨幣當局希望2005年宏觀經濟是在低于過熱、高于調控后的速度上前進。
央行2004年全年貨幣供應量實際增長為14.5%,比預定目標低了2.5個百分點;2004年新增貸款為2.2萬億元,比年初目標低了4000億元。從數據上看,2005年的貨幣供應量要比2004年實際上升0.5個百分點;銀行新增貸款1000億元。從總體上而言,貨幣當局是希望宏觀經濟在2005年能有個相對2004年較為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但貨幣供應量的0.5個百分點和銀行貸款新增1000億元所能給出的寬松空間畢竟有限。所以,央行的穩(wěn)重,是穩(wěn)定2004年的宏觀調控的成果,使物價穩(wěn)定在4%的范圍內,并爭取能有所前進,但這個有所前進畢竟為物價的上升壓力下就顯得不是那么必然了。
黃菊4日在對央行2005年工作提出的要求里,首先強調的就是國有商業(yè)銀行的改革,“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繼續(xù)抓好國有商業(yè)銀行股份制改革,按照建立現(xiàn)代金融企業(yè)制度的要求,完善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兩家試點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其他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也要不失時機地深化改革……。”
在央行2005年工作會議閉幕之際,央行行長周小川強調:“當前要深入研究融資結構問題,為直接融資的發(fā)展提供足夠的空間,支持資本市場發(fā)展,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合理比例關系,不斷優(yōu)化融資結構。要采取適當措施,鼓勵股本性投資、債券投資和適度的風險資本投資……。”無獨有偶,就在2004年末,2004年貨幣委員會第四季度的例會也強調了“要合理協(xié)調直接、間接融資的比例”。
“為直接融資的發(fā)展提供足夠的空間”、“合理協(xié)調直接、間接融資的比例”的潛臺詞就是:現(xiàn)在的資金結構不盡合理,間接融資的比例過高,直接融資比例不夠。
“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首先要有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物價,再就是要有一個健康的金融結構。我國金融結構的脆弱性,集中歸結在銀行的脆弱性。而銀行的脆弱又主要是聚集在國有商業(yè)銀行的脆弱。這就不難理解黃菊副總理首先強調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的題中之義了。據估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70%至80%甚至更高都來自銀行貸款,直接融資比例在一個降低的水平迂回。銀行的巨額不良貸款給銀行的改制帶來巨大的困難,同時也給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帶來很大潛在危險。要維持經濟在一個既有速度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前進,投資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國有商業(yè)銀行尚未改制成具有良好的治理結構金融公司、還不能做到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沒有完善的情況下,擴大直接融資不失為一個穩(wěn)健之舉。
要擴大直接融資比例,最讓人充滿想象的莫過于當局2005年要在資本市場上有所作為。入市資金的放寬是很明顯的:有消息稱,今年初將出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從事股票投資的股票交易獨立席位的管理辦法;另外,《企業(yè)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暫行辦法》已經成稿,企業(yè)年金市場今年一季度也即將啟動;一批專業(yè)健康公司、養(yǎng)老金公司也正欲以“專業(yè)化經營”為團體險市場拓展打開新的入市通道。2005年資本市場的“改革年”延續(xù),也是落實《國九條》第二年,落實的力度會加大,在解決長期深層次的問題上也有值得期盼的政策。
有消息稱,央行明確提出要大力發(fā)展銀行間債券市場,鼓勵商業(yè)銀行設立基金公司,允許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yè)進場交易等,而且還要推進市場產品和工具創(chuàng)新,將企業(yè)債、商業(yè)票據引入市場。
自2002年以來,我國整個宏觀經濟狀況不錯,在近、中期的主要任務是繼續(xù)這種比較好的局面,2005年央行給出的預設指標,是向市場發(fā)布一個信號,表明一種態(tài)度,在2005年就是一個求穩(wěn)的態(tài)度。所以,盡管已經預設了2005年的調控目標指標,但央行還是會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相機而動的措施。2004年上半年,央行認為經濟較熱,就適時緊縮貨幣供應增量和銀行新增貸款,這就是央行相機抉擇一個典型的例子。(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