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對甘肅省農村低收入農戶問題的思考和分析研究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0日 11:0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甘肅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已過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農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還有一部分農戶收入水平較低、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延緩農村的全面小康進程,制約了農業的發展,也是引發社會經濟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因此,關注農村低收入戶的增收問題,對農村居民總體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會穩定都具有現實意義。

    本文利用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在分析低收入農民的現狀特征及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具體措施。

    一、低收入農戶現狀特征

    據對全省1800個農村住戶抽樣調查,2003年甘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673元,比上年增長5.2%。按照農村居民家庭收入從高到低排隊,對農民人均收入水平進行5等分分組(每組各占總戶數的20%),2003年低收入組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為538.2元,比上年減少了11.6元,下降了2.1%。低收入農戶的人均純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34.8元,比高收入組低3402.2元,高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是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的7.3倍。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還不到甘肅1993年全省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說,2003年甘肅農村20%低收入戶的收入水平比甘肅平均水平落后了10年。

    (一)自然資源,家庭和人員狀況

    1.自然資源狀況

    2003年,甘肅農村低收入農戶與高收入農戶和全省平均水平在自然資源方面形成的差異為:低收入農戶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區和山區,平原區僅有1.67%。旱地擁有量雖然高于全省和高收入農民,但是由于旱地耕作的“靠天”性使得部分收入具有不可預期性,天好多收,天不好少收,故而存在農民在好收成年份脫貧,在壞收成年份又重新返貧的現象。

    2.家庭及勞動力狀況

    低收入農戶中,平均每戶常住人口為5.23人,遠高于高收入農戶的3.91人,并且,低收入農戶三代同堂比重達28.43%,高于高收入農戶17.5個百分點。低收入農戶的家庭負擔比較重,平均每個勞動力負擔系數為5.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高收入農戶,這將制約低收入戶脫貧致富。

    從就業情況來看,低收入農戶勞動力主要在鄉內和一產業就業,鄉外和二、三產業就業比重均比較低,高收入農戶在一產業就業比重為73.2%,雖然高于全國水平,但是比低收入農戶要低近11個百分點,三產業就業人員是低收入農戶的3倍。勞動力素質方面,雖然在文盲率上低收入農戶就業人員與高收入農戶持平并略低于全省水平,但是勞動力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和受專業培訓的比重要明顯低,高收入農戶在受教育機會上要比低收入農戶多出許多,另一方面也說明受過較多教育的勞動力和受過專業培訓的勞動力擁有更多的致富途經。

    (二)低收入農戶的收入特征

    1.收入份額不斷下降

    低收入農戶不僅收入絕對水平低,而且收入增長速度慢。從2000年到2003年,甘肅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428.7元增加到1673元,增長17.1%,其中高收入農戶的水平由3185.1元增加到3904元,增長23.7%,低收入農戶的收入水平由549.8元下降到538.2元,下降2.1%。農民收入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并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從不同收入層次農戶收入份額看,2003年收入最低的20%家庭(低收入戶)占全部家庭收入的比重為8.3%,比2000年的1.7%下降6.6個百分點,而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高收入戶)所占的收入比重為39.8%,比2000年上升了3.3個百分點。過去幾年中農村居民收入增加額的絕大多數為高收入家庭所擁有,低收入農戶的相對貧困化問題日益突出。

    2.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

    2003年低收入農戶人均來自種植業的純收入為252.6元,占純收入的比重為46.9%,高于全省5個百分點。人均出售經濟作物數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非農產業收入來源少

    非農產業收入是近些年全省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工資性收入是農民增收的最主要來源。甘肅農村低收入戶的收入結構中,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數量少,比重低。2003年低收入農戶中,來自工資性收入人均182.3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高收入農戶的五分之一。其中,農民在本地企業勞動所得的純收入人均為24.8元,與全省比相差145元,與高收入戶比相差336元。此外,轉移性和財產性等非經營性收入比重差距也較大,2003年低收入農戶的非經營性純收入人均38.7元,占全部純收入的3.9%,而全省平均比重為5.0%。

    4.收入貨幣化程度低

    現金是經濟發展的血液,現金流量的大小是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由于工資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低,造成收入貨幣化程度低。2003年低收入戶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252.3元,占純收入的比重為46.9%,低于全省20.4個百分點,低于高收入農戶26.7個百分點。低收入戶農民現金收入相對少,生產投入和生活消費受到制約,經濟活動的活力就差,形成惡性循環。

    (三)農村低收入戶的生活特征

    2003年甘肅省低收入農戶的人均純收入538.20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36.2元,總體上是收不抵支,部分貧困家庭靠借貸和國家救濟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從總體上看,他們的各類生活消費支出與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1.恩格爾系數高

    低收入戶中,2003年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736.2元,是全省農戶平均支出的55.1%。這部分農戶的恩格爾系數(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2.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4個百分點。盡管低收入農戶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較大,但人均食品消費額只有1356.3元,僅相當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5.7%。食品消費的特點仍是追求數量上的滿足。

    2.衣著、食品消費水平低

    低收入戶2003年人均衣著消費總支出38.2元,只相當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1.6%,盡管低收入農戶也已告別了衣不摭體的年代,但衣著數量少、檔次低,全年人均購買成衣服裝只有0.9件,購買服裝支出人均10.8元,平均每件單價只有12元,分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70.9%、56.8%和60.0%。食品消費質量不高,副食品消費水平過低。從具體的食品消費量看,低收入農戶人均糧食類、蔬菜類、油脂類、肉禽類、蛋類、水果類等食品消費量均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3年低收入農戶人均消費糧食類199.1公斤、蔬菜類22.0公斤、油脂類3.7公斤、肉禽類6.8公斤、蛋類1.3公斤、水果類2.9公斤,分別相當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3.9%、54.9%、74.7%、55.8%、60.7%、41.1%。這些僅僅是從數量上的比較,食品質量上的差別還更大。由于低收入農戶食物消費數量少、質量低,他們的營養水平還停留在攝取最基本的熱量上。

    3.居住相對擁擠,房屋結構較差

    低收入戶中2003年末人均住房面積13.3平方米,用于居住的支出人均117.1元,分別僅相當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5.6%和58.1%。由于這些戶多數沒有建房經濟能力,房屋結構陳舊,鋼混磚木結構住房面積人均3.4平方米,比全省農戶少3.8平方米。從房屋價值看,2003年末農村低收入戶每戶使用房屋價值0.98萬元,比全省平均水平的1.40萬元低30%。其住房周邊的公共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狀況也較差。

    4.文教消費少,精神生活貧乏

    低收入戶中,2003年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及生活服務等非商品性支出人均90.1元,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50%,相當于高收入農戶的四分之一。從非商品性支出構成看,學雜費和醫療費兩項就占了80%以上。由于低收入戶“上有老、下有小”,其醫療開銷較大、負擔較重。2003年的醫療保健消費中,低收入戶的人均藥品支出20.7元,僅及全省農戶平均的51.2%,可見,低收入戶對待疾病是小病忍、大病拖。加上電費等必需生活服務費開支,實際上用于文化和其他生活服務的支出很少,精神生活極不豐富。

    二、制約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低收入農戶與全省特別是發達地區的差異,受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具體表現為生活水平低、勞動力素質低、經濟結構單一、非農業不發達,投入少等導致長期在“低收入---低投入----低生產率----低商品率---低產出率----低投入”的惡性循環中,很難走出貧窮。

    1.生活水平低、居住環境差、土地資源貧脊

    甘肅地域面積東西狹長,自然條件差異也很大,河西地區土地較肥沃,交通、通訊較為發達,鄉鎮經濟較為發達,勞動力就業門路寬廣。而東、中部地區多為山區和半山區,地域偏遠、交通閉塞、土地瘠薄、資源貧乏、經濟滯后、大多數農戶只能在當地從事傳統的單一產業,收入水平長期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在本地尋找新的致富門路難度很大。而經常干旱和半干旱的現實狀況,又很難改變其“大災大減產、小災少增產”的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

    2.低收入農戶勞動力文化素質相對低下

    教育與收入相關性極大,甚至可以說教育的差距是貧富差距的核心。低收入農戶勞動力的文化程度低,不僅影響農業經營效益,而且競爭收入較高的非農就業崗位的能力也較低。文化程度高的勞動力容易接受和利用各種社會信息,適應性廣,對農業科技成果的接受能力也較強,產生的經濟效益較大,另外勞動力在向其他行業流動時也容易被人所接納。2003年甘肅低收入農戶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76年,比高收入農戶低1.2年,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28年。從具體的文化程度結構看,低收入農戶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占34.8%,高于高收入農戶10.9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低收入農戶中高中及以上勞動力比重占5.7%,低于高收入農戶5.5個百分點,低于全省水平2.7個百分點。

    3.投入低、效益差

    2003年,甘肅低收入農戶的生產投入及生產效益與全省平均水平存在差異。從生產投入看:2003年,低收入縣農戶家庭經營費用總支出人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4.4%,比高收入農戶低81.8%,人均年末擁有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603.3元,比全省人均水平低549.0元,比高收入戶低1671.2元。從效益看:2003年低收入農戶百元固定資產創造純收入89.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6.0元,比高收入戶低84.1元,農業勞動生產率1483.9元,比全省水平少2398.4元,比高收入戶低7262.5元。由于低收入農戶現金收入相對較少,生產投入水平低,與高收入農戶比較,獲得收入所付出的勞動強度更大,生產效率更低,導致收入的差異。

    4.人口多,負擔重

    2003年,甘肅低收入農戶三個孩子以上的農戶和三代同堂的農戶占68.9%,比全省和高收入農戶高16個和40.8個百分點;農戶勞動力負擔系數為5.82,比全省和高收入戶分別高3.2個和3.9個百分點。在勞動力收入相同的情況下,負擔系數的差距直接表現為人均收入差距。家庭人口多,勞動力負擔重,人均收入相應減少。

    三、促進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的對策建議

    面對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戶的收入,達到共同富裕的最終目的,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1.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業結構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一是要在低收入農戶中,改變廣種薄收的經濟模式,提高農業的產業化,集約度,通過對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充分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蔬菜、水果等勞動密集性產品,增加就業,實現增收。二是大力發展畜牧業。畜牧業是一項低投入、高回報、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小、適宜貧困地區發展的富民產業。在畜牧業發展上,要實現新的突破,多發展“食草型”動物,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同時要加快畜牧業的市場建設、防疫體系建設、服務體系建設,為畜牧業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三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通過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方式,延長農業產業鏈,讓從事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種植和加工的農民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2.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

    從戰略高度認識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性,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不僅是甘肅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低收入戶增加收入的長遠基礎。一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須把發展教育的重點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解決部分少年兒童不上學和中途輟學的問題,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產生。二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班,對一些上過小學、初中或高中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傳授給他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爭取幾年內使每個低收入家庭都有一個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術和經營特長的勞動力,這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既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又有長遠的作用;三是大力發展農村中等專業學校、農民職業中學,培養一批中級層次的人才,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3.加大扶持力度,轉變扶貧方式

    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二、三產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低收入農戶由于收入的絕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費,維持簡單再生產都比較困難,要想擴大再生產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難的。對于貧困戶,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撥款。同時,改變面面俱到的救濟式的扶貧形式,“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4.積極組織剩余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

    加快勞動力轉移是低收入農戶快速增加收入的首要措施。低收入農民家庭一般有較多剩余勞動力,但勞動力轉移的能力比較差,轉移的勞動力較少,所以,轉移勞動力是快速提高收入的首要途徑,也是一條捷徑。

    5.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搞好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及時有效地保障農民特別是低收入戶基本生產權益的迫切需要。低收入群體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救助和有力扶持,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強化相關政策,建立農村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體系,保證低收入農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甘肅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