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經營交給有品牌、有銷售經驗的私營企業以專柜形式打理;
整體經營仍由公家統一策劃、布局、管理,對商品明碼標價。
———海珠購物中心總經理李翠玉
文/本報記者 姚志德說廣州市海珠區是商家競爭最殘酷之地一點不過分,沃爾瑪、家樂福、宏城、好又多、聯華、萬佳、百佳均云集此地,一派北商南下、洋店入境的興旺景象。13年前首開區辦百貨公司先河的國有企業———海珠購物中心,在風口浪尖飄搖幾年后,不僅生存下來,而且成功擺脫了低潮期。這與永安、華夏、南方、康隆、沙河、阡村、賽格等紛紛倒下形成了鮮明對照。
及時收縮戰線
13年前海珠購物中心開業時盛況空前,幾年后處于巔峰的“海購”大肆擴張,甚至將分店開到了云南昆明,但管理落后、缺乏整合使這種盲目擴張風險成倍增加,懷抱雄厚資金、手持價格戰利劍的外來大賣場紛紛進駐后,“海購”的生意一落千丈,很快就債臺高筑。面對沖擊,首先要生存下去。2002年,“海購”從國營轉制為股份制,同時進行了大幅度的裁員,原來商場行政部門200多人,一下子減到了二十幾人,當時海購有500多人被調整下來,人數少了,工作效率高了,“海購”終于有了重新投入競爭的活力。“如不及時改制,收縮戰線,‘海購’能不能撐到現在都難講。”海珠購物中心總經理李翠玉說。
引入商海高手
依據多年的零售經驗及深入的市場調查,海珠購物中心得出結論———廣州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并不完全等同于移民城市深圳,不少“老廣州”仍然延續“菜市場———街邊士多———綜合百貨商場”的模式,百貨公司仍然有存在的理由。周邊大賣場以日用品、副食品等周轉快的商品為主營目標,而品牌服裝、高檔耐用品等要求高信譽和售后服務的項目尚未形成優勢。機會稍縱即逝,海珠購物中心決策層確定了差異化經營的新思路,轉為主打黃金首飾、鞋帽、皮具、服裝、床上用品等品種,以出租專柜的形式,招徠一些有檔次的品牌,生意額每年都有25%左右的回升。李翠玉告訴記者,租賃專柜的私營企業都是摸爬滾打多年的商海高手,有品牌,有銷售經驗,百貨公司則留下精干的管理隊伍,負責規范化管理和整體包裝推廣,雙方按經營利潤分成,結成利益統一體,能夠將私企經營靈活、國企講究誠信的優點嫁接在一起,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國營招牌不是包袱
“海購”當初轉制時,一度引來了很多老顧客猜疑,他們紛紛登門詢問,“海購”是不是已經賣給私人,不再是國有的了。這事讓“海購”人茅塞頓開:國有企業在廣大消費者當中可信度仍如此之高,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的誠信度是其他新來的對手短時間無法取代的。于是,堅持打國字牌成了“海購”的選擇。專柜出租并不是出售,整體經營仍由海珠購物中心統一策劃、統一布局、統一管理,對商品明碼標價,對推銷員嚴格培訓,講誠信的傳統得以延續。在激烈的競爭中,“海購”的品牌不僅沒有褪色,相反這兩年在眾多老客戶的支持下,逐漸得到擴大和提升。(觀宇/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