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人事地震撼動基金業 近五成基金更換基金經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7日 09:15 上海證券報 | |||||||||
    2004年的基金業,人事變動前所未有地劇烈。尤其是在基金業的中堅力量---基金經理這一層面,走馬燈似的臨陣換將已經成為2004年的一道風景。這一現象,不僅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也值得基金行業自身去深刻反思。     最短任職期限:14天
    統計顯示,2004年度共有54只基金更換了基金經理,以2003年年底110只基金為基數來計算,基金經理更換率為49%。其中,封閉式基金有28只更換了基金經理,開放式基金有26只更換了基金經理。     不同的開放式基金中,債券型基金更換基金經理的比例最高。共有6只債券型基金更換經理,占所有債券型基金的54.5%,而股票型基金、配置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的這一比例分別為38.7%、16.3%、14.3%。這與去年債券型基金的表現不無關系:由于市場波動幅度加大、央行加息等因素,債券型基金去年業績普遍下滑,大部分基金出現凈值跌破面值,大量投資者開始對債券型基金進行贖回,這些因素都導致債券型基金的經理任職難度加大。     縱向比較,2004更換經理的基金絕對數量大大超過往年,較2003年增加了54.3%。但從基金經理更換率來看,近幾年一直保持在50%左右。這反映出,在最近幾年基金大擴容浪潮中,大量新基金的設立使得基金行業的人才流動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頻率。     橫向比較,我國基金經理更換頻率遠遠高于成熟市場。據調查,美國在1985至2000年期間離職的基金經理,其管理1只基金的平均時間為4.9年;而我國歷任基金經理的平均任期只有18個月。     在2004年出現崗位變動的基金經理中,有18位基金經理的任期未滿一年,任期最短的基金經理是湘財荷銀行業精選基金的曾昭雄,從7月9日上任,至7月23日離開,他只當了該基金14天的基金經理,此后便加盟景順長城基金公司,任景順長城系列基金經理。     最主要誘因:挖角大戰     去年共有66人次的基金經理發生了變動。根據已知的資料,其中有19人是由于基金公司內部換崗所致,占28.8%;有14人跳槽到了其它的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或保險公司,占21.2%;有1人出國學習;另有19人去向不詳。     分析顯示,更換基金經理的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是內部換崗和體制調整。有的是基金管理公司放棄“一管多”(一名基金經理掌管多只基金)之后由經理助理轉為基金經理。如嘉實旗下的嘉實穩健、嘉實債券和嘉實增長,原來都由劉欣一人任基金經理,后劉欣轉任基金普豐經理,嘉實穩健、嘉實債券和嘉實增長的基金經理則分別由田晶、林勇和邵健擔任;有的是從封閉式基金轉入開放式基金,如博時的基金裕澤經理陳豐改任博時精選經理、易方達的基金科瑞經理陳志明改任易方達積極成長經理;還有一些是基金經理轉任行政職務,如嘉實成長經理竇玉明任公司副總經理、國聯安德盛穩健經理孫建改任公司市場總監等。     第二是股東和管理層的變動導致基金經理更換。如長盛基金管理公司新的大股東國元證券入主后,多名基金經理進行了更換,原公司副總經理兼基金同盛經理鄧瑞祥亦于去年12月24日去職。     第三是大量新基金及新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使基金經理的“挖角大戰”愈演愈烈。具有投資管理經驗的基金經理常常被調任新基金經理,或被新的基金管理公司高薪挖走。例如,國泰金鷹增長經理呂俊被新成立的上投摩根中國優勢挖去,而去年4月成立的德盛小盤基金經理袁柏南僅過了5個月便投奔了另一家更新的公司???天治基金管理公司任投資總監。     第四是一些基金業績不佳導致更換經理。業績對于基金公司來說,尤其是對于開放式基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改善市場形象,增強投資者信心,基金管理公司一般會在基金年度排名出爐的每年年末或年初,對過去一年表現不佳的基金經理進行調整。     最大問題:信息披露滯后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基金公司在關于基金經理更換上,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現象普遍存在。最為突出的一個現象是,基金經理的實際離任或者到任往往與公告之間存在較長的時差。     這一現象在前兩年最為突出,當時有些基金未發布任何公告,但到了年報披露時基金經理已經換了人。去年這一現象雖然有所好轉,但仍然不盡如人意。例如,原基金景博經理謝柳毅,在8月23日便以世紀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監的身份接受媒體采訪,但基金公司直到10月23日才公告他離職的信息,期間相差了整整兩個月。據業內人士透露,這種事后公告的情況在基金公司中并非鮮見。     另一種現象是,部分基金存在“掛名”經理的情況。也就是說,公告的基金經理與實際負責運作該基金的并不是同一個人。業內人士透露,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有時基金公司為了營銷的需要,讓明星基金經理多掛名,有時是因為基金經理人才希缺,公司不得不起用一些尚未達到法定基金經理資格的人,而讓已經達到基金經理任職要求的人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