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良
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個別行業尤其是工業行業出現了過快的增長,中央政府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調控,使得經濟保持了快速平穩的增長趨勢。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推進新型工業化。許多省市因應中央的宏觀調控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意愿,也在十一五規劃中紛紛將新型工業化作為地方政府研究的重大課題。應該看到,新型工業化作為體
現國家競爭力的核心部門,還存在著結構升級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目前我國的技術密集型工業的比重還比較小,工業在世界總量中所占的份額與人口所占的份額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工業企業還一度在一定區域范圍水平擴張。基于中國經濟中存在的資源約束、人口約束、土地約束等因素,迫切需要建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支持體系。
按照效率化促進結構調整
近年來,除了鋼鐵、有色金屬、汽車、水泥等工業的增長較快以外,裝備制造工業、造船工業等下游加工工業發展也很快。據統計,2004年1-9月,我國的機床工具行業工業總產值增長34.78%,電工電器行業增長39.01%,造船業正在成為繼日本和韓國以后的世界第三強并不斷提高比重。總體上看,資本密集型工業在工業總量中的比重迅速上升,顯示重化學工業化的趨勢是存在的。由于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逐步擴大的歷史進程,以及受世界產業結構變動和轉移的影響,中國在工業化時期走了一條先電子信息化、后重化學工業化而不是像一些先行的發達國家那樣先重化學工業化后電子信息化的次序,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與合理性。
重化學工業化是需要資本和資源大量投入的工業化。提出按照效率化的要求調整產業結構,就是我們認識到我國工業化存在著資源和環境的偏緊約束,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引導結構優化與資源的流動。從產業結構流程上看,我們認為,工業產業鏈條上下游價格上漲不均勻,不是產業上下游之間的傳導機制存在問題,而是原料、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快而工業制成品價格上漲較為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多年來汽車等工業制成品一直因壟斷而維持較高的壟斷利潤,本輪增長因為放開市場準入形成充分競爭的局面。在原材料工業品受需求拉動而普遍漲價的過程中,汽車的價格卻一路下滑。這是因為汽車工業盡管受成本推動的影響,但更受開放條件下競爭推動的影響,上游產品的價格上升形成的成本上漲能夠為企業所消化。在我們看來,合理的結構調整應該從下游疏導。
工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追溯到工業以外。事實上,我國與工業相關聯的產業在發展中存在一些不正常現象。比如,日本等一些國家都是在工業化完成后房地產才興起的,而我國的房地產業突然繁榮則是與工業化同時進行的,房地產業是與工業保持雙快的兩類產業。在雙快的推動過程中,房地產業存在著與工業爭奪貸款、爭奪鋼鐵投入品、爭奪煤電油運等基礎產業投入品,放大了市場的需求,增強了宏觀調控的難度,惡化了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而且由于房地產業的豐厚利潤,吸引了大量工業資本流入,對于工業化的推進有一定負面影響。受房地產業受價格不斷上漲預期的影響,屯地、屯樓、屯房的投機行為大量增加,炒樓炒地現象在不少地方存在。但房地產業存在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一方面,世界上沒有價格只升不降的市場,除非這個市場永遠是扭曲的,炒作越嚴重的市場孕育的風險越大。另一方面,以單個家庭為單位無節制地追求住房套數的增加和面積的擴大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過于占用土地的狀況越嚴重時,中央政府越有可能出手制止。問題在于,對于我國來說,需要提出的重要研究課題在于:我們是應該首先推動工業化還是應該先行推動房地產業的繁榮?還是將兩者捆在一起同時推動?我們認為,考慮到先行國家的成功經驗、我國工業化推進的地位和階段、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形勢以及增強中國經濟競爭力的長遠利益,應該先行推進新型工業化。在具體對策上需要借鑒人多地少國家的經驗,積極推進一戶一屋制度,提高房產、地產空置和炒作的成本,并大力發展經濟實用型住房,為新型工業化的推進提供一個好的市場環境。
轎車產業除了考慮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和購買能力外,還需要考慮城市的承載能力,許多城市發展中存在著車輛增加——道路擴張——車輛再增加的惡性循環,形成類似于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傻廚師作為,導致交通嚴重擁擠、通勤時間延長、城市用地大幅度擴張和城市規劃頻繁變動,重要原因之一是運行高速、乘轉順暢的城市公共交通沒有得到很好發展,不能實現對私人交通方式的有效替代。應該優先發展地鐵、輕軌和城市間高速軌道交通并與其他公共交通實現站點的良好連接,讓市民自由選擇從公共交通到私人交通的多種乘用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服務于公共交通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會得到較大發展,還可以進一步強化轎車工業的市場競爭和技術升級。
還有,調整產業結構也需要重視進出口政策的導向。原材料工業大都是高耗能、高污染性工業,是近年來物價上漲的主要源頭也是引發煤電油運緊張的原因之一,但我國每年還有大量的鋼鐵和有色金屬產品出口,建議實行適度的出口管制。同時,要按照對等開放的原則,在調查研究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鼓勵綜合性或者專業性的零售業企業在發達國家市場上鋪設連鎖型分布式零售業網絡,為制造業下游產品的出口提供渠道支持。
可見,新型工業化推進中的結構調整不能就工業結構調整論工業結構調整,應該將生產和消費、產業的上游和下游聯系起來,采取積極疏導的方式從產業鏈條的后端著手向前端推進,以防止大起大落和出現經濟的硬著陸。
按照市場化規范政策操作
我國新型工業化的推進是與經濟體制的轉軌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同步進行的,要求既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又要注意政府政策對經濟運行的引導和必要的干預,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決策機制。
政府政策管理涉及到手段管理與規則管理、過程管理與目標管理、常態管理與應急管理等多方面的關系。近年來,中央政府根據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變化趨勢,積極采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整個經濟進行調控,積累了豐富的手段管理經驗,手段管理方式的運作越來越成熟,使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健康、協調的發展。但是在規則管理方面還有待加強。規則管理涉及到理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界定中央與地方的管理權限等等,要劃定政府與企業、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自的活動區間,防范越權、侵權等不合理干預帶來的利益損失和社會傷害。規則管理還要注重管理中的程序合理性。比如,涉及到交通運輸方式決策時,是采用磁懸浮還是采用高速鐵路,應該將投資與收益、項目的環境影響、票價、管理模式等通過科學研究數據列舉出來,明確科學家在這一過程中的技術責任。在科學研究以后,要建立決策社會化程序化的機制,增加最終消費者的參與權,堅持重大項目聽證制度和決策程序經由全國人大的規范化制度,防止出現個別領導、個別專家或者個別利益集團進行少數人施加給多數人的不當決策。
按照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設想,過程管理則注重深化改革,鼓勵民營企業在國家能夠開放的產業領域參與競爭,并在規范、公平、透明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在壟斷產業領域放開市場準入,在轉軌過程的市場準入限制更多的只是基于環境、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技術標準,而不是基于政策標準,不能在嚴格市場準入的口號下將民營企業排斥在外。過程管理也需要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要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繼續精簡政府機構。比如,可以考慮將對象和職能相近的土地管理部門和建設部門、環境保護與林業部門等部門進行功能性合并;還可以考慮建立有效競爭、規范管理的金融體系和資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人才和技術成果脫穎而出的科技管理體制,為工業化提供充分的資本和技術支持。與過程管理對應的管理模式是目標管理。比如,中國新型工業化建立在人口基數龐大和人均資源短缺的國情基礎之上,人口增加一定意味著人均占有自然資源減少和工業品需求總量的增加,會使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壓力進一步增大。根據我國的國情,代際間養老的任務要結合以下兩種方式進行——培育人力資本增強下一代人贍養能力與完善社會養老體系,而不是放棄行之有效的計劃生育政策。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男女嬰兒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可以考慮對女嬰生育、女嬰撫養和女童教育以差別化的激勵政策。
在新型工業化推進中,政府的管理立足于常態管理,減少應急性、隨機性、主觀性的政策干預。但美國發生的911和大型電網停電事故說明,國家應該開展應急管理的研究,形成應對不同類型影響范圍較大的各種緊急事件的機制和程序,以便在關鍵時期能夠程序化地推出應付緊急事件的決策方案,平穩地渡過應急期。
按照精致化調整產業布局
在資本密集型工業高速發展過程中推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是我國在現階段工業化推進中的重大課題。解決這一矛盾,需要調整和優化產業布局,積極推進精致型重化學工業化。
針對重化學工業化過程中存在的資源約束、人口約束和環境約束,應該樹立科學發展觀,在區域發展上應該堅持專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園區化、集群化、循環化的方向,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實現重化學工業在廣大地域范圍內的合理布局。
在專業化上,要提倡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行業的民營資本和內控機制健全的國有資本實行走出去戰略,在具有資源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分支機構,在開發資源的同時在當地建立專業化原材料生產基地。在國內,要鼓勵高耗能企業向能源生產基地集中,尤其在沿海加工工業發達、能源供需矛盾出的省份,應該嚴格控制高耗能項目;在汽車、家電、機械等產業上,要進一步強化地區之間、企業之間的分工,通過分工降低成本,增加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力;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信息化。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從企業生產管理、財務管理、銷售管理直到政府的行政管理方面,都要充分運用網絡化、數字化技術;在城市化方面,要引導工業資本向城市集中,在城市高水平的基礎設施支持下,將工業資本與城市的人力資本結合起來,實現重化學工業化過程中的資源有效利用和技術快速進步;在園區化方面,要嚴格區分經營性土地和公益性土地,按照市場化規律合理配置土地資源,通過興辦各種類型的工業園區,實現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在園區的集中和集聚,提高園區的產出效益;在集群化方面,要注意按照市場規律將相同產業的企業或者具有關聯產業聯系的企業、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引導到同一區域,在發展共性技術、建立產學研之間的經濟技術聯系中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在循環化方面,要通過減量化、資源化和再利用的要求,將上一個工業環節產出的副產品轉向下一個工業生產環節的資源投入,向大幅度減少工業污染和推進廢棄物的零排放方向努力。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