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浙江省社會資金運行狀況的分析與思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5日 14: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地區生產總值是一個地區范圍內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簡稱為GDP或地區GDP)。它是一個總量指標,可以從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進行核算,三種方法分別反映生產活動新創造的價值、一個地區原始收入的形成和最終支出的結果。社會新創造價值通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在各機構部門之間進行分配,進而形成各機構部門的消費、儲蓄與投資。此時,由于投資規模與部門儲蓄不等,會造成不同機構部門的資金盈余或缺口,必須通過資金融通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資金流動。本文利用已編
    一、資金流量核算與分析的基本原理     資金流量核算是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五大核算之一。它是以收入分配和社會資金運動為對象的核算,是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它將社會經濟活動主體分為非金融企業部門、金融機構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國內省外部門、國外部門。在此基礎上,描述生產總值在國民經濟各機構部門之間的分配和再分配、可支配收入形成、消費、儲蓄、投資和資金融通過程。以非金融企業部門為例,資金流量核算的起點是非金融企業部門創造的增加值,但其創造的增加值要進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通過初次分配支付的生產稅、勞動者報酬,通過再分配支付的所得稅和財產支出,當然通過再分配也會得到財產收入。經過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后形成儲蓄,儲蓄可以用于固定資本投資或金融投資,由于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固定資本投資規模一般會大于儲蓄規模,形成資金的缺口,則需要通過資金融通獲取其它部門盈余的資金。這樣,對各機構部門進行核算,就可以反映各機構部門的資金流量和流向,以及這些部門間資金的流入流出關系。     資金流量核算分為實物交易核算和金融交易核算兩部門,實物交易表反映資金在生產、分配、消費、非金融投資過程中的來源和使用情況,金融交易則反映資金在貨幣、存款、貸款、證券、結算資金和國際資本等往來情況。資金流量核算方法就是對六大部門的實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中的資金來源和資金使用采取平衡記賬,編制資金流量表。通過對資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觀察到社會各部門資金的運用狀況,以及社會各機構部門是如何通過金融市場融通資金的,從而觀察到全社會的資金運動總過程。     我省編制的資金流量實物交易表[i]采用了機構部門分類。根據經濟活動單位的經濟性質,它將經濟總體的所有單位和個人劃分為六大機構部門:     非金融企業部門:由所有從事非金融活動,并以營利為目的的常住法人企業組成。根據企業經濟活動性質,按行業劃分為: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訊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房地產開發業、社會服務業。     金融機構部門:指從事金融中介活動和具有金融性質的保險業務的部門。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各種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信托投資機構等。     政府部門:由具備法人資格的各級政府部門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所組成。政府部門從事非營利活動,向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政府部門按行業分為:地質勘探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管理業,衛生、體育、社會福利事業,教育、文藝、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國家黨政機關、社會團體。     住戶部門: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戶組成,包括城鄉居民和個體工商戶。     除以上四部門外,還設立了二個與我省常住單位發生經濟往來的非常住單位部門,即國內省外和國外部門。在資金流量核算中國內省外和國外部門反映我省對外(包括省外和國外)經濟往來中的收支和借貸關系。     二、浙江省社會資金總體運行狀況     2003年浙江省共創造生產總值(GDP)9395億元,這些生產成果是如何進行分配的呢?有多少用于消費,有多少用于儲蓄,有多少作為投資?我們借助資金流量核算加以分析。     1、浙江省初始資金流量9395億元。資金流量核算是以GDP作為初始流量的,也就是說2003年浙江省全社會資金總量為9395億元,比2002年增加1599億元,增長20.5%,增幅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其中:非金融企業部門5737億元,比上年增加1066億元,增長22.8%,占資金總量的61.1%;居民部門2412億元,比2002年增加264億元,增長12.3%,占資金總量的25.7%;政府部門829億元,比2002年增加175億元,增長26.7%,占資金總量的8.8%;金融部門417億元,比2002年增加94億元,增長29.1%,占資金總量的4.4%。     2、浙江省初次分配總收入9403億元。收入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產要素生產的參與程度和貢獻程度,對生產成果所進行的直接分配。2003年初始資金流量9395億元中,勞動者報酬為4375億元,生產稅凈額為1399億元,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為3621億元,分別占資金總量的46.6%、14.9%、38.5%,表明這一年創造的收入中有46.6%流入了勞動者的口袋,有14.9%上交給了政府,有38.5%為企業所獲得。加上從省外流入我省的財產收入凈額8億元,經過初次分配浙江全省總共有9403億元初次分配總收入。按常住人口計算,我省人均初次分配總收入為20164元,比2002年增加3320億元?梢,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水平都增長較快。但初次分配總收入并不是我省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后收入。     3、浙江省可支配總收入8865億元。在初次分配總收入的基礎上,通過經常轉移的形式進行再分配。所謂轉移是指一個機構單位向另一個機構單位提供貨物、服務或資產但不從對方獲得回報的一種單方面轉移。2003年由于我省財政收入上交給中央政府較多,與中央返還補助相抵后資金凈流出538億元,我省最終可支配總收入減少為8865億元。因此這8865億元才是我省可自由支配的可用于最終消費和投資的收入。按常住人口計算,我省人均可支配總收入為19011元,比2002年增加3042億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2003年我省的可支配總收入小于初次分配總收入,說明我省支付省外和國外的經常轉移大于來自省外和國外的經常轉移收入。     4、浙江省總消費4369億元。可支配收入形成之后,進入了最終使用階段。從邏輯關系看,可支配總收入首先用于消費,包括居民個人消費和政府部門的公共消費。2003年全省最終消費4369億元,占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為49.3%,即有將近一半的可支配總收入被居民個人和政府消費掉了。其中:居民個人消費3008億元,占最終消費的比重為68.8%;政府公共消費1361億元,占最終消費的比重為31.2%。     5、浙江省總儲蓄4496億元。在可支配總收入中扣除消費后剩余部分為總儲蓄,儲蓄主要用于投資,以增加社會財富和生產能力,構成建設資金的供給。2003年全省總儲蓄(即可支配收入結余)為4496億元,占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為50.7%。按常住人口計算,我省人均總儲蓄為9642元,比2002年增加1752億元。     6、浙江省總投資4639億元。2003年我省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完成4455億元,存貨增加184億元,兩者相加實際完成非金融投資即資本形成總額達4639億元,比2002年增長33.8%,增幅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2003年全省投資資金自給率(總儲蓄占總投資的比重)有所下降,2003年為96.9%,2002年為105.3%。     7、2003年省內資金缺口143億元。2003年全省總投資超過總儲蓄143億元,表示全省實物投資超過了省內的自有資金,出現資金缺口,需要從省外或國外融資彌補資金缺口。這改變了1996至2002年浙江歷來都呈資金結余并向省外流出資金的格局。     三、各機構部門資金運動的特點     1、企業部門---對初始資金流量的貢獻最大。在資金的初始流量結構中,企業部門(由機構部門分類中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兩個部門合并而成,下同)是最大的貢獻部門,其次是住戶部門。企業作為社會再生產的主體,居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地位,決定了企業部門創造的增加值最多。2003年企業部門創造增加值5737億元,占資金總量的65.5%;由城鄉居民和個體工商戶組成的住戶部門創造的增加值2412億元,占資金總量的25.7%;政府部門創造的增加值829億元,占資金總量的8.8%。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中個體經濟的發展,企業部門的貢獻程度相對弱化,住戶部門的貢獻不斷提高。2003年與1996年相比,企業部門下降5.7個百分點,住戶部門上升1.3個百分點。     2、住戶部門----可支配資金的主要擁有者。在資金的初次分配環節,住戶部門迅速轉為資金的主要擁有者。社會資金的初次分配是資金在生產要素間進行分配,形成支付個人的勞動者報酬,上繳國家的生產稅,各部門的財產收入和營業盈余。在初次分配收入的基礎上,各機構部門通過收入稅、社會保險繳款、社會保險福利、社會補助等經常轉移形式進行再分配,形成各機構部門的可支配收入。住戶部門獲得的可支配收入最多。2003年全社會資金流量中,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終形成全省可支配的資金8865億元,其中住戶部門可支配資金占59.3%,是資金的主要擁有者;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分別占24.5%和16.2%。與1996年相比,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上升2.6個百分點,企業部門下降0.4個百分點,政府部門下降2.2個百分點。     3、企業部門----資本形成的主要部門和資金最短缺的部門。由于企業部門是純粹的生產部門,不進行最終消費,其最終使用全部為實物投資(即固定資本形成和存貨增加),因此企業部門成為資本形成的最主要部門。2003年資本形成在各機構部門份額中企業部門占78.4%,居主體地位,其余由住戶部門和政府部門完成。企業部門為了技術創新、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往往大于自身儲蓄,是最大的資金不足部門,需要從其他部門籌集資金。近年來企業部門資金缺口呈增加趨勢,1996-2003年企業部門資金缺口量年均遞增22.4%,2003年企業部門資金缺口達1622億元;2003年企業部門投資資金自給率為52.3%,也就是說企業部門要完成全年投資,必須從外部籌集47.7%資金才能滿足。與1996年相比,企業部門投資資金自給率下降了17.6個百分點,表明我省企業擴大再生產中,融通資金是重要渠道。     4、住戶部門----消費的主體和資金主要盈余部門。住戶部門的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消費,2003年我省住戶部門消費3008億元,占可支配收入60%,可支配收入的40%用于儲蓄。因此,住戶部門是最主要的儲蓄部門和資金盈余部門。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余額通過銀行中介或通過證券及其他投資進入企業,以彌補企業資金不足。2003年住戶部門資金盈余為2106億元,比2002年增加了571億元,為1996年(532億元)的4倍。     四、浙江省社會資金運動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     1、國民消費率和消費傾向依然偏低。總消費占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稱之為國民消費率,總儲蓄占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稱之為國民儲蓄率。動態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我省的國民消費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國民儲蓄率呈下降趨勢。2003年我省國民總消費率是49.3%,國民儲蓄率50.7%,與1996年相比國民總消費率上升了6.5個百分點,相應的我省國民儲蓄率就下降了6.5個百分點(如果用總消費占支出法GDP的比重來計算消費率則要更低些,2003年為46.5%)。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我省的國民消費率一直偏低,而國民儲蓄率一直居于高位。不僅低于類似發展階段的一些國家,更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統計,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消費率(總消費占支出法GDP的比重,下同)水平為78%-79%。以1995年為例,印度消費率為78%,日本消費率為70%,加拿大消費率為79.5%,美國消費率為83.7%。相比較,我省的消費率明顯偏低,這些年來一直在42%-51%之間波動。生產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消費。我省國民消費率過低,國民儲蓄率過高,對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2、政府部門可支配收入比重偏低,影響宏觀調控能力的提高。各部門可支配收入的來源各不相同,企業部門的可支配收入由其營業盈余,即凈利潤和折舊構成;政府部門可支配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預算內收入和預算外收入;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各種形式的勞動者報酬。各部門可支配收入的總和就是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它是在沒有對外借貸的情況下,可供一個地區國民消費的最大資金量。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部門是資源配置的主體,因而集中了大量的社會資金。改革開放以后,收入分配總體上出現了向住戶部門和企業部門傾斜的趨勢。2003年我省政府部門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為16.2%,住戶部門和企業部門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9.3%與24.5%。與2001年相比,政府部門可支配收入比重下降了2.5個百分點。政府部門集中的資金減少,不利于政府觀調控能力的提高。     3、企業資金缺口量逐年增大。從近幾年浙江資金流量實物交易表中反映出來,企業財力分流和投資規模的加大造成企業資金缺口逐年增大。1996-2003年企業資金不足量年均遞增22.4%,2003年企業部門資金缺口達1622億元,是1996年的4.1倍。企業通過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要進行分配和再分配。2003年企業部門創造增加值(即初始收入)6154億元,占GDP的比重為65.5%。通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企業可支配收入即自有資金為2173億元,只占GDP總量的23.1%,與初始收入所占比重相比下降了42.4個百分點,其中由于支付勞動者報酬因素下降25.3個百分點,向財政繳納各種稅收因素下降11.6個百分點,向金融機構、居民支付利息、紅利等財產性收入因素下降1.3個百分點,支付其他部門的經常轉移(如上繳收入稅、提供社會補助等)因素下降4.2個百分點。企業部門分配與再分配支出直接減少了企業自有資金來源,削弱了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其結果導致企業擴大生產經營的資金不足。     4、省內資金流出增多。目前我省流向外省市的資金以上繳中央財政稅收為主,外省市流入我省的資金則以中央返還補助為主。1997―2003年,我省共凈上繳中央財政稅收1715億元,為國家財政收入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近幾年的數據顯示,我省上交中央財政收入比重越來越大,特別是2002年開始實行所得稅收入中央與地方分享機制后,比重更大。1996年我省凈上交中央財政收入還不到90億元,2000年我省凈上交中央財政收入為185億元,2002年達到406億元,比1997年增長了2.9倍。2003年,上繳中央財政稅收651億元,相當于當年財政總收入的44%;中央返還補助113億元,2003年我省實際上交中央財政538億元。     五、對提高社會資金運行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資金是經濟運行的血液,社會資金在促進浙江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過程中功不可沒。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如何改善資金配置,加速資金流動,提高資金效率,讓有限的社會資金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促進我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對社會資金進行必要的調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政府和住戶等各經濟主體都掌握著一定的資金。社會資金的流通量增加,資金運動的方式日趨多樣化,對資金調控的難度也會相應增加,如果不能把握全局,就不能充分發揮資金對經濟發展的潤滑作用,甚至會引起經濟的波動。企業部門和住戶部門在社會資金格局中居于特殊地位,即住戶是最大的資金盈余者,企業是最大的資金短缺者。因此,宏觀調控必須著眼于促進金融市場的培育和完善,一方面要通過金融產品創新,增加住戶的投資品種與投資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信用評估體系建設,特別是針對我省中小企業多,金融部門出于風險成本控制原因,偏好向大企業集團發放貸款的狀況,研究解決中小企業信用評估和資金融通問題。商業銀行作為融通資金的中介和主渠道,既要看到面臨的挑戰,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又必須提高服務質量,優化信貸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消費率。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是國民經濟中的重大比例關系,兩者協調與否,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增長質量。我們必須適時調整政策,改變我省高投資、低消費的經濟發展格局,使國民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當然,我們所說的提高消費率的途徑是提高居民消費率,而不是政府消費率。運用各種政策手段,調節居民收入,特別是要抑制過高收入和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的居民收入,這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的消費傾向。同時要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刺激居民消費。這樣既可以減少來自住戶部門過剩的資金供應,又可以消化過大的產品和服務的供應能力。同時針對目前我省的居民消費已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住房、教育、醫療、保險、通訊、文娛、體育健身和旅游等消費快速增長的狀況,有關部門要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利益,積極鼓勵和引導消費。     3、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強政府的調控能力,政府必須以掌握相當財力為基礎。這種基礎是否堅實直接影響到政府調節經濟的力度和實現經濟公平與社會公平的目標。為此,必須采取各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大力增加政府部門的收入,提高政府部門可支配收入占全社會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加強國家財政在配置和調控全社會資金中的作用。針對目前我省個人所得稅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較低,2003年我省地方財政收入中來自個人所得稅所占比重僅為6.5%,比2000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來自其他稅收所占比重為93.5%的現狀,可以考慮通過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力度,特別是要加強對個體私營業主所得稅的征管力度,改變目前工薪階層成為所得稅納稅主體的狀況。可以考慮適時開征遺產稅、贈予稅和奢侈性消費稅等國際通行稅種,加強對高收入階層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適當加大資本收入和其他非勞動性收入的稅收。     4、充分利用好省內資金。如前所述,浙江省投資對資金的需求絕大部分依賴于省內資金。但通過數據分析表明,本省資金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金融機構部門的存差問題,可以一定程度上說明這個問題。近幾年來,浙江省金融機構的存差(人民幣,下同)不斷擴大,存差的規模由2000年的1876億元,逐步擴大到2003年的2744億元,是1996年的3.4倍,存差擴大的速度在加快。2003年存差資金占GDP的比例達到了29.2%,接近于當年金融機構新增存款量。因此除了積極利用外部資金外,充分利用好本省資金,逐漸縮小存差,也是解決經濟發展中資金不足的重要對策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