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經濟學 董事長和總裁是靠不住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5日 11:52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李華新 從“創維”和“伊利”的高層變局中,人們至少應該明白這樣一點,那就是所謂的“人格”擔保的意義,在當下的經濟社會中已經顯得不再具有百分百的信任價值。同時,所謂的信任感,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人文概念,而是一個和投機心理密切相關的問題。
這次“創維”和“伊利”事件,最根本的問題也是因為在資金的運作過程中,沒有按照正當的渠道進行運作。信任危機的出現,讓人們重新認識職務和信任之間的關系:即使你是總裁,也不能保證你的信任度就是百分百。市場經濟的規則中,一定需要道德精神的約束。或是說經濟制度中一定要有法律意識約束機制,單憑個人的人格保證是不可靠的。所謂的人格擔保,已經漸漸失去了被信任的人文精神基礎。用什么樣的手段來得到財富,和你獲取財富的手段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已經變得非常重要。那些所謂的潛規則、打擦邊球或是“巧妙避開”相關法律法規的舉動,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 現在,運用資本投資來創造財富的投資公司機制還沒有完善,那些頗有成就的企業家,在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的時候,已經不能遏止自己滿足對財富的渴望。也許在這個時候,我們才真正理解那句話: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市場經濟制度也是不會為那些以身試法的人網開一面的。 不過,最近在讀《黑板上的經濟學》的時候,悟到了現在我們最需要的還是制度———因為,“制度制定的出發點,是假設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制度就是要把人們的利己之心轉化成有利于整個社會的行為,并防止利己之心危害社會和公眾。一種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不得不做好事,而一種壞的制度也會逼好人去做壞事”。這是經濟學家強調制度的原因。 我們不過分相信總裁的人格,也是對這些總裁曾經的輝煌做保護性的工作,因為一旦出現了對總裁的信任危機,最根本還是危害了總裁們的利益。因此,根本的解決方案,還是在于相關制度出臺和完善。 (日京/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