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機構對今年債市的預期:中性判斷中流露樂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4日 11:45 上海證券報

    進入2005年,債市投資者仍將繼續在CPI、升息、升值等一系列影響債市關鍵因素中判斷市場未來走向。但是,無論是在近期各家機構公布的今年債市策略報告中,還是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都明顯感覺到,經歷了2004年債券市場的"大考"后,債市投資者心態逐漸趨于平穩,對于今年的債券市場判斷則在中性的基調里流露出一絲樂觀。

    升息:一至兩次

    盡管對于是否進入加息周期,在理論界和市場都存在爭議。但是撇開這一爭論,機構仍然預期年內央行將升息一至兩次。

    支持升息的一個最主要的理由是機構判斷今年物價漲幅仍將高位運行,由生產成本推動的工業消費品價格和公用事業、服務價格的上升將替代糧食價格成為今年物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力。

    對于全年CPI上升的幅度,機構普遍預測將在3%至4%之間。基于這樣的前提,一些機構認為,今年存貸款利率均存在進一步上調的壓力,預期利率上升的幅度介于50個基點至75個基點之間,年內央行可能升息一至兩次。在時點上,最有可能出現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

    收益率:不會大幅上移

    雖然,機構對今年央行加息的預期相當統一。但是并不就此認為,債券市場的整體收益率水平將會出現像去年那樣大幅度上揚的局面。有的甚至認為在局部期限品種上,還可能會出現收益率下降的情況。

    綜合機構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目前國債市場的收益率曲線已較去年同期整體上移了120至140個基點。其中,流動性較好的7年期和3年期國債品種分別上升了135個基點。整個債券市場的收益率水平已具有了一定抗升息能力。

    其次,從海外市場情況看,升息過程對不同期限的國債品種影響不一。通常短期品種的收益率上升幅度超過長期國債,收益率曲線整體出現平坦化跡象。而一年期以下短期品種由于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管理的需求等因素,將繼續保持較低的水平,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此外,伴隨著金融機構改革上市進程加快,其對具有免稅效應的國債的需求量將上升,對國債收益率造成一定的下行壓力。同時,隨著今年財政政策的轉型,長期建設國債發行量減少,導致長期國債供應量下降,但在保險公司剛性的需求下,供需不平衡將使其收益率在升息環境下升幅較小。

    組合期限:適度放寬

    而在今年投資組合的期限配置上,一些機構傾向于在追求流動性的同時兼顧收益性,將投資組合期限適度放寬至3至5年。而在2004年,由于對債券市場極度悲觀,在追求流動性的壓力下,相當多的機構將投資組合的期限定在3年以內。

    這些機構認為,由于2003年、2004年發行的7年期國債已逐漸退化至5年期,2005年債市投資品種的期限主要集中在2年至5年之間,其流動性明顯優于其他品種。其中,結合央行今年可能的升息幅度,3年至5年品種的收益率回報相對突出。

    在具體的交易策略上,機構認為,今年債市盈利的關鍵仍在于市場節奏的節奏,即通過波段操作,適時適度調節組合的期限。

    升值:存在明顯爭議

    除了升息外,人民幣升值也被投資者認為是影響今年債市的最重要因素。但在機構觀點中,人民幣升值是否能作為債市的重大利好,卻并沒有表現出一致性。

    認為人民幣升值是一項利好的原因在于,在升值預期與人民幣國債具有超額收益的前提下,外資將不斷流入,加大對國債投資,推動債市上漲。

    但是,另有一些機構研究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債券市場的影響間接,流入的資金有限。因為,在資本項目依然管制的條件下,境外投資者只能通過QFII進入債券市場。即使樂觀估計,今年海外機構新增國債投資資金約為120億元,這還不足以推動債券市場上漲。因此,我國債券市場的表現更多的還是取決于經濟周期和利率周期。

    相反,如果今年人民幣不升值或升值時間推遲至年末,則在這期間由于外資流入造成外匯占款的數量上升,將迫使央行進一步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或采取其他貨幣政策措施回籠資金,進而對債券市場的資金供給構成進一步壓力。而這很可能就是今年人民幣升值對債券市場造成影響的最大因素。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債市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經濟適用房該怎么買
精彩家裝圖片選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