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日趨緊張的時期,人們不免會問“我國還能找到多少油氣資源?到哪些地方去找?”諸如此類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經過“中國典型疊合盆地油氣形成富集與分布預測”項目組5年的科技攻關,這一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1999年立項的“中國典型疊合盆地油氣形成富集與分布預測”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劃)項目。近日,《經濟參考報》對這一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之一的金
之鈞教授進行了采訪。
金之鈞說,疊合盆地是指經歷了多期構造演化、由多個簡單型盆地經多方位疊加、復合而形成的具有復雜結構的盆地,油氣在其中經歷了多次生成和運移,聚集規律十分復雜。如何降低勘探風險,準確地找到油田,是所有油氣勘探專家所面臨的重大課題。該項目正是將解決這一重大難題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該項目取得的創新性成果包括:建立了庫車盆地天山盆地系統的深部結構為塔里木板塊向北俯沖、淺部變形受重力擴展作用控制的新模式;建立了盆地內部褶皺帶擠壓環境下,鹽相關構造變形的地質模型;闡明了東西向構造分段性控制著烴源巖的形成與分布規律;以及儲層與蓋層的分布受鹽構造控制的油氣預測模式,為中國中西部前陸盆地尋找大中型油氣田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預測模型。
項目的研究形成了“四項技術”:(1)疊合盆地構造解析與層序地層學分析方法與技術;(2)疊合盆地油氣成藏定年方法與技術;(3)疊合盆地油氣資源評價方法與技術;(4)疊合盆地深部油儲地球物理預測方法與技術。
該項目的另一重大收獲是:建立了碳酸鹽巖烴源巖分級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為疊合盆地碳酸鹽巖層系油氣資源評價與預測奠定了可靠的理論基礎。這一指標已廣泛應用到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油氣勘探實踐中,并且被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組織的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工作所采用。
該項目的研究成果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而且在解決國家能源需求方面也產生了實質性的貢獻和作用。疊合盆地油氣成藏定年方法與技術”的應用指出了塔里木盆地存在三大油氣成藏期,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別在該區鉆探成功,并且都打出了日產原油百噸以上的探井!
分布面積達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相碳酸鹽巖層系是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油氣資源接替區。該項目針對我國海相碳酸鹽巖層系的特殊性,在源巖評價、優質烴源巖的發育環境、油氣多成藏期的確認以及油氣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諸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對我國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勘探前景進行了初步評價,指出我國古老的海相碳酸鹽巖依然具有廣闊的勘探前景。特別是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等連續沉降型碳酸鹽巖沉積區資源潛力巨大,是勘探最有利區。
作者:王一娟
。▉碓矗航洕鷧⒖紙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