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報點評2005年全球經濟走勢:美國還將是領頭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4日 08:00 中新網 | |||||||||
    美國     未來5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幾率為75%,美聯儲(US Federal Reserve)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今年早些時候說。他對嗎?從短期看,或至少根據本月大多數投資銀行發布的預測看,這是不可能的。與經濟災難的預測完全相左,它們都顯示,2005年又將是全球經濟穩步增長的一年,而美國將再次成為領頭羊。
    根據共識經濟學公司(Consensus Economics)的報告,普遍的預測是2005年美國年增長率為3.5%。這比2004年4.4%的增長率有所放緩,但仍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因為近期的財政刺激正消退,而且美聯儲預計將再加息一個百分點。更有利的是,隨著企業投資和出口發揮更大的作用,而消費支出回落,2005年增長預計將更加平衡。至今還是很令人欣慰的。但是,令沃爾克先生等憂心忡忡的并非短期前景,而是更長期的金融失衡。一是美國個人儲蓄率的銳減,與8%至10%的歷史平均水平相比,現在個人儲蓄僅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0.2%。另一個則是3.5%的預算赤字,雖然按國際標準并不算太高,但就現階段的美國經濟周期而言,卻是龐大的。     然而,最大的問題在于經常賬戶赤字,目前已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6%,目前相當于可持續水平的兩倍。經常賬戶赤字一直在猛增,因為美國需要利用外國資本來彌補其低儲蓄率,以及從中國這樣的國家的大規模進口。     修正經常賬戶赤字的一個方法是讓美元連續數年貶值。這一進程已經開始。但所需調整的幅度巨大,以至于若不出現一些市場震蕩就很難達成。而世界其它國家既不希望美元貶值,又不想減少本國的經常賬戶盈余,這使問題更具危害性。目前亞洲國家決心將其盈余盡可能保持在最高水平,從而避免重蹈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覆轍。日本也存在結構性的儲蓄盈余,使其難以保持經常賬戶赤字。因此,調整的重擔就落在了經濟不景氣的歐元區身上。     歐洲     如果說對美經濟的主導預測看上去充滿樂觀,那么對歐元區的預測則有一種似曾相識感。2004年初,該地區終于將進入強勁復蘇期的希望極大。     然而,事實上今年的增長率剛剛達到2%,而經濟學家對2005年的預測則低得多。該地區發展參差不齊:瑞典、西班牙和法國的表現要優于德國和意大利。不過,從總體來看,盡管歐元區出口增長了6%,可消費支出并無大的起色。這或許反映出公眾對結構性問題的不滿,如養老金和社會保障改革。另一個問題是就業:令人沮喪的是,明年歐元區的失業率預計達8.9%,與2004年持平。問題更加嚴重的是,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Central Bank)無意降息。相反,該行似乎還傾向于加息。盡管經濟增長緩慢,通貨膨脹卻一直居高不下。一些觀察家將這錯綜復雜的難題歸罪于高企的油價。其他人則暗自嘀咕著一種更悲觀的看法:歐洲存在嚴重的結構性效率低下,以至于潛在增長率可能只有1%,而非普遍認為的2%至2.5%。潛在增長率是指在不引發過度通脹情況下的增長速度。     不論怎樣,現狀都表明,該地區幾乎最不需要的就是出口增長放緩以及美元對歐元匯率暴跌。     日本     那么日本能助一臂之力嗎?近期的經驗表明不能。迄今為止,日本一直激烈反對日元升值。確實,為了防止日元強勢,去年冬天日本竟令人震驚地在貨幣市場買入2800億美元。自2004年春以來,東京遠離了貨幣市場,坐視日元對美元升值。表面上,這是因為日本經濟不再需要外界的幫助。今年,日本經濟實現了周期性復蘇,增長率估計近4%,遠遠高于近幾年的水平。然而,最近的經濟好轉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拉動。特別是中國出乎意料地提供了強勁的需求來源,使日本一些處于萎縮狀態的“老經濟”產業,如鋼鐵業,煥發了青春。     樂觀主義者希望,日本能度過這段海外銷售增長放緩期。因為去年已有跡象表明,日本經濟的周期性復蘇可能會引起一輪更加持久的結構性反彈。例如,通縮得到控制,而國內投資有所增加。但國內經濟的增長似乎仍非常脆弱。因此,它也易于受到出口銳減的拖累。這意味著,弱勢美元可能不僅對歐洲而且對日本都有致命影響。     除了讓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動貨幣戰、發生金融危機或出現經濟衰退,有沒有擺脫這種兩難困境的其它辦法呢?可能有。如果2005年歐洲和日本能保持適度增長,如果美國消費者能增加儲蓄,而且如果美元能有序、緩慢地貶值,那么壓力就會減輕。     這一樂觀前景取決于許多個“如果”,以及全球決策者迄今尚未展示出的一種相互協調的水平。眼下,仍有充分理由相信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各種主流預測。然而,如果今年不開始解決全球金融失衡問題,形勢可能會急轉直下。在進入2005年之際,投資者可以期待一帆風順,但卻不能忽視沃爾克先生的預言成真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