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2004年結束前的最后時間,第七屆發審委終于宣告成立,從證監會網站昨日掛出的發審委委員的名單看,25位委員,除吳曉東等9名是第六屆發審委的“老人”,其余16名委員全部為新面孔,新人主要來自律師、券商、基金及證券交易所。看來,王小石丑聞案對新一屆發審委的改選,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共性:高學歷高職位
從證監會公開的名單看,當選的發審委委員具有雙高特征,即學歷高、職位高。發審委委員中,博士、碩士占大多數。其次是職位比較高,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是合伙人級別,最差也是主任。官員則是處級(以上)干部,券商、基金公司的代表則是全國性的大公司中副總一級的高管人員。
專職委員大半來自北京
13名專職委員由3名證監會官員、5名注冊會計師、5名律師組成。其中6位是老面孔,吳曉東、鮑恩斯、陳永民等3位是證監會處級以上的干部。程建、邱家賜、羅玉成全部是注冊會計師,并且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工作地點均在北京。
7位新面孔中,有5名是來自北京、上海的律師。除此之外,還有鄧建新等2位來自上海、深圳的會計師。
記者同時注意到,推選委員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僅具備審計上市公司的資格,還被多家上市公司聘為審計機構,是業務收入全國排名靠前的大所。這些會計師事務所的負責人(或合伙人)此次成為發審委的委員,看來,這些會計師事務所今后的生意應該是好得不得了。
兼職委員新鮮血液多
兼職委員的推薦單位比專職委員要多,除焦津洪、鄭莉由證監會推薦的外,其余8名委員的工作單位分別是:3家基金管理公司、清華大學、西南證券、滬深交易所、發改委和國資委、QFII瑞士銀行。
瑞士銀行的袁淑琴、國資委的賈小梁、發改委的馬季華等3名兼職委員是老面孔,其余9名委員全部是新鮮血液。
選舉標準依然霧里看花
去年12月6日,證監會公布了39位發審委委員候選人。從最終結果看,39人中,20位當選,19位落選。
當選的憑什么當選?落選的為什么落選?
候選人名單雖然公布了,但是對于委員產生的程序、候選人推薦的標準以及候選人的基本資料,有關部門諱莫如深。對于投資者來說,發審委依然是霧里看花。單從公布的名單上,看不出落選理由和當選依據。
記者林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