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8年國家把經濟適用房作為一項政策推出以后,已有6年的歷史,它的初衷是為了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然而在房地產業觀察人士看來,在這項政策的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從立項、開發、建設、銷售到消費各個環節,并沒能很好地滿足真正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短短的幾年間,經濟適用房就因為其所表現出來的面積過大、購買者錯位和價格單一等這些“既不經濟,也不適用”的問題而飽受社會的批評。2002年北京市提出三年內保證經濟適用房年供應量在300萬平方米。但到今年下半年開始,北京市基本上就沒有再新增經
濟適用住房項目。在新的經濟適用房上馬之際,關于經濟適用房問題的爭論也日趨激烈。
在經濟適用房政策實行6年之后,同時站在2005年的門檻上,我們覺得有必要對經濟適用房做一個考察,我們考察的手段一是網絡調查,一是業界咨詢:還有多少人對經濟適用房情有獨鐘?經濟適用房的價格是否需要放開?我們到底需不需要經濟適用房?不同的人會給我們不同的答案,我們不做評論,僅呈現事實和業內的觀點。
中國需要完善的、低成本的、有效的住房福利制度,中國普通老百姓需要價格適當品質優良的住宅。經濟適用房政策所遭遇的所有問題都是我們在實現房地產市場化和謀求大部分老百姓盡早得到一個“安居”之間產生的矛盾。
我們相信我們的考察將有益于矛盾的妥善解決。
本報記者張學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