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到現代:延安城市建設從山城突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1日 09:07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汪俊啟 吳秋紅 劉慧 在“圣地”延安的城市建設史上,《2003-2020年延安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的“出爐”無疑是件具有高屋建瓴意義的大事。經過眾多陜西省內外知名規劃專家的努力,該綱要將作為延安總體規劃的綱領性文件指導未來20年城市的發展和建設。
據延安城鄉建設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城市總體規劃明確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面向全國的“三大教育基地”和以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石化、能源產業為主的陜北現代化中心城市。據規劃預測,未來20年延安市域總人口將從現在的200.7萬人增長至260萬人。 規劃依據各城鎮有關自然、社會、經濟指標及區位特征,將延安市域劃分為中心城市經濟區(由寶塔、安塞、甘泉三區共同構成,寶塔區為該區域中心城市)、北部城市經濟區(包括吳旗、志丹、子長、延川四縣,子長為該區域中心城市)、南部城市經濟區(由黃陵、洛川、富縣三縣構成,黃陵規劃為該區域的中心城市)、沿黃城市經濟區(含延長、宜川、黃龍三縣)四大區域。 規劃將以機場搬遷為契機,重點發展東川新區建設,南川作適當調整,西北川煙廠以西地區嚴格控制發展,河莊坪一帶向北適度發展,三川交匯地區暨中心區將不斷疏解人口密度和建設密度,控制建筑高度,緩解交通壓力,以有效保護歷史風貌和視覺景觀效果。 規劃還涉及城市性質、城鎮化發展戰略、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中心城區規模和總體規劃、城市交通規劃、城市水資源和給水工程等21個方面。 到延安去——不僅僅只是“尋夢” 延安是中國西部的門戶,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圣地。“滾滾延河水,巍巍寶塔山,全國人民都仰望著你啊,革命的圣地延安。”到延安“尋夢”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對延安一份特殊的情感。 沒到延安時,想起革命圣地,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寶塔山下、延水河畔,還有養育了革命的小米和低矮的窯洞。車進延安,不由得伸長了脖子左顧右盼。卻發現不見了土窯洞,不見了毛驢車,不見了白羊肚手巾紅腰帶。一座與其它城市沒有什么差異的現代化城市呈現在我們眼前。 半個多世紀前,作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國革命的指揮中心、總后方,延安,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今天,延安成為西部城市有代表性的一個縮影。西部大開發,為原本荒涼貧瘠的西部帶來新的生機,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延安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陜北理所當然是我國新的能源基地,成為西部開發的重點地區。延安作為陜北中心城市,現在高樓林立、道路整潔、吃住方便,儼然已成為西北地區的一顆旅游“明珠”,“紅色旅游”帶人們回到往昔,像當年的紅色熱土一樣令人振奮。 豐富的旅游資源卻因長期封閉、經濟落后,成為一種潛在優勢;讓人們熱血沸騰的“革命朝圣之旅”也因交通的不便而令游客在夢中體味。 延安在與自然環境抗爭中博得發展。近年隨著能源基地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商業的繁榮,延安市財政總收入達24.86億元,同比增長37.9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2.51億元,增長40.81%。經濟開發和開放步伐的加快,使延安離世界越來越近了。 延安距離西安370多公里,解放前的延安只有一條曲折狹窄的土路,今日這條小路已經變成了寬闊的水泥、柏油路,西安至延安開車只需5小時。如果乘火車,也就是不到10小時。公路、鐵路、民航等旅游交通設施和城市基本設施條件的顯著改善,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設,使得延安不再只是人們印象中的歷史定格。 未來延安——以規劃促發展 延安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總人口206萬,其中農業人口146萬。市區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總人口21.2萬人。 為更好地保護延安歷史文化,協調革命文物、歷史文物的保護與舊城改造、新區建設之間的關系,延安的城市總體規劃就顯得極其重要。 因而,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延安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和管理作為重大的歷史使命,擺上議事日程。 城市定位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核心問題。據記者了解,建國后,延安已有三次城市總體規劃,1979年把延安定位為革命紀念性城市;1988,改革開放,延安城市定位再次明確該市作為中國革命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同時凸現延安作為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1995年,明確延安的革命圣地地位,從而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石化、能源產業為主的陜北現代化中心城市。三次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都對推動延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指導作用,準確反映了當時延安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和要求。 地理環境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城市的發展速度,這在延安表現得更充分。今日延安城市發展水平比陜西平均水平低8.3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2.5個百分點,仍處于城市化發展的初級階段。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新問題,突出表現為人口迅速增長與城市建設用地緊張、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城市新功能發展與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的矛盾等。城市的迅猛發展,1997年的規劃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延安市2003-2020年未來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應運而生。 延安城鄉建設規劃局的同志告訴記者,具體到延安城市建設實際,延安的城市發展問題細化為:現代化建設與文化名城保護的矛盾,人口迅速增長與建設用地不足、水資源缺乏,城市新功能的發展與城市空間限制的矛盾等。究其原因無外乎是:一是外部交通還不夠方便快捷(鐵路直達北京、新機場和黃延高速公路急需建成);二是建設水平、品位不夠高,特別是中心老城區建設無序,新的建設密度強度過大。風格較亂和過于商業化,使得傳統風貌蕩然無存;三是城市交通組織限于地形條件,以老城區為樞紐難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嚴重降低了城市組織運行效率;四是城市功能不完備,尚缺少一些重要基礎設施。 作為未來延安的建設者,延安城鄉建設規劃局無疑承擔著設計師的角色。如何從山城突圍出去,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課題? 為增強實效,延安城鄉建設規劃局狠抓詳細規劃和專業規劃的編制工作。對15個小區進行詳細、專項規劃,并進行了“三山”生態環境景觀規劃,詳細規劃的覆蓋率達90%以上,為城市建設協調發展和科學規劃提供了依據。 首先,嚴格規劃審批程序,從而提高規劃質量。延安市規劃審批實行兩級審批體制。延安市城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執行規劃審批的最高權力,由市長任主任,主管副市長任副主任,各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城市規劃區內大型、重要建設項目的規劃審批,必須由城建規劃局提出初步意見,報經規劃建設委員會會議研究審批。其它建設項目的規劃審批,由城建規劃局局長辦公會研究,按規劃審批。同時,他們還健全規劃管理法規體系,依法保證規劃順利實施;加強規劃監察,嚴厲查處違法建設行為,使延安市規劃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管理軌道。 延安的客觀條件決定了其城市化不可能走發達地區“大工業化”的道路,必須依據市情,做出現實的選擇:走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道路,突出重圍。 為此,他們明確了規劃思路:(1)城鎮體系規劃:建立“兩縱一橫一中心”的城鎮體系框架,“兩縱”,即以西包公路、鐵路為骨架串連的以旅游、能源、化工、林果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黃陵、洛川、富縣、甘泉、寶塔區和子長縣,以黃河沿岸、渭清線串連的以發展農、林和黃河文化特色旅游為主導產業的黃龍、宜川、延長、延川縣;“一橫”即以石油為主導產業的吳旗、志丹、安塞沿線;“一中心”即延安中心市區。(2)建構中心城市:構建“一中心一環一組團”組群結構的大延安城市體系。 “一中心”即包括河莊坪、李渠、萬花在內的中心市區;“一環”即由姚店工業園區、甘泉綠色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區、安塞水源涵養區圍繞延安中心市區形成的環狀經濟區域(衛星城);“一組團”即以旅游和生態農業示范為主的南泥灣組團。 他們制訂了詳細的發展規劃:(1)中心城市:中心市區,強化功能培育,擴大城市規模,2010年城市人口發展到35萬人,建設用地規模擴大到36平方公里以上。積極發展姚店、甘泉、安塞三個衛星城,姚店工業園區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突出甘泉作為中心市區主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和其它工業基地,繼續發展安塞的水源涵養區的作用。(2)縣級城市:加快縣改市步伐,積極培育黃陵、子長、洛川、志丹、宜川、富縣六個縣級市,形成區域經濟中心。(3)建立完整的小城鎮體系,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按城市規劃,預計2006年延安市城市化水平達30%,2010年達35%,2020年可至45%。而相應市區的人口和建成區面積分別將達30萬、30平方公里,40萬、40平方公里,50萬、50平方公里(包括3個衛星城)。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6平方米、7平方米和9平方米。“昨日黃土將為綠葉代,革命圣地紅更紅”,延安城建走出山圍,用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現現代延安的風貌。 延安城鄉建設規劃局的負責同志這樣說,我們的城市規劃建設還存在許多實際困難,基礎差,資金短缺,人才匱乏,需要向兄弟城市學習借鑒。城市規劃建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規劃建設好延安意義重大,我們責無旁貸。我市提出“兩帶動一支撐”發展戰略,城市帶動將是我們長期的一項戰略任務,把延安規劃建設好既是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期盼,更是我們延安人不懈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