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終于出現仙股。在2004年倒數第二個交易日,*ST達爾曼股價跌穿1元面值,最終收于0.96元。這也是滬深股市成立以來首只跌穿面值的A股。
對于*ST達爾曼的投資者而言,這樣的事實無疑是殘酷的。要知道在今年4月底,*ST達爾曼的股價還在6元上方,短短8個月,6元變1元,這樣的結果對于投資人投資信心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
將K線圖再放放大,與7年前達爾曼上市之初的風光相比,眼前的事實更是滄海桑田。7年前的4月份,達爾曼的每股股價曾到過51.70元的天價。而現在呢?
這樣說來,達爾曼的成仙損失最大的自然是流通股股東。當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投資人的損失自然需要自己承擔,可問題是,難道達爾曼走到現在這個地步,只能讓投資者自己買單嗎?
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僅從市場發展的角度講,達爾曼的成仙也不該讓投資人單獨買單。不錯,達爾曼股價的暴漲暴跌固然有著人為投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場本身的問題。如果沒有股權分置,達爾曼不可能出現51.70元的天價,同樣如果不是A股流通溢價的逐步喪失,*ST達爾曼也不可能成仙。
流通溢價的逐步喪失,受損失的不止是*ST達爾曼的股東,市場的A股投資人現在多數深受其害。截至昨天,除了*ST達爾曼,滬深兩市1元A股多達25只,股價在3元以下的A股更是達到98只。股價中樞下移意味的是投資人投資損失與日俱增。
從市場最終發展的趨勢看,有股成仙未必是個壞事。它提醒投資人投資更趨理性,這有助于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但如果不計歷史因素,一味片面地放任越來越多的個股成仙,恐怕對于市場的發展也沒什么大的好處。
說白了還是個硬著陸與軟著陸的問題。證券市場規范化是方向,這個規范現在而言就是擠掉A股的流通溢價泡沫。不過既然有關方面當初默認這個溢價的存在,而且還利用這個溢價效應高價圈錢。那么在現有的規范階段,有關方面就不該硬擠這樣的泡沫,理應為A股的流通溢價泡沫承擔相應的責任。
。猄T達爾曼已經成仙了,這個事實提醒有關方面,應該盡快地讓市場各個參與主體都能為原先不規范的發展承擔相應的責任,只有這樣,A股市場的未來發展才可能走得更快更穩,成仙的個股才能少些少些再少些。畢竟在現有階段,成仙的個股越多,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可能就越多。(上海證券報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