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豐
多數市場人士在分析人民幣匯率問題時,都會把人民幣升值當成是未來提振股市的最大利好。并且大家往往會拿出日本股市和中國臺灣股市的例子作為例證。然而,人民幣升值真是A股市場的重大利好嗎?
2002年12月,日本財相鹽川正十郎要求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在2003年2月召開的西方七國財長會議上,鹽川提交議案,要求其他國家通過類似“廣場協議”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隨后歐盟和美國相繼加入施壓陣營。此后兩年多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一直沒有消退,而目前種種跡象表明,2005年人民幣匯率作出調整的可能性很大。從長期看,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幣匯率的上升避無可避。
不難發現,國際熱錢(或者叫做游資)對人民幣以及相關資產的濃厚興趣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從內地的樓市到香港的股市、從人民幣債券到國際期貨市場中人民幣遠期合約,都成為他們的目標,而相關市場的走勢也都非常強勁。然而在這許多熱鬧場景的背后,中國股市卻成為一個例外,甚至前期還出現了QFII額度用不完的傳聞。可見,內地A股市場并不是外資的主戰場。
筆者以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國股市的結構問題一直困擾著投資者,市場由此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這一因素不僅使國內場外資金有所顧忌,外資對此也同樣頗為忌憚;其二,股市中的很多潛在風險正在逐漸顯露。伊利股份資金的乾坤大挪移、四川長虹的應收款黑洞、基金和券商重倉股的持倉之憂,都暗示著上市公司還存在著重大的治理缺陷。顯然,外資會不會來闖中國股市這個“地雷陣”,是很值得懷疑的。
雖然歷史往往驚人相似,但絕不會簡單重復。2005年的中國股市畢竟不是1985年的日本。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外資真的有熱情與“半身不遂”的中國股市共舞,中國政府也絕不會任其在市場上興風作浪。更重要的是,周邊市場之所以走出大牛市跟各自經濟的發展也密切相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的開放一直是周邊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就這一點而言,機會是絕無僅有的。換言之,中國的未來經濟增長已不會有類似的機遇,所以支撐股市長期走牛的因素我們目前還很難看清。
綜合來看,真正能從人民幣升值中受益的行業恐怕只有航空、旅游等少數行業。筆者以為,中國股市恐怕只能搭上匯率大戰的末班車,在周邊市場的示范作用下做一些試探性的上漲而已。更重要的是,人們在看到本幣升值基礎上市場大幅上漲的同時,千萬不能忽略隨之而來的市場暴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