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翼
膽大包天型
“屬相”圖騰:猴子
代表人物:孫寅貴
同門中人:王均瑤、李書福
猴子:最大特點是靈巧、聰明,它會假裝對某種美味食物不感興趣,以防同類來偷取它。猴子學習能力強,善于模仿,因此常被訓練來作表演。
人物接點:這群人身帶草莽氣息,有人靠機會主義制勝一夜暴發,有人在沖撞體制后黯然跌落。他們的企業或者苦力支撐,或者面臨傳承、升級拷問,他們的企業還都不夠完美,他們思考最多的現實問題是——如何走穩、做大。
“機會主義者”的宿命
曾幾何時,膽子經濟是溫州經濟的形象表述。本報記者走訪溫州期間,很多溫州老板不約而同地說過這樣一句話:“過去的成功30%靠努力,70%靠機遇”。冠稱為“膽大包天”第一人的王均瑤,發跡大抵也是如此。
王均瑤少年輟學從商,1988年,王氏三兄弟開始做生意。創業之初,他們曾在廣州批發牙膏、牙刷,運回溫州包裝后出售給賓館。通過經營酒店、印刷業,王氏三兄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1991年7月,時年25歲的王均瑤首開私人包機先河,承包了長沙—溫州的包機航線,從而以“膽大包天”享譽國內外。
商人的天性是逐利,做企業家必須承受風險,甚至主動冒險,冒險有時也會不自覺地滑墜另一極端——投機。
1996年9月10日,本報《與老板對話》版創立,對話的第一位老板是百龍綠色科技總裁孫寅貴。孫寅貴是誰?誰還記得他?
12年一輪回。1992年,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一種叫百龍礦泉壺的產品,讓孫寅貴的知名度、個人財富飛速躥升。1993年《福布斯》發布“中國30位億萬富豪”,孫寅貴是其中之一,排在第23位。即使在當時,一夜暴富起來的孫寅貴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鈔票。回憶起當年的風光,孫眉飛色舞地對本報記者說:“反正吃穿不愁、開銷無憂。”
2004年年底尋訪孫寅貴,憑著4年前他留給記者的手機號碼,試探著撥過去,一撥即通。在北四環一處高檔公寓,孫寅貴買下一套近200平方米的躍層,門口沒有任何標牌,這里就是所謂的百龍公司總部。孫寅貴在記者對面的沙發坐下,開口便說手機:“自打我有手機那年開始,10多年了這個號碼一直陪伴著我,從來不變,這至少說明一個問題,我沒做什么壞事。”
和當年那些“礦泉壺主”們相比,孫寅貴幸運得多,他沒有破產,且能及時抽身,只是“銷聲匿跡”。1996年起,百龍礦泉壺與孫寅貴同時淡出市場。歸于沉寂的孫在兩條戰線重新出征:塑鋼門窗、旅游業。孫寅貴告訴記者:“1992年,我在張家界投下了1.2億元,為的是建造一座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觀光天梯。”但孫寅貴無論如何不會想到,其后長達12年的時間里,自己的命運被牢牢地捆束在百龍天梯,以至數次險些釀出壯烈跳巖的悲劇。至今,生死流轉一線間的張家界百龍觀光天梯終于未被拆除,孫寅貴又僥幸逃過一“劫”。
采訪結束,孫寅貴提議一起吃炸醬面。開著寶馬車吃炸醬面,孫寅貴早已習慣了這樣咸淡相宜的生活,整天吊兒郎當的他以此為樂。
沒有名片,沒有辦公室,不需要上班,以“社會閑雜人員”自嘲的孫寅貴在百龍有三個自封頭銜:“總工程師、藝術總監、政治委員”。雖然1996年起淡出管理一線,孫寅貴仍是百龍的實際控制人,個人股份接近80%。目前,百龍下轄兩集團:以百龍門窗為主業的建材集團,總部在青島;以張家界為龍頭的旅游集團,總部暫設張家界。歷經13年,百龍公司衰變為“空殼”,實質為資產管理。孫寅貴身兼兩家集團的董事長,只做規劃、凈拿股份。
孫寅貴承認自己膽子極小,他不關心財富幾何,只在乎自己每天過得快樂與否。400多平方米的私人別墅里,單辟出一個房間為“手工作坊”,以“技術人才”自詡的孫一直很癡迷“小發明”,他喜歡設計,號稱擁有40多項專利。
“我不眼紅旁人的大富大貴,也不遺憾自己當年沒能趁熱打鐵,順勢做強做大。”使勁吸溜一口炸醬面,孫喃喃自語,“我的‘吝嗇’與小氣在圈里是出了名的,錢袋子捂得太緊,小富即安,不敢冒風險。”
孫寅貴說他最大的心愿是:不會因為錢而去做不情愿的事情,也不希望因為錢干不了自己想干的事情。“所幸,第一條我實現了。”
“做人失敗,干什么事都肯定成功不了。在我的投機思維背后,隱藏著深深的愚弄他人和社會的思想,將自己看高,將別人看低。我的歷次失敗,莫不如此。”這是孫寅貴隱居多年最深刻的反思成果。
同門中人
李書福:
高喊著“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誓言打破汽車業堅冰,一個執著的“汽車瘋子”孤獨地游蕩于中國汽車業。癲狂狀態造車,農民出身的他夢想著靠“吉利牌”去主宰未來全球中低檔轎車制造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