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政策面能否形成突破?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0日 16:00 證券時報

    目前,市場上對于2005年深滬股市持樂觀預期的機構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判斷:政策面,繼續落實國九條、管理層關于證券市場面臨難得發展機遇的表態如何兌現等,讓投資者對2005年的政策面有較高的期望;資金面,企業年金、商業保險資金等即將大規模入市;人民幣升值預期帶動的股價上漲預期,等等。但是,2005年的股市同樣也面臨宏觀調控導致的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可能繼續加息、人民幣存在升值壓力,新股詢價制度實施及大規模擴容造成的壓力等不確定因素。

    利好與利空因素的交織,似乎不能確定股市運行的方向。但大盤能否持續上漲,我們可以從推動股市上漲的各方面進行分析:

    從基本面來看,2005年的周期性行業大多會出現景氣回落,宏觀調控造成經濟增長放緩,將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勢頭,這就決定了從上市公司基本面無法提供股價持續上漲的原動力,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期望業績增長帶動一輪大行情的出現。

    從資金面來看,管理層近幾年在開拓資金入市渠道、培育機構投資者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從長期效果來看,都屬于制度建設,即解決了各種合規資金入市的法律問題,并不會直接促成股市資金供求關系的重大變化。比如,從社保基金、QFII入市后運行的情況可以看出,如果不能形成樂觀的預期,這些資金入市的積極性是有限的。

    我們一直強調這樣一種觀點,相對于龐大的社會資金來說,A股市場1萬多億元的流通市值是很小規模的,股市從來不缺資金,缺的是對股市持續上漲的穩定預期。換句話說,2005年的資金面不必擔心,但機構資金是否大量入市取決于他們對股市的預期。

    排除了基本面和資金面,不難發現,2005年的股市能否形成重大轉機,仍然取決于政策面。過去的持續調整中,政策面在規范和發展證券市場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制度建設,2004年以來在推出和落實“國九條”方面也出臺了較多政策舉措,從國務院高層到證監會主席,都對證券市場的發展和股市的走強發表了積極樂觀的看法或表態,但為什么沒有推動股市持續上漲呢?原因是這些都不夠,雖然累積的政策效應終將對證券市場和股市運行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但如果回避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問題,政策面沒有重大突破,股市就不可能出現真正轉折,中國的證券市場的美好前景也無從談起!

    2005年的政策面能否形成重大突破呢?從近期管理層傳達的信息來看,2005年在解決全流通問題上實現股市政策面的重大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們也認為這種可能性完全存在,理由如下:

    第一,經過長期調整,流通股的股價大幅下跌,越來越逼近每股凈資產,使得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之間的利益分歧大大減少,解決全流通問題的時機日漸成熟。

    第二,近幾年在全流通預期下股市的持續下跌,已經讓各方共同認識到,以掠奪二級市場和流通股東利益的方式實現全流通,其結果是多敗俱傷,誰也不可能成為贏家。在盡可能保護流通股東利益的基礎上尋找全流通方案成為必然,管理層提出的A股含權的想法就體現了這一原則。

    第三,全流通問題的長期擱置并不是明智的選擇,其結果不僅導致遺留問題本身的積重難返,加大將來解決的難度,更造成其它股市政策失靈,因為相對于全流通的重要性和影響而言,目前已經推出的規范和發展證券市場的政策舉措都以發揮同等重要的作用。

    在預期2005年政策面有可能實現重大突破的情況下,投資者要關注這樣兩個問題:

    一是管理層最終如何解決全流通問題。目前市場上流傳若干種可能的方案,比如A股含權,以及國有股、法人股另開交易場所先解決流通問題,再考慮與流通股并軌等。在管理層做出最終的決策之前,方案的選擇始終都是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在方案明朗之前仍然是影響股市的不確定因素。

    一是全流通問題解決的時機選擇。實際上,從市場情況判斷,2005年是解決全流通問題,即使如此,選擇上半年還是下半年對股市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我們認為,由于近期推出的新股詢價制度對股市影響較大,考慮到市場消化需要時間,2005年上半年解決全流通問題的可能性較小。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在政策面沒有實現突破之前,深滬股市將延續2001年以來的結構性調整和價值回歸的趨勢,進入長期調整趨勢結束前的蓄勢筑底階段,深滬綜指中線走勢以弱勢寬幅震蕩為主。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市場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電影《天下無賊》公映
楊振寧登記結婚
健力寶事件資本謎局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經濟適用房該怎么買
精彩家裝圖片選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