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青海省海東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問題的分析研究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0日 15: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自黨的十五大以來,我國召開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將“促進”或“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2003年底的會議,在原有“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加了“協調”二字,充分顯示出了全面地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路標和新要求。在今后的經濟工作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是新形勢下給經濟工作
提出的新課題。

    一、海東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協調及產生的影響

    近幾年來,隨著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海東地區堅持以“富民強區”為目標,把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實施“富民強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兩步走”戰略措施,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特色經濟發展和科教興區戰略的實施,全區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增產增收成效顯著;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資源開發步伐加快;投資規模逐年增加,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制度創新力度加大,“科教興區”取得明顯成效,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但由于海東地處我省東部干旱山區,農業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86%,農村貧困人口多,經濟發展起點低,目前經濟發展仍處在總量擴張階段,城鄉之間、縣域之間、經濟總量與經濟效益之間的不協調現象,十分明顯。

    (一)三次產業發展不協調,結構矛盾突出

    2003年,海東地區生產總值57.3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1.5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58億元,一、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5%、37.6%、42.9%,從表面看全區三次產業結構似乎較為合理,但做詳細分析,其不協調性表現的較為突出,這是由于生產力發展層次較低,農業基礎薄弱,二、三產業發展滯后造成的。結構不協調主要是:第一產業比重過大,比全國高出4.7個百分點,比全省高出7.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與全國、全省相比,比重較低,比全國低15.3個百分點,比全省低9.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比重似乎較為優化,比重高于全國、全省水平,但實質上并不反映全區第三產業發展的真實水平。海東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中,有財政供養人員的工資7.6億元,全區財政支出的63.6%用于工資性支出,同時財政支出的74.5%是通過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實現的,而不是海東地區自身創造出來的,如果扣除這一因素,第三產業增加值大約15.7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30%左右,由此可見,全區三次產業的發展并不協調。

    (二)經濟總量和人均占有水平低,仍是一個欠發展地區

    2003年全區生產總值57.33億元(現價),占全省比重為14.69%,與人口所占比重28.91%比較,低14.22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371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548元,在全省八個州(地、市)中居第7位,相當于海西州21047元的17.67%。中科院國情分析小組認為:人均生產總值考慮了人口規模對經濟總量的影響,能客觀反映各地生產力的真實水平,也反映各地區的收入水平,人均生產總值在全國平均數75%以下為低收入地區。2003年海東地區的人均生產總值僅占全國9101元的40.86%,說明海東屬于經濟十分落后的地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4億元,占全省財政收入的8%,比人口所占比重低20.91個百分點;人均財政收入只有13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8元,在全省居末位;2002年海東地區總體小康實現程度76.3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居第五位。在2000年全國總體實現小康,我省實現程度75.8%的情況下,我區城鎮與總體小康標準有一定差距,農村還有一半左右的農民沒有穩定解決溫飽。

    (三)城鄉經濟發展不協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戶籍管理制度,在維護社會秩序、控制人口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城鄉分割,投資向城鎮傾斜,人才向城鎮流動,社會保障救濟制度優先在城鎮建立,不論經濟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環境條件,農村與城鎮之間形成了明顯的二元結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差距較大。2003年,海東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3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47元,比全省平均低270元,在全區所轄6縣中,有5個國定貧困縣,1個省定貧困縣,還有60萬貧困人口尚未脫貧。城鄉居民的收入比,由1992年的3.17:1擴大到2003年的3.74:1(以農民收入為1),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繼續拉大。

    (四)經濟總量的擴張和效益的提高不協調。

    效益反映經濟總量擴張帶來的直接經濟社會成果,說明經濟運行的質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區經濟總量不斷擴張的情況下,經濟效益呈下降趨勢。

    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迅猛,投資乘數呈現階段性下降趨勢。1981-2003年間,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1.2%,而反映投資效益的投資乘數(即每增加1億元投資可增加的GDP量)階段性下降。1981年―1986年間,投資乘數平均達7.58;1987年―1994年間,投資乘數平均達3.82;1995-1999年間,投資乘數平均下降到2.91;2000-2002年間下降為1.14,經濟總量擴張與效率不協調進一步加劇。

    2、工業生產的增長和效益提高不同步,工業經濟效益不佳問題始終是制約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九五”以來,海東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9.2%,而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從1995年的62.8,逐年下降到1999年的28.99;從2000年開始有所回升,到2003年為61.9,但還沒有恢復到1995年的水平,同時也沒有達到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一批70、80年代建設起來的工業企業由于經濟效益問題,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被無情地淹沒。

    3、經濟總量增長,吃飯財政的格局沒有根本性變化。

    2003年,海東地區財政總收入3.0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57.33億元的5.32%,當年地方財政支出達11.94億元,財政自給率不足26%。“九五”以來,海東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2%,同期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6.37%,經濟總量的增長與財政收入的增長不同步,在這種不協調的局面下,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海東吃飯財政的格局很難打破,海東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國家補貼的狀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五)工業發展滯后,農業經濟仍停留在傳統農業階段。

    2003年,海東地區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1.5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7.6%,低于全省9.6個百分點,低于全國的15.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僅為24.35%,低于全省6.6個百分點,低于全國21.6個百分點。工業從業人員不足5萬人,占全區從業人員的7%。工業企業設備陳舊,生產技術落后,企業規模小,產品檔次低,以小采掘、小加工、高耗能產品為主,部分產品資源和市場兩頭在外,產業鏈短,缺乏市場競爭力,與全國和全省相比,工業發展明顯滯后。

    農業基礎薄弱,靠天吃飯局面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2002年,全區1612個行政村中還有1300多個無等級公路;200多個村20多萬人40多萬頭(只)牲畜飲水困難;全區326.6萬畝耕地中,保有灌溉面積不到20%,機耕面積不到35%。山大溝深的地貌,形成分散小塊陡坡地多,使農業機械難以發揮作用,淺腦山地區繼續維持著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大部分耕地貧瘠,干旱缺水,靠天種植。由于缺乏資金支持,已經建成的一些基礎設施,也無力維護,年久失修和老化。這些,已嚴重影響到第一產業的發展。“九五”以來,全區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年均增長1.44%,比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低9.08個百分點。農業經濟發展緩慢,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

    (六)農業產業化程度低,影響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我區工業生產布局方面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尤其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少,對農業經濟帶動力不足。

    在工業企業的布局方面,缺乏科學規劃和機制引導,有些工業企業建成之后才發現選址不合理,生產條件不完備,產品成本高。我區的工業企業,大部分沒有形成規模。2003年,全區有工業企業和工業生產個體戶9030戶,但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只有80家,大型工業企業只有2家,由于企業規模小,其輻射、帶動力有限。我區有豐富的農牧業產品資源,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只有7戶,農牧產品加工企業少,產業鏈條尚未形成,對農業的帶動作用不明顯,影響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七)縣與縣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影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由于海東地區地處西部干旱山區,重重疊疊的山、彎彎曲曲的河、高高低低的路、零零星星的田,造成了海東各縣在區位、自然條件上的各種差異,這些差異影響了海東區域內經濟的協調發展。

    2003年,海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7.33億元的情況下,各縣經濟濟差別較大。如:化隆縣人口24.13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5.64%,生產總值5.54億元,占全區的比重9.7%,由于地處高寒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基礎較差,人均生產總值只有2306元,比全區平均水平低141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6元,比全區平均水平低291元。各縣財政困難,自我發展能力十分有限,拖欠職工工資的現象屢見不鮮。民和、樂都兩縣南、北干旱山區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民和、樂都、互助三縣在工業發展中,存在著相互攀比,盲目建設,爭上水泥、鐵合金、碳化硅等環保不達標的高污染、高耗能項目的現象;各縣都把“畜牧立縣”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目標,造成了產業類同,經濟特色不明顯,優勢產業不突出,出現了區域內部企業爭資源、搶市場的內耗現象,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海東區域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

    以上種種不協調現象造成了城鎮、鄉村分割,收入分配懸殊,財源匱乏,財政拮據,民生問題與經濟發展脫節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對全區經濟的發展,而且對社會穩定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原因探究

    就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而言,經濟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一種歷史現象,不同歷史階段對經濟發展也有不同的要求。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物質產品短缺階段總是以經濟發展為重,在這個階段、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絕對的。因此,目前經濟發展出現的不協調,有客觀經濟發展必然的一面,也有違背規律不合理的一面。

    (一)經濟欠發展地區,追求經濟快速發展,不協調存在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物質產品短缺,突出矛盾是解決群眾溫飽階段,經濟快速發展是經濟工作的主旋律,發展的不協調現象不是經濟建設的主要矛盾。這一階段,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單調,主要是解決吃穿用住方面的問題,文化娛樂、衛生保健、交通通信等有關的精神生活需求并不迫切。按照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一階段的改革導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工作服從于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階段的不協調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也不排除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不相干或有損傷的不協調現象。”

    海東相對于全國、全省而言,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落后地區,城鎮居民生活水平接近總體小康標準,農村60萬人還沒有穩定解決溫飽問題。“十五”時期及未來10年,海東地區將繼續處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擴張經濟總量,努力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階段,“富民強區”是我們奮斗的目標,繼續保持經濟快速發展仍然是我們經濟工作的主旋律,不協調現象因具有合理的一面會客觀存在。

    (二)“經濟增長就是經濟發展”的片面認識造成經濟發展不協調和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和諧。

    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在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時,習慣用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的增長來描述。這些指標反映了一個地區經濟總量的擴張情況和物質財富的積累情況,但并不說明經濟發展平衡情況,也不說明物資財富在國民收入中的分配情況。所以用經濟增長代替經濟發展是片面的。“增長”和“發展”二者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增長”主要指國民收入和生產總值的提高,發展則是包括產出的擴大和就業的增加,還包括生產與分配結構、機制的變革,社會事業的進步,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和生態環境的改善等等。增長所強調的主要是物質生產方面,發展不僅強調經濟增長,更強調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就海東地區而言,重視物質生產,注重生產總值、工農業產值、城鄉居民收入、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的增長速度,同時也關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改善和社會福利水平綜合提高的等問題,但對于經濟協調發展問題關注不夠。

    (三)投入少,發展資金匱乏的瓶頸制約因素,始終困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目前,海東地區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我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工業化水平、城鎮化水平等主要指標在全省最低,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更為突出,農業生產基礎薄弱,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民增收緩慢,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招商引資缺乏資源支持和比較優勢項目;新的經濟增長點缺乏,運輸成本較高,工業企業不景氣,農業產業化步伐緩慢,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等問題,無一不與我區財源匱乏,財政拮據,投入嚴重不足有著直接關系。投入不足卡住了海東地區全面協調發展的脖子。

    (四)思想不夠解放,觀念跟不上,缺乏創業精神,束縛了經濟協調發展的思路。

    從各級政府決策來看,加快發展的意識已經形成,跟著市場和機遇向前走,但是由于思想還不夠解放,科學的發展觀沒有真正樹立起來,重近期利益和政府目標考核結果,對長遠利益和經濟全面協調發展考慮不夠。從群眾方面來看,一部分有發展能力的為了個人利益,外出到內地尋求發展機遇和空間,還有些群眾缺乏創業意識,存在“等、靠、要”思想,安于現狀,沒有主動改變經濟落后面貌的思想,寧愿把現金存放在銀行里生息,不愿冒投資風險去創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促進海東經濟協調發展的思考

    (一)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明確方向。

    現在,我們許多部門和領導在工作重心轉移后,抓經濟工作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經濟工作的成績顯著。但對經濟協調發展的認識、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還沒有達到高度統一。因此,進一步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加大經濟工作力度,對今后經濟協調發展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1、認清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明確經濟工作的重點。

    從經濟社會發展經歷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并重、協調發展階段”、“社會發展階段”三個發展階段分析,海東仍處在“經濟發展階段”。在經濟發展階段,由于總量擴張,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絕對的。這一階段的政策導向仍然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工作服從于經濟建設”。我們現在強調協調發展,并不排斥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優先發展,一部分人先富、快富。同時應對這一階段的經濟總量擴張帶來的不和諧現象應引起足夠重視,對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要注重發揮好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的雙向作用,加以控制和解決。把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作為重點來抓;對已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如失業人員再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農民收入低、城鄉差距擴大問題,應積極采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

    由于統計上通常把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作為衡量工業化的指標,把城鎮居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作為衡量城鎮化的指標。由于這些指標單調、單純,誤導了人們對“工業化”、“城鎮化”的全面認識。在今后的經濟工作中,有必要樹立新的“工業化觀”和“城鎮化觀”。

    “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社會的一對孿生兄弟,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三者關系密切。工業化的本意是產業化,本質是專業化。工業化程度與經濟總量、工業發展水平、市場化程度、城鎮化程度密切相關。西方發達國家判斷工業化的指標是綜合的。其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人均生產總值、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勞動力比重、制造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機械工業占制造業比重、貿易結構、城市化水平等。城鎮化的實質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過渡,是工業化的客觀載體。它以市場化為橋梁,工業化為內涵。不只是一個建制名稱的改變和城鎮人口的增加,應包括二、三產業發展的規模、市場發育程度、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社會事業進步等內容。

    所以,各級部門在抓“工業化”工作時,應該將工業、貿易、城鎮化、產業化等結合起來,統籌兼顧,全面抓好,才能保證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加大投入,切實保障弱勢地區、弱勢群體和弱勢產業的發展,保持產業、地區和城鄉的協調發展。

    經濟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國民經濟的發展要在保證優勢地區、優勢群體、優勢產業發展勢頭不減的情況下,促使弱勢地區,弱勢群體和弱勢產業超常規發展,這樣才能實現經濟快速和協調發展。根據海東地區的實際,應該把資金投入的重點放到農村、農民和以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資源為依托的工業方面。

    海東是一個經濟落后地區,財政自給率低,靠自身的財力投入去支持“弱勢”的超常規發展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只有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資金向西部傾斜的機遇,爭取更多的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農民的交通、通訊、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條件,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圍繞農業產業化把農產品的加工和深加工做大、做強,把農業的產業鏈延長到工業和商業中,實現農工商一條龍,產加銷一體化,實現農區經濟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加大對城鄉弱勢群體的投入力度,創造條件擴大城鄉就業面,保證城鎮低收入群體“三個確保”工作更加落實,千方百計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和素質,增加農民收入。力爭使我區中等收入的群眾占總體的大多數,使我區居民收入結構更加趨于合理。

    目前,全區工業企業除互助酒廠和幾個水泥、鋁業等企業效益較好外,大部分企業不景氣。近幾年來全區農業產業化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真正對農業生產有帶動力、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不多,圍繞農畜產品加工已形成的一些企業,帶動力弱,與農戶聯系不緊密,市場體系不健全。這就說明我區工業在前進中遇到了困難。原因除了我們已經認識到的市場體系不健全外,工業科技含量低,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工業企業沒有形成規模優勢有很大關系。目前把海東工業放在全省范圍內考慮,大有向弱勢轉化的趨勢。因此,加大對工業企業投入,增加工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更新改造落后設備、做大做強優勢企業,扶持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對于振興全區工業勢在必行。

    (三)創新體制、機制,為經濟協調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主動創新與經濟發展協調的體制和機制,是經濟協調發展的動力和保證。

    1、適應當前農產品相對剩余的新形勢,建立經濟跨行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促進農業產業化向高層次發展。農業產業化實質是通過一個地區的農業、工業、商業的聯合,形成農工商聯合體。另外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組織形式,在專業化經營的高級階段必然是專業協會帶動型(公司十合作社十農戶或專業協會十農戶)。所以,作為政府部門要根據政企分開的原則,力促農村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的建立和完善,讓這些組織自主管理、自主經營,以企業法人的身份去創市場,解決農戶分散經營與統一大市場的矛盾。

    2、適應規模經營的需要,建立經濟跨地區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目前人們在研究區域經濟發展時,習慣把行政區劃等同于經濟區域。實際上行政區劃和經濟區域既有聯系又不相同。經濟區域是以資源分布情況劃分的,它往往會超越行政區劃。所以抓區域經濟發展要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建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避免在一個經濟區域建多個行政隸屬不同的企業。應該打破行政界限搞聯合,擴大規模,發揮資源優勢,做大做強企業。今后行政區劃的變更也可以把是否有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考慮進去。

    3、建立工業化、城鎮化的互動、聯動機制。根據“工業化”和“城鎮化”各自內涵及其關系,可以說工業化和城鎮化互為依托,相輔相成,沒有工業化,城鎮化就是一個空殼,沒有城鎮化,工業化就失去載體。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作,必須有相應的機制,保證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中,有規劃、有論證,把經濟發展、社會環境改善、居民收入增加一起考慮,做到互相推動、彼此共同發展。

    在工業化建設中,實施工農并舉的方針,保證龍頭企業對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新建工業企業要在新建的小城鎮布點,在城鎮化建設中,要著重建設生產型小城鎮,通過改善小城鎮的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等條件,引導更多的工業企業在小城鎮落戶。

    4、完善考核機制,把協調發展納入各級政府的考核體系。

    經濟的協調發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并不是一致的,經濟增長也不總是自動推動社會發展。要靠政府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運用法律手段來完善收入分配、城市化、工業化、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公共衛生與教育、食品安全、就業、社會組織管理等。政府在經濟建設中擔負著宏觀調控的職能。考核各級政府的政績,只用幾個主要經濟指標,是不全面的。現在這種考核辦法的弊端也日漸顯現出來。要避免反映經濟增長情況中出現的虛高和不協調問題,建立有效的考核機制,完善政績考核內容和考核辦法是很必要的。

    (四)海東經濟發展要高度重視水的問題。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財富的源泉,我區大部分農民居住在干旱少雨的淺腦山地區,祖祖輩輩苦在水上,窮在水上,我區“三農”問題的核心也在水上,水成了我區發展農村經濟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在水的問題上應做到:

    1、在沒有水資源的淺腦山地區,狠抓集雨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天上水,或者繼續加大移民和異地開發扶貧,逐步改變和緩解靠天吃飯的局面。

    2、在有河流的地方,通過發展小水電、河道治理、病險水庫加固,充分利用地表水。特別是在小水電建設中,綜合考慮水電建設中擴大電站水渠的灌溉面積和水渠兩旁的綠地。

    3、抓住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大興梯級電站建設的機遇,搞好公伯峽南北干渠,李家峽北干渠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設,為營造黃河兩岸綠色生態農業打好基礎。

    4、在水的利用上要注意開源節流。要提倡節水灌溉技術,要利用水庫建設形成的水面,擴大水產養殖,要通過庫區形成的秀美湖光山色,大力發展旅游業。

    5、把開發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按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在利用資源開發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建設,防止污染,合理利用和保護有限的資源。

    (五)以人為本,以科技為支撐,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1、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城鄉居民整體素質和民族素質。

    目前,我區城鄉居民的就業技能已經影響到我區經濟的發展和勞務輸出,解決這一問題,要從根本上抓起,要在鞏固發展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高中階段的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民族教育,同時積極發展學前兒童教育。在教育體制上牢固樹立教育投資是戰略性投資的觀念,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逐步加大教育投入;把改善農村教學條件作為重點,從師資上給以人力支持,從改造危房,改善校舍條件上給以資金支持,從減輕負擔上,保證農村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以優厚的待遇吸收學業有成的大中專學生來海東建功立業。

    2、堅持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科技與市場相結合。

    鼓勵科技人才進入企業,應用科技成果,創造效益。大力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認真開展科普宣傳和科技培訓,讓全民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技意識,努力提高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建立健全地縣鄉村四級綜合服務體系,創建科技示范鄉鎮村戶活動,建立各縣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搞好科技網絡建設,充分利用微機通訊、電視、咨詢等手段,把致富信息送到千家萬戶;逐步建立地縣科技、人才、項目庫。以人的全面發展和科技的全面進步,帶動經濟的協調發展。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青海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電影《天下無賊》公映
楊振寧登記結婚
健力寶事件資本謎局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經濟適用房該怎么買
精彩家裝圖片選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