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
2003年12月31日,《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企業的國有產權轉讓必須進行產權交易,并根據資產所屬,在指定的產權交易所進行。
一時間,在20世紀90年代末元氣大傷的產權交易市場再度興起,各地產權交易所迅速
建立起來,并形成一股產權交易旋風。
記者注意到,產權交易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國有資產出售轉讓而存在。一直以來,產權交易所的成立頗受爭議,此番卷土重來,究竟能留給市場多大的空間呢?
去年年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的一系列舉措讓業內人士紛紛看到了產權市場的希望。但那個時候還僅僅只是希望。
接著,上海首先開始了行動,并摒棄一貫謹慎低調的風格,最早掀開了產權市場合并的序幕。2003年12月18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高調登臺,作為2003年11月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明確提出的籌建南北兩大產權交易市場的回應。隨后,類似的合并在全國各地都紛紛展開。
但是,和生命力旺盛的場外股票交易市場相比,產權交易所有何優勢呢?在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產權交易所又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整個產權市場,同時也困擾著記者。
一年以來,記者無數次的采訪被產權交易機構拒之門外,產權市場也經歷了無數次的風風雨雨,因為無國際經驗可借鑒,在運營方式、服務范圍、收費標準上沒有統一、成熟的模式,導致國有產權場外交易現象頻繁發生,交易過程中還充斥著大量違規行為。
然后,僅僅過了半年的時間,一切似乎正在改變,尤其是上海產權市場,在挫折、委屈之中不斷成熟,并于年末用數字證明了其發展潛力。
12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成都召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上表示,國資委明年將推進與省市國資委所監管企業之間的股權置換,通過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的相互持股,推進中央大型企業和地方重點企業的股份制改革。
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年的產權交易市場將有突破性發展。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2月30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