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當溫州人浩浩蕩蕩地進軍杭州、上海等地,如買菜般“吃”下一棟棟商品房時,人們以羨慕的口吻贊嘆溫州人“有眼光、有實力”,不料時過境遷,贊揚之聲剛過,如今對溫州購房團斥責撻伐之聲卻已不絕于耳。攻擊者認為溫州人作孽,不但炒高了杭州的地價,還炒高了上海、南京、成都等其他地方的地價,中國大城市的房地產泡沫和溫州人的所作所為分不開。欣賞者認為溫州人有功,溫州的民間資本在全國各地游竄,帶動了各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升溫功不可沒。
溫州購房團是好是壞,該“殺”還是該“棒”,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一路上漲,對溫州購房團的爭議愈演愈烈。
點評:溫州購房團入選2004年十大商業爭議,最亮的一點就是爭議雙方,即罵聲和叫好聲一樣的高漲。溫州購房團最大的影響是為當地開發商一心想攪熱的房地產市場快速進行了抬升。同時,當房價過高引起民眾怨聲時,溫州購房團又被更換身份充當挨罵的罪魁禍首。
炒房炒房,炒到最后竟然自己都悄悄地被扔進了爆炒的油鍋,這肯定是溫州購房者始料未及的。買不買房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溫州人來了。許多開發商經常或真或假的放出溫州人大舉購買某處房產的消息,結果往往是跟風盤蜂擁而上,也越發加重溫州人的“炒作”罪,只是這種頗似股市中炒概念、炒朦朧的手法,與其說是溫州人炒房,倒不如說是市場在炒溫州人。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無法應對中央對該地區房價高漲的問責,因而把溫州團當成替罪羊。
許多研究者認為,溫州人在大規模購房行動中,的確利用了我國房地產市場鏈條中的一些縫隙。“但這些縫隙不是溫州人挖出來的,而是本身具有的。”本報記者王小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