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力量是奇妙的。聯想規劃了數十年的世界500強目標仿佛在一夜間就變成了現實。在國人歡欣鼓舞之時,考驗聯想公司智慧的難題也不少:布局于全球的研發采購供應鏈以及客戶渠道如何整合?IBM個人電腦原來的客戶會不會認同聯想?新公司內部的管理和文化如何整合?
本報記者 毛晶慧
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與美國藍色巨人IBM共同簽署了雙方醞釀達13個月之久的轉讓協議:聯想將斥資12.5億美元購入IBM的全部PC個人電腦業務。收購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場份額第九位的聯想一躍升至第三位,僅次于戴爾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總部將遷往紐約。
資本的力量是奇妙的。聯想規劃了數十年的世界500強目標仿佛在一夜間就變成了現實。在國人歡欣鼓舞之時,考驗聯想公司智慧的難題也不少:布局于全球的研發采購供應鏈以及客戶渠道如何整合?IBM個人電腦原來的客戶會不會認同聯想?新公司內部的管理和文化如何整合?
一時間,聯想與IBM“聯姻”事件在輿論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收購總資產4倍于自己的IBM個人電腦業務,對聯想來說是令人垂涎的機會,還是困難重重的險途?
“這是中國企業難以拒絕的機會,但同時風險巨大。”相較之下,聯想掌門人柳傳志的表態則道出了這一交易的實質:一場收益與風險并存的豪賭。
“逼”出來的國際化﹖
IT業面臨大整合,這是大勢所趨。不當PC王者,聯想未來的路將越走越窄。聯想、TCL這些國內企業走國際化道路,大多都是逼出來的。
其實,并購IBM的PC業務,聯想面臨11.5億美元的現金支出,實際上這已使聯想傾囊而出。
根據聯想公布的消息,此次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聯想將付出17.5億美元的成本代價。其中,聯想將為此支付給IBM至少6.5億美元的現金和價值約6億美元的聯想集團普通股。同時,還將有5億美元的凈負債轉到聯想名下。具體到資金的來源和調度,聯想表示,目前聯想有4億美元的現金,但在此次并購時,聯想的股東和投資機構認為全部使用現金完成并購并非最優的方式,因此聯想并購動用的資金包括自有現金和部分來自銀團的美元貸款,使資產負債率達到27%左右,聯想的股東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結構和比例。
但是,聯想的解釋顯然遠遠不能消除有關各方對此次收購資金方面的疑問。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此次收購聯想動用了銀行借款使其資產負債率達到27%,雖然依然處于安全線之內,但資金鏈過于緊張的情況應該是屬實的。根據聯想2004—2005中期年報顯示,聯想共有約值31億元的港幣現金,另外還有30億元的港幣銀行授信額度。為了完成此次收購,除去股票外,以6.5億美元現金和5億美元的負債來看,聯想將面臨11.5億美元的現金支出。可以說,為了實現這次收購,聯想已經傾囊而出了。因此,業界對于聯想能否持續支撐生產投入并規避意外風險自然頗多疑慮。
當然,疑慮并非業界惟一的聲音。“我認為聯想這次收購,資金方面不會有什么問題。”國內著名IT評論人士方興東認為,從短期看,聯想會面臨資金壓力,但通過資本運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次并購,不能簡單地看成IBM甩包袱的行為。如果是為了賣錢,IBM應該可以賣到100億至200億美元。這次IBM以這么便宜的價格賣出去,并且在聯想占有這么大的股份,本身是出于戰略考慮,IBM不會讓聯想有資金問題。以這么低的價格出售給聯想,本身就是IBM對聯想的幫助。聯想和IBM的資本運作,會著眼于今后幾十年的預期,資金不會是一個問題。
“但是,這次收購在資金上肯定會對聯想產生一些影響。”方興東說,“目前流通股價格跌不跌對聯想沒什么影響。但是聯想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受到局限,所以它肯定會在美國上市。”
蛇吞“象” 超越“收購”?
“如果這僅僅是個資產上的交易的話,我不確定聯想是不是會做。”高盛亞洲副董事長宋學仁強調,這不是個簡單的資產交易,而是戰略上的合作。在他看來,隨著IBM與聯想的長期合作,前者較之競爭對手占領中國市場的優勢將大大加強。無獨有偶,摩根的分析報告也支持了這一說法。
根據協議,IBM所持有的聯想股票,禁售期為三年,但這并不意味著IBM在三年后一定出售。麥肯錫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吳亦兵指出,IBM不可能完全沒有PC,否則在企業全方位服務這一核心競爭力方面,很可能就會遭到戴爾和惠普的蠶食。
比如,要爭奪一家客戶,它既需要IBM的解決方案,也需要筆記本電腦,如果不能提供,就相當于把這個市場開放給了競爭對手。戴爾、惠普則可以步步為營,從筆記本電腦向服務進逼。顯然,已經成為亞太地區除日本之外最大的PC廠商的聯想,是IBM調整PC策略,實現“放而不棄”目標的最佳人選。
對于聯想而言,與“大象”一起跳舞,當然并不輕松。但除此之外,難道還有更輕松的選擇嗎?
2001年4月,“少帥”楊元慶正式執掌聯想集團,三年過后,新業務多屬只開花不結果。不管國際化,還是研發的積累,都還在艱難起步階段,九成以上的營業額,仍然來自中國內地市場,這顯然不能讓投資者滿意。
聯想一直在思考的,就是增長來自何處。對于現階段的中國公司而言,每個行業的可能答案都來自國際市場。尤其在PC行業,任何地域的企業,面臨的實際上都將是國際化競爭。聯想已經占據了中國三成的市場,自己不出去,也躲不開與外國公司的競爭,因為遲早它們會進來的。
IBM的PC業務除了虧損,幾乎能給予聯想需要也想要的所有要素。同時取得品牌、通道、銷售人員、管理團隊、售后服務等,聯想實際上可以在IBM搭建的平臺上從事業務,這些都是很難用金錢衡量的。然而,整合之路仍不會是坦途。
IDC中國公司副總裁萬寧表示,聯想收購IBMPC業務是聯想國際化的有效實施,通過將聯想和IBM銷量進行簡單相加,新聯想的銷量已經達到全球第三位。但現在談此次收購將會對產業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還有點為時過早。
萬寧認為,雙方的合作也面臨兩大方面的挑戰。一方面是聯想和IBM在企業文化方面的融合,另一方面是聯想缺乏管理如此龐大的國際大型企業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