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青
廣州民營企業宏佳偉業公司斥巨資參股“一汽巴士”50%股份,老板張偉雄在《民營經濟報》公開表示對投資廣州公交“充滿信心”。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能否保持一貫性,是參與公用事業民營化
的私人投資者和貸款人最大的擔心。張偉雄的話也印證了老板們投資公用事業確實有這種心態。
毋庸諱言,投資公用事業不僅旱澇保收,而且會在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以及股票投資者心目中留下上佳印象。但是,當民營企業闖入這個新地盤之后,企業就擁有了相對于政府的獨立利益。作為公用事業經營權的授予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成了企業的談判對手。以公交為例,在變更票價、增開線路、離退休人員等問題上,投資者的求利訴求必然會與政府和公共利益的角度發生爭議。此時民營企業還能否如在其他領域一樣獲得“我的地盤,聽我的”般快感?
公用事業不同于一般的競爭性領域,隨著社會資本大量涌入公用事業領域,政府與公眾如何監管?一旦出現問題,何種機制對其有效?我覺得,這需要通過一個公正、獨立的監督機構來完成。
在全國各地,公用事業的民間投資熱正顯出燎原之勢。因此,明確企業在公用事業領域的法律地位,完善公用事業民營化制度,乃至綜合考慮企業與公眾利益,都是必須提到政府議事日程上的事情。政府應該保證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能夠聽到各方面的意見。公用事業的特點決定了私人投資者參與并取得公用事業產權必須通過公開的競爭過程。我認為,政府應當組織專家學者、社會知名人士、政府官員、企業界人士組成一個中立的機構將某項公用事業公開地授予經營者。
現在很多學者呼吁公用事業民營化的過程要充分透明,因為這不僅是對公眾有個交待,也是對投資人利益的保護,更是政府“以人為本”的體現。而在目前,作為公共服務終端消費者的公眾極少能參與到公用事業民營化過程。因此,在企業利益與公眾利益一旦發生沖突時就很可能出現犧牲一方的利益來顧全大局的情形。
而公眾的充分參與,其實恰恰是民營企業經營公用事業最好的防范與糾錯機制。其實如果從一開始就對市民公開,將來出了問題也方便處理。現在政府應該考慮讓公眾明白公用事業改革的制度框架,萬萬不能變成政府想改制甩包袱,就找企業來做。
(作者系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此文由記者王昊采訪整理
(日京/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