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快和最重要的經濟區域之一。浦東開發、三峽建設、西部開發、中部崛起,中國更加務實的沿江梯度開放開發戰略,使長江流域整體受益。流域經濟高速發展使沉寂了十年、一度被視為夕陽產業的長江航運業重入春天,而如何更快的發展長江航運的話題也重新提出。
“長江運能相當于10條京廣鐵路。”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黃強說。長江干流自四川宜
賓至入海口,全長2800余公里,是中國全年晝夜通航最長的深水內河航道,其中長江口至南京可通3萬噸級海輪,長江口至武漢航道可通5000噸級海輪,漢口至重慶航道可通3000噸級海輪。三峽工程竣工后,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長江干流、支流、湖泊與人工運河相互貫通聯結,組成了中國最大的水運網。
武漢理工大學專家綜合分析12年來長江航運發展實績后得出結論:長江航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0.3651,鐵路為0.3370,公路為0.2979。長江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70%,貨運量占全國內河運量的80%,貨物周轉量占長江流域貨物周轉總量的30%以上。
目前,長江運能仍有70%沒有發揮出來。黃強痛心地說,這樣一條具有戰略地位和獨特優勢的大河,建國50多年來,其總投資不到90億元,僅相當于國家投資建設一條800公里襄渝鐵路的經費。在公路、鐵路運力異常緊張、我國出現“油荒”、“煤荒”的形勢下,長江運能卻在驚人地浪費和閑置。
作為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通航里程比美國密西西比河長60%,運量卻只相當它的20%。全長僅有1320公里的萊茵河目前貨運量是長江干流運量的10倍。專家指出,與我國公路、鐵路、海洋、管道等運輸方式相比,長江航運發展相對緩慢。
長江航運集團總經理劉錫漢認為,長江運能之所以沒有大量釋放,和國家長期“重陸輕水、重電輕航、重橋輕船”有關。沿江公路、鐵路、管道的貫通以及水電大壩和橋梁等建設,造成大量適水貨物被分流,船舶航行受影響。
天然航道窘境依舊,長江航運面臨三大瓶頸:由于長江南京以下河道未經系統整治,3萬噸級以上的大型海輪仍然不能進入長江江蘇段。長江中游全長898公里,流經鄂、湘、贛3省,其間有“九曲回腸”的荊江河段,多沙質淺灘,使長江“兩頭深、中間淺,兩頭通、中間堵”。長江干線重慶以上河段山高水淺,灘多流急,不能走大船。三峽成庫后,四川省瀘州、宜賓等地多次要求治理的呼聲日益強烈。
運力結構不合理是又一塊“硬傷”。長江運力滯后于貨源增長,出現貨運能力緊缺,但客船運力過剩。長江海事局副局長劉富華說,長江內河船型約300多種,使用機型約140多種,非標準化、非系列化船型、機型超過半數,導致航道和船閘等通航設施利用率低,安全事故頻發以及環境污染嚴重。內河船舶老齡化、超齡化比例達41%,船舶平均噸位僅為航運發達國家的10%左右。而市場急需的集裝箱、滾裝、化工品、大件等特種運輸以及江海直達運力不足,大噸位、標準化、專業化和環保型的船型較少,不能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
長江流域經濟迅猛發展,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經濟帶。據預測,長江航運已隨之走進“爆發式”增長的新天地,干線貨運量2010年將達8億噸,是2003年的2.67倍。
然而,黃金水道要發揮“黃金效益”,還須沖破道道體制障礙。
今年是長江航運體制改革20周年。1984年,長江航運政企分開、港航分管,有水大家行船,3000多家航運企業應運而生,但“九龍治水”的航運體制急待理順。
在三峽壩區59公里的范圍內,既有交通部三峽海事局和長江宜昌海事局,又有宜昌市夷陵區海事局和秭歸縣海事局。大家都來管,導致三峽壩區錨地管理混亂。
長江干線上,中央和地方“條塊分割”的最突出表現是一水兩監,即交通部與地方分設的海事部門職能交叉。此外,長江公安與地方公安分設,水利、環保、礦產、漁業等諸多部門紛紛插手長江,政出多門,婆婆太多,造成長江航運市場管理混亂,收費名目繁雜,企業負擔不斷加重。重慶市交委副主任何升平說,管理混亂致使長江運力失控,地方不批中央批,中央不批地方批,此省不批他省批,市場準入標準五花八門。
“九龍治水”的結果,是航運企業的負擔日益沉重。重慶長江輪船公司總經理王華舉例說,長江上客船總收入中,港口代理費占7%,客貨附加費占9%,航道養護費占6%,港務費占2%。這些規費加起來,相當于客船營運總收入的24%。
長江航運作為“綠色產業”,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應在整個綜合運輸體系中占有獨特地位。呼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要求,振興長江航運正當其時!
作者:任衛東 王金濤 江時強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