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展覽業亟待獨資北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8日 08:18 經濟參考報 | |||||||||
    “允許香港公司以獨資形式在內地提供會展服務”,CEPA協議中短短的一句話,讓香港會展業成為18個獲準進入內地的服務行業之一。不過,CEPA協議正式實施近一年,香港展覽業界并沒有付諸行動。     香港會展業號稱“全球會展之都”、“全球最佳會議中心”,但截至目前,除了香港展覽界唯一的上市公司——訊通控股有限公司落戶廣州,香港筆克公司落
    深圳市會議展覽業協會的董宏鼎告訴記者,港澳業界擔心的“細節問題”主要指稅收與收費。在內地,國內外展覽企業的稅收標準不統一,港澳業界獨資進入內地后,是按國外企業收稅還是按照國內企業收稅,未有明確規定。在展覽收費問題上,內地實行的是境內外“雙軌制”,香港參展商需付的攤位費比內地參展商高5倍,直接影響香港展覽公司內地辦展的客源。     盡管獨資北上存在諸多障礙,但港展覽業界并沒有停止北上步伐,與內地民企合資辦企業及合作辦展覽業務,成為港企北上的首選。與此同時,為了避開外商獨資企業內地展業時遇到的種種麻煩,大部分香港企業都以在內地成立“掛殼公司”為主要方式,即以內地人身份注冊成為內地民營企業,這也是香港一些展覽公司另辟的北上“蹊徑”。     對于這一做法,有業內人士表示了不同看法。董宏鼎坦言,這是一種只顧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為。有關專家認為,從事展覽業需要歷史積淀,需要品牌效應。而無論合資、合作,還是“掛殼”方式,都不利于發揚既有品牌。這種做法從長遠來說會增加香港展覽公司的經營成本和風險。     據悉,自1970年香港舉辦首屆時裝節以來,香港展覽業走過了30余年輝煌的歷史。但展館面積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大難題。這種情形,無疑刺激香港本土及有意來香港發展的外國展覽公司產生“走出去”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