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7日電第266期《學習時報》刊載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的文章稱,為了搞好中國的工程建設,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不能再走發達國家傳統的工業化的老路,我們需要有新的工程理念。
徐匡迪稱,當前,中國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工業化建設,祖國各地都在規劃、設計和實施各種工程項目,其中更有一些是大型和特大型的項目。這些工程項目完成的情
況將直接影響中國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甚至產生更長期的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任務和目標,要求我們必須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徐匡迪還稱,中國還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嚴峻挑戰。除煤炭外,中國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基本上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國還處在工業化的快速起飛階段,這種情況和形勢決定了中國的資源消耗型發展還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中國必須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中國走這條新路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事實表明,通過信息技術優化設計、制造和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各種資源的消耗。
徐匡迪還寫到,我們還應該降低污染,更多地采用綠色制造技術,將污染物消化在制造過程中,同時利用污染物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實現無廢棄物生產的循環經濟。過去許多人批評鋼鐵廠造成了污染,而今后的鋼鐵廠不僅要生產鋼材,而且要成為清潔、高效的能源轉化工廠和工業廢棄物回收及綜合利用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