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上市公司:他們謝幕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11:45 證券時報 | |||||||||
    三九集團前董事長趙新先、長虹集團前董事長倪潤峰、哈藥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前董事長劉存周、前冶鋼集團董事長朱憲國、伊利集團董事長鄭俊懷,這些國企集團、或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教父”級人物、帶著他們傳奇般的經歷或退休,或調離,或因涉案被羈押,這成為2004年證券市場另一道風景線,似乎代表著國企強人時代的結束。     在始于80年代初期的市場經濟改革大潮中,倪潤峰們風云際會,先
    執掌伊利20年的董事長鄭俊懷,1983年就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廠廠長(伊利前身),伊利于1993年組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來固定資產40多萬元、年利稅不足5萬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廠發展成為全國大型乳業集團,凈資產總額增長了118倍。1996年伊利股票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2003年伊利銷售收入近63億元,2004年預計銷售收入可達95億元。鄭俊懷的目標是進軍世界乳業20強。而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是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少有連續8年堅持向投資者回報的上市公司。     12月17日,因涉嫌挪用公款,鄭俊懷等5位伊利股份高管被刑事拘留。     趙新先,前三九集團前董事長,1985年,原是廣州第一軍醫大學的教授兼藥局主任的趙新先帶著自己參與研制的“三九胃泰”等三個科研成果和500萬元貸款創建了南方制藥廠。1987年正式投產后,當年完成產值18億元,被總后勤部授予軍隊模范企業。1992年10月26日,三九企業集團在南方制藥廠的基礎上成立,注冊資本金為1.6億元,由趙新先任總經理及藥廠廠長。自1998年以來,在國家經貿委公布的年度全國制藥工業100強三項經濟指標排序中,三九企業集團的銷售收入、利潤、利稅三項指標,均列第一位。集團多次榮獲“中國制藥之王”稱號,成為中國最大制藥企業,被認為是國企的一面旗幟。     2004年趙新先被免去在三九集團的職務。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03年底,三九集團及其下屬公司欠銀行98億元。     劉存周,前哈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1976———1997年間,歷任哈爾濱制藥總廠生產副廠長、廠長。劉存周自1997年8月正式調任哈藥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以來,帶領新一屆哈藥集團領導班子,使哈藥集團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實現產值、收入、利潤等主要指標翻番,集團整體實力增強,在1999年全國醫藥行業企業指標排序中上升到全國第二。哈藥集團也成為國有醫藥企業集團中佼佼者。今年11月,劉存周因退休原因提出辭職,但旋即劉存周便在出任陜西東盛集團首席執行官(CEO)兼董事。     劉對外界稱,“我在哈藥28年,與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厚感情。經過6個月思想斗爭最終選擇東盛,來到西安,源于企業體制原因。愈是年近花甲,便愈追尋新的起點,二次創業的想法和決心就越是強烈和堅定。”     倪潤峰,四川長虹(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前董事長兼總經理,1985年5月始任長虹電視機廠廠長;1988年6月起任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執掌長虹20年,倪潤峰曾以“鐵腕”讓一個偏安一隅,只有幾千萬元資產的地方軍工廠一躍成為民族品牌的象征。1999年,長虹制定了民營化計劃,核心便是國有股減持。倪潤峰也多次表示“未來國有股會逐步退出,長虹將成為民營企業”的愿望。2002年,綿陽市出臺《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期股激勵試行辦法》。這和長虹提出的民營化,即產權結構多元化的想法相去甚遠。今年初,長虹將有望成為國有股減持試點和將被外資并購的傳言曾拉動了長虹股價上漲,但最終都證明不實。到退休倪潤峰理想中的企業體制仍然“鐵板一塊”。2004年7月,倪潤峰由于年齡原因正式退休,擔任四川省政府顧問。     朱憲國,曾任冶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2000年,朱憲國被請上了冶鋼掌門人的寶座,可謂是臨危受命。當時,大冶特鋼(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負債38.48億元,賬面累計虧損10.5億元。朱憲國為人強硬,在黃石被稱為“朱瘋子”,接手冶鋼后,朱憲國同樣使出了他的“非常手段”。集團職工從3萬人精減至現在的1.4萬人,實際拿工資的僅5000人;全集團中層以上干部由以前的300多人減至100人以下。封存小車、取消電話,一年為冶鋼節約費用1000多萬元。2003年,大冶特鋼集團的利潤達到了2.3億元,湖北省省委書記俞正聲就曾講過:“國企改革的典型,朱憲國算一個。”2004年10月20日,朱憲國突然被宣布“調到省里工作”,中信泰富開始進入公司重組。     除朱憲國外,這些傳奇人物在離開企業時都帶著一個未了心結,期望能在任內推動企業體制的改革,并在企業體制改革上作出相應產權安排,但最終抱憾而去,倪潤峰理想的產權多元化與綿陽市國有企業管理者期權激勵辦法相距甚遠;趙新先隱暗MBO的改制方案未能獲得國資委通過;劉存周等待改制等來的中信重組;而鄭俊懷據稱也始終在努力進行MBO;據報道朱憲國也存在改制、MBO計劃。     如何衡量和評價這些國企強人的個人價值一直是國資改革中的敏感話題,也是我國市場經濟進一步改革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除部分到退休年齡外,但促使國企強人們離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在重振國企發展的今天,越來越需要科學化的現代公司治理代替過去“人治”,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國企強人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個性強悍,在轉軌期間,這樣的個性和管理風格能力排眾議、迅速扭轉局面。但實質上目前這些強人留下的企業中,除極個別外,都遇上不同程度的發展瓶頸,有的甚至陷入危機,現實需要新的力量來重振國企輝煌。     他們的離去宣告了一個曾經屬于他們的光榮時代的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