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國際市場十大新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10:30 上海證券報 | |||||||||
    1.油價沖擊60美元大關     受需求快速增長、恐怖襲擊頻發及投機盛行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從今年5月份起開始一路狂飆,紐約商交所原油期貨在10月22日達到55.17美元/桶的收盤歷史新高。
    點評:索羅斯說,"金融市場存在著測不準現象,決定金融產品的價格往往取決于人們認知的偏向,人們認知的偏向又反過來決定著金融產品的需求與供給"。雖然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對于索羅斯的理論嗤之以鼻,但很可悲的是,在解釋金融產品的價格上任何經濟學理論都顯得蒼白無力。其實,用索羅斯的理論來解釋2004年石油危機或許是最恰當的。     在美國高科技泡沫膨脹到空前時,NYMEX原油期貨價格基本在11-12美元之間徘徊。相反地,在2002年NASDAQ指數下跌到900點之下,國際原油價格開始迭創新高的過程。     顯然,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存在顯著的蹺蹺板效應,這種蹺蹺板效應正是人們認知偏向的結果。在這種偏向下,國際需求日均擴大了250萬桶。     在國際原油價格暴漲之時,我們注意到歐佩克不斷提出,以限產保油價,笑話!這恰好驗證了索羅斯的后半段話,油價上漲導致了歐佩克的不愿擴大生產。顯然這是另一種偏向,當然這種偏向還會越來越大,除非有另外一種偏向來取代它,或者被強力所調控。相信會有的,但目前的跡象不明顯。     2.中國因素凸現全球影響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中國因素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日益凸現。中國旺盛的需求間接導致全球生產資料價格猛漲,而中國的宏觀調控舉措及加息更是引發了全球的關注。     點評:在近幾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被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匯是"中國因素"。     在全球經濟日益融合的今天,中國以低成本的獨特優勢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由于房地產、汽車行業的快速增長,中國不斷擴大的內需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二引擎。與中國經濟聯系緊密的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強勁。     隨著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在鋼鐵、氧化鋁等過熱行業施行的緊縮性政策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際相關現貨及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     3.美元匯價刷新歷史新低     在美國財政及貿易赤字不斷創出新高,而布什政府對弱勢美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下,美元匯價2004年繼續走低。歐元對美元匯價12月24日在倫敦市場一度沖高至1.3543。     點評:美國九十年代的"非理性繁榮"導致了美元的持續高估,2004年美元更是走上了漫漫的危機之路。為什么呢?     首先,1973年布雷頓森林崩潰以后,各主要國際貨幣對美元實行浮動匯率。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特里芬兩難"仍然存在。當人們一旦意識到美國經濟繁榮是高負債、高消費的繁榮時,資本撤出是必然的,資本撤出的過程與美國繼續舉債的努力相疊加,美元危機是必然的。     其次,美國九十年代經濟泡沫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最后,美國2000年股市泡沫破滅,2001年美國經濟出現了負增長,本來是非常好的經濟著陸的機會。但美國政府在既得利益者的壓力之下,2002年以來13次降息。     4.布什連任影響全球經濟格局     11月5日,喬治·布什擊敗競爭對手共和黨人約翰·克里,成功連任美國總統。考慮到美國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全球主要股市在布什獲得連任的消息都紛紛上漲。而美元匯率則因為擔心布什一貫的"赤字"作風而下滑,受布什拒絕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的政策影響,油價繼續攀高。     點評:布什有兩大政策,分別是反恐與減稅。通過反恐,美國的軍事力量實現了向全球每一個角落的滲透,但越反越恐。與此同時國際油價卻不斷創出新高,而美國本可以采取與其他相關國家合作的方式平抑油價,但一向以"牛仔"著稱的布什政府就是我行我素。顯然,高油價符合美國石油巨頭的利益,但美國普通民眾是成本的最大承擔者。再如,減稅的最大受益者是富人,削減社會保障的支出犧牲的是窮人利益。在布什的兩大政策下,美國經濟增長強勁,股票價格維持高位,但財政赤字、貿易赤字連創新高,美元大幅下跌,誰受益誰受損,不是一目了然嗎?     5.美聯儲加息周期啟動     美聯儲在今年6月30日、8月10日、9月21日、11月10日和12月14日的連續五次例行貨幣政策會議上,均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使得美國短期利率水平升至2.25%。分析人士預計,美聯儲在今后一段時間仍將繼續加息,直至達到3-4%的"中性"水平。     點評:在2000年股市泡沫破滅,2001年經濟衰退的背景下,2002年以來,美國連續13次降息,短期利率下降到1%的歷史低位。使美國經濟高速增長,2002年經濟增長率2.2%,2003年為4.4%,2004年預計為3.7%。     經濟的強勁增長帶來美國貿易逆差的不斷擴大,今年將超過6000億美元。這就意味著美國需要每個月500億美元的國際資本流入來平衡其經常項目逆差。在國際資本流入趨緩的情況下,美國啟動了升息周期,以期通過短期的資本流入來維持美元。結果呢?美元持續下跌。     總之,當前美元加息的目的是意在維持美元,而非抑制美國經濟增長,以及經常項目逆差。否則,美元的加息幅度應該更大一些。     6.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     隨著美元匯價不斷走低,針對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愈加高漲,但中國政府仍堅持一貫的立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11月底出席東盟首腦會議期間說,中國政府不會在壓力之下對人民幣進行重新評估,調整人民幣匯率應該在適當時機進行。     點評:在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人民幣的確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但幅度不是很大。由于產業層次的不同,中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系。美國、日本等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要求并不充分。人民幣重新估值帶來的是整個發展中國家貨幣對于美元的重新估值,只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的振蕩。人民幣匯率問題是匯率機制問題,而非重新估值問題。     7.全球經濟強勁增長     盡管一度遭受高油價等不利因素沖擊,但全球經濟在2004年卻出人意料地呈現強勁增長勢頭,IMF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有望達到5%,為自1973年以來最快的一年。日本和美國經濟2004年的表現尤為可圈可點。     點評:2002年以來,包括IMF在內的國際機構對于世界經濟增長持樂觀態度,而也有很多人一直比較悲觀。很簡單,經濟增長是可以被挪用的,也就是可以把未來的經濟增長提前到現在。所以,應該看到美國的經濟增長是寅吃卯糧的行為,而不是可以維持的經濟增長。日本經濟增長主要是得益于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現在中美都已經調低了2005的經濟增長率,日本調低經濟增長率是必然的。     8.企業并購再度升溫     2004年是繼2000年以來的又一個企業并購高峰期。2月17日Cingular無線公司以405億美元收購AT & T無線而一躍成為頭號美國無線運營商,也拉開了2004年企業購并的序幕。而年末更是掀起了一股購并熱潮。     點評:通常地,企業并購在兩個時點比較風行。一個是股市泡沫時期,一個是在股市蕭條期間。前者一般以換股合并為主,雖然股價會有上升,但并購公司大多以失敗而告終;后者一般以現金收購為主,往往會通向成功。與這些并購相對應的是,全球股市繼2003年大漲35%以后,2004年又上漲了10%,可以說這都完全拜美國2002年到2004年連續13次降息所賜。     9.GOOGLE上市     全球頭號互聯網搜索引擎公司GOOGLE今年8月18日完成了醞釀已久的IPO。盡管發行價85美元較公司預期低了將近四成,但GOOGLE仍創下美國市場4年來第二大科技公司IPO的紀錄,而GOOGLE選擇的獨特的荷蘭式拍賣IPO方式也一度引發爭議。     點評:GOOGLE是美國公司中少數讓人感興趣的公司,在1999年、2000年的NASDAQ泡沫期間,GOOGLE沒有IPO,而在NASDAQ已經從4700點跌去3000點之時再IPO,的確有讓人佩服的地方。互聯網最大的缺陷是太多的網絡垃圾。GOOGLE的確為我們帶來了便利,但也確實讓我們感覺到它也已經被垃圾所包圍了,希望它一路走好。     10.尤科斯事件升級     繼去年10月25日尤科斯石油公司總裁、俄羅斯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被捕以來,圍繞這家俄羅斯最大石油公司的紛爭不斷升級。7月28日,尤科斯一度警告稱可能被迫全面停產。尤科斯危機引發了關于原油供應不足的廣泛擔憂,國際油價也隨著事件的進展起伏不定。     點評:尤科斯事件一方面反映了俄羅斯對于九十年代"休克療法"的校正,另一方面反映了普京總統對于俄羅斯石油政策的戰略調整。從尤科斯事件,我們可以看出,普京不是要把它重新私有化,而是要重新國有化。     尤科斯事件反映的另一問題是俄羅斯石油戰略的轉變。通過打擊尤科斯公司,調控原油的產量,俄羅斯實現了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定價權力的提高。     部分未入選新聞     11.美國與各國貿易紛爭此起彼伏     盡管美國政府去年12月份被迫取消執行了近20個月的"201條款",但美國政府與各國的貿易摩擦仍不斷升溫,歐盟在3月1日起宣布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而歐美間就商用航空補貼一事也在今年10月份鬧到了WTO,此外,美國還頻頻對中國實施反傾銷措施。     12.禽流感肆虐亞洲     2003年12月,韓國證實在漢城一個養雞場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04年1月以來,禽流感開始迅速在多達10個亞洲國家及地區蔓延,造成數以百萬計的家禽死亡或是被宰殺掩埋,同時還帶來了大量人員傷亡。世界衛生組織一度警告說,禽流感比非典更可怕。所幸禽流感疫情在今年上半年就已得到有效控制,并未給亞洲地區整體經濟增長帶來明顯負面影響。     13.殼牌虛報石油儲量     自今年1月9日爆出虛報了20%的油氣儲量后,全球第三大石油公司皇家荷蘭殼牌先后四次下調油氣儲量,公司董事長菲利普·沃茨及CFO朱迪·波頓等高層先后為此辭職,殼牌公司也被迫與英美證券監管機構達成高達1.5億美元的賠償協議。     14.阿拉法特去世波及金融市場     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在法國巴黎郊區貝爾西軍醫院逝世。鑒于中東地區的局勢尚不明朗,阿拉法特的去世給該地區的和平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但也有人認為這給巴以和談點燃了新的希望。而國際金融市場也對此作出即時反應,阿拉法特去世的消息一經傳出,油價迅即大漲,而股市則出現下跌。     15.美國向伊拉克交權影響全球股市及油價     6月28日,駐伊拉克聯軍提前兩天順利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了權力,受此消息影響,國際市場油價一度跌至2個月低點,而股市和美元匯率則得到短暫提振。從長期來看,權力移交的完成,可能意味著美國不必再過多糾纏于伊拉克事務,這對于金融市場的穩定有積極意義。     16.菲律賓宣布陷入財政危機     為了喚起民眾對國家財政困難的充分認識,同時擴大總統緊急權力,以便解決高額預算赤字和外債問題,菲律賓總統阿羅約今年8月23日突然宣布菲律賓陷入財政危機。此舉一度導致菲當地金融市場動蕩,并引發外界對于菲律賓可能拖欠巨額外債的擔憂。     17.恐怖襲擊沖擊金融市場及油價     進入2004年,恐怖襲擊仍頻頻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及油價。包括3·11西班牙馬德里連環爆炸案、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3月22日被殺以及5·29沙特胡拜爾市外國石油公司遭襲等一系列恐怖活動,每每牽動全球主要股市、匯市和國際油價的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