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緣起我國近年來持續在GDP的增長上創造一次又一次的奇跡,城鄉居民的物質生活檔次也在隨之不斷攀升,從精神層面來說居民對生活現狀是否感到幸福就成了提升城鄉居民整體經濟生活水平的關鍵衡量標準。為此我們進行了一項相關調查。
該調查使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城鎮地區)和整群抽樣方式(農村地區)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沈陽、西安7個城市,浙江紹興諸暨、福建福州長樂、遼寧錦州
北寧、河北石家莊辛集、湖南岳陽臨湘、四川成都彭州、陜西咸陽興平7個小城鎮及其周邊農村地區的3859名18-60歲常住居民(農村是16-60歲)進行入戶訪問,其中城市居民1876人、小城鎮居民1134人、農村居民849人。數據結果已根據各地實際人口規模進行加權處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調查的抽樣誤差為±17.8%。近八成居民感到幸福農村居民幸福感強于城鎮
近八成中國居民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77%),認為生活不幸福的只有8.8%(如圖)。中國居民的總體幸福感得分為3.79分,處于“一般”和“比較幸福”之間偏向“比較幸福”的水平。
進一步從地域情況分析發現: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得分為3.82分,他們比城市居民(3.76分)和小城鎮(3.75分)居民更強烈地感到生活幸福。同時,農村居民高幸福感和低幸福感群體比例分別是77.5%和8.2%,而在小城鎮和城市居民中相應比例分別為75.5%和9.7%以及76.4%和9.8%。具體城市、城鎮居民幸福感排行(如表一)。物價變動承受力成影響幸福感主因
將不同地域的人們幸福感作比較,我們卻發現:財富越多,并不一定越幸福。中國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于小城鎮居民,更高于農村居民,但前面的數據卻顯示,農村居民的幸福感是三個不同地域居民中最高的。也就是說,收入最高城市居民其幸福感卻低于收入最低的農村居民。
這一結果表明財富對幸福感的影響是相對的,同一地域的居民易于將自己的財富水平與他人進行社會比較,所以富人容易感到幸福。而在同一國家不同地域之間,居民不易進行跨地域比較,所以富有的人并不一定比貧窮的人更感到幸福。除了財富之外,進一步分析發現,目前對城市居民幸福感產生影響作用的主要因素按照影響力強弱排序取前五名依次為:物價變動承受能力(0.406)、個人職業滿意度(0.346)、個人經濟狀況(0.313)、個人業余生活滿意度(0.281)和個人身體健康狀況(0.247);影響小城鎮居民幸福感的前五名因素與城市居民基本一致;而對農村居民來說,對幸福感影響作用較大的因素依次為:個人職業滿意度(0.388)、物價變動承受能力(0.337)、個人業余生活滿意度(0.315)、人際關系滿意度(0.309)和個人經濟狀況(0.300)。(如表二)
以上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中除了“物價變動承受能力”是居民生活質量體系中的宏觀指標之外,而諸如個人職業滿意度、個人業余生活滿意度等都屬于微觀指標。而通過對比目前居民對宏觀及微觀指標的滿意度得分卻發現,我國居民對微觀指標的滿意程度不及宏觀指標,也就是說個人職業滿意度、個人業余生活等微觀指標對居民幸福感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但居民卻對其表現不甚滿意。
這表明,這些微觀指標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下拉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這些既是重要滿意度得分又低的指標及時得到改進,將會對提升居民幸福感,以至于改善生活質量都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零點調查&指標數據曾慧超王佑早報記者 馬一居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