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5 年開始的后三年 , 中國“入世”后前三年發展的態勢將繼續下去,但進入到調整和提高階段。貿易可能呈現如下的發展態勢:進出口貿易額將保持在 1.1 萬億美元到 1.2 萬億之間,貿易順差進一步減少;貨物貿易在世界貨物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將從 2003 年的 6% 提高 7% 以上,貿易地位仍保留在第三位;服務貿易出口將從 2003 年的 450 億美元增加到 500 億美元以上 ,在世界服務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從2003 年的 2.6% 提高到 3% 以上 , 貿易地位從 2003 年的第 6 位提高到第 4 位,貿易逆差有所減少;利用外資將保持在 500
億美元以上 , 對外投資將有較快的發展。貿易的發展將進一步帶動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的和平崛起奠定基礎。
一、“入世”后后三年的有利因素
中國各級政府已采取有力的措施應對“入世”后的機遇和挑戰。
1. 中國政府在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總部設立大使館 ,為我國深入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活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2.中國認真履行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做出的承諾 , 贏得了聲譽。3. 重新組建商務部, 統一管理對外貿易與國內貿易 ,保障對應措施的順利執行。4. 各地省市政府在大力培訓干部的同時 ,還設立各種世界貿易組織事務中心和機構 , 為企業提供各種服務 ,出謀劃策 ,排憂解難。5.重視對世界貿易組織的研究與人才的培養。一些研究世界貿易組織的國家級和地方的社團紛紛成立;一些大學調整學科建設,開設世界貿易組織方面的課程。
熟悉、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到參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制定。
“入世”三年來 , 我國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從熟悉、運用到參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制訂。
1. 學會運用反傾銷協議應對外國反傾銷投訴和對別國進行反傾銷投訴。從 1995 年世界貿易組織建立到 2003 年年底,世界各國反傾銷立案共 2416 起 , 其中對我國反傾銷立案 366 起 , 成為受到反傾銷投訴的最多國家。但“入世”以來,我國也運用反傾銷協議對進口的傾銷產品開展了反傾銷立案已近 30起。我國在反傾銷的應對與運用上從被動走向主動。2.在接受審議的同時也對別國行使審議權利。“入世”以來 , 世界貿易組織的17個機構分別對我國履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情況進行了過度性審議。與此同時,我國也參與對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貿易政策審議。我國先后參與了對墨西哥、印度、歐盟、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南非關稅同盟、印度尼西亞和美國等9個成員的貿易政策審議。3. 運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 , 維護我國的經濟貿易權益。“入世”以后,我國在“美國鋼鐵保障措施案”中, 第一次運用了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并獲得勝訴。此外,我國還以第三方身份參與了世界貿易組織其它成員之間的 19 個訴訟案件 ,維護了自身的正當權益。4.全面積極參與多哈發展回合多邊貿易談判 ,直接參與國際多邊貿易規則的制訂。2002年啟動的多哈發展回合涉及農業、貨物、服務、知識產權、發展和電子商務等領域 ,各項議題都與我國的經濟貿易發展密切相關。
除去一般權利 , 我國在以下方面的權利進一步擴大。
1.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負責實施管理的《紡織品與服裝協議》所確定的分四個階段的“回歸”的程序,世界貿易組織發達國家成員對發展中國家成員所實施的紡織品與服裝進口配額數量限制 , 到 2004 年 12 月 31 日,將全部取消。“入世”以來 , 按此協議 , 美、歐等發達國家成員取消了 87 個類別的紡織品的配額限制 , 涉及的金額達到40億美元 , 使我國紡織品與服裝行業的比較優勢進一步得到發揮。2005 年后 , 隨著紡織品與服裝配額限制的全部取消,我國紡織品與服裝的優勢會得到進一步的展現。2.一些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對我國保留的限制措施的期限逐步到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附件7 中 , 有 7 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6 個國家 ,1 個集團) 對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的出口產品保留的反傾銷與數量限制 ,在“入世”后的前 6 年內逐步取消。歐盟承諾2005 年前取消從我國進口的工業品 (非紡織品) 的配額 ,這些產品包括:鞋靴、瓷餐具、廚房器具、陶瓷具或廚房器具。波蘭承諾2004年底前取消從我國進口一些產品的保障措施。這些產品包括:橡膠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其他鞋靴 , 橡膠、塑料皮革或再生皮革制外底,皮革制鞋面的鞋靴 , 橡膠、塑料皮革或再生皮革制外底 , 用紡織品材料制鞋面的鞋靴 , 其他鞋靴 , 蒸汽電熨斗,其他電熨斗。斯洛伐克承諾 2005 年取消從中國進口的鞋靴數量限制。土耳其承諾 2005 年 1 月1日前取消從我國進口的瓷餐具、廚房器具、陶瓷具或廚房器具的數量限制。上述成員對我國這些產品保留的反傾銷與數量限制的取消將使我國在這些產品出口上的競爭優勢得到實現。
中國產業和企業競爭力和應對能力均有程度不同的提高。第一、農業抗御風險力在提高。第二、我國企業進入世界級行列的數目在增加。第三、中國企業對國外的反傾銷投訴開始積極應訴,勝訴率在提高。第四、在競爭方式上 , 開始從粗放式 (拼價格、拼數量、拼優惠條件) 向集約式(講究花色、品種、售后服務、質量、品牌)方向發展。第五、中國企業加大走出去的步伐 , 有計劃地建立國外銷售渠道和生產體系 ,確保資源性產品來源的可靠性。
世界經濟貿易發展進入較長的增長期。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從 2002 年 1.7% 提高到 2003 年的 2.5%,預計2004 年將達到 3.7%。同期 , 世界貨物貿易值的年增長率分別為 4% 和 16%, 服務貿易年增長率分別 6% 和12%,預計 2004年全球貿易增長率達到7.5%。世界經濟恢復的驅動因素主要來自美國經濟和東亞、南亞經濟的持續迅速發展。美國經濟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的增加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有力的需求推動。另一方面,亞洲一些發展中國家 , 尤其是我國進口和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 ,對亞洲和太平洋區域的經濟產生了有利的影響。隨著世界經濟較長增長期的到來,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將有所緩和。
二、“入世”后后三年的不利因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中過度期前三年的待遇陸續到期,這段過度期內實施的保護措施隨之解除。為使我國相關產業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獲得調整和適應的時間和緩沖期,并對有關的法律和法規進行必要的調整 , 通過談判 , 我國在市場開放和遵守規則方面獲得了期限不等的過度期。2005 年后,過度期內的有關保護措施逐步結束。首先、生產產業上的進口關稅總水平將降低至 10.1%, 其中工業品平均關稅下降到9.3%,農產品關稅下降到 15.6%。其次、2005 年 1 月 1 日前取消對 400多項產品實施的非關稅措施(配額、許可證、機電產品特定招標)。如汽車 ,2005 年 1 月 1 日 , 我國將取消配額、許可證限制,并且進一步大幅度降低汽車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到 2006 年 7 月 1 日 , 汽車整車關稅將下降到 25%,零部件平均關稅降低到10%。其次、服務業逐步加大市場準入度。2005 年后的三年 , 根據承諾,我國在銀行、保險、證券、分銷等重要服務業上的開放度加大。2005 年后 ,我國將允許外國保險公司提供健康險、團體險和養老金/年金服務, 取消在保險的強制分保規定 , 降低對外資經紀公司的總資產要求,允許設立獨資的保險經紀公司。我國的建筑、旅游、運輸等行業也將允許設立外資獨資企業。2006 年底,我國將取消對外資銀行所有權、經營和設立形式 , 包括對分支機構和許可證發放進行的限制 , 允許外資銀行向我國客戶提供人民幣業務,給予外國銀行國民待遇。到 2007 年 , 我國將取消基礎電信的地域限制 ,允許外資股份達到49%。隨著關稅的降低和服務業市場準入度的擴大 , 我國將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我國是農業人口眾多的國家 ,人均耕地僅有 0.1公頃左右。在大宗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很難與國外尤其是與發達國家農產品的競爭,農產品受到的沖擊可能性加大。第二、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的冶金、石化和機械行業受到的競爭挑戰加強。第三、我國的商業銀行和保險業由于呆帳壞帳比例偏高,服務產品少和水平不高 , 使它們面臨客戶流失 , 業務骨干被“挖走”的難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中設立的幾項特殊條款將繼續約束我國競爭優勢的發揮。第一、“第15條確定補貼和傾銷時的價格可比性”有關在2016 年以前有關企業、特定產業和中國整體享有市場經濟體的規定;“第十六條特定產品過度性保障機制”中有關 12 年 (到 2013年) 約束我國產品出口增長速度的規定;“第十八條過度性審議機制”中有關連續對我國進行政策審議8年的規定等。上述條款給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帶來如下的風險。首先、加大我國受到反傾銷投訴中敗訴的可能性 , 使無傾銷變成傾銷,或夸大傾銷的程度;加大了我國運用可訴補貼的風險。其次、使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產品的出口增長速度受到限制。再次、連續8年的政策審議不但加重了政策調整靈活度的難度,而且容易引起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串通”,加大對我國采取保障措施或不利措施的“共性”。
貿易地位躍升 , 使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主要競爭對手。第一、“入世”以來 , 由于我國貿易發展迅速 ,我國貿易地位從2002 年的第 5 位提升到 2003 年的第 4 位 ,2004 年可能上升到第 3位。由于我國是全面發展貿易的國家 ,與一些新興的工業化國家處于同一階段的發展水平。因此 , 在與我國貿易競爭對手的行列中,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第二、他們借助中國“入世”的上述的特別條款,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案、貿易救濟措施涉案金額巨大的趨勢不會改變,反補貼案件也將逐步加多。第三、對我國實施的保護手段轉向“綠色”和“技術”貿易壁壘,加大對我國產品的知識產權的投訴。第四、逐步減少給予我國的普惠制待遇。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失衡 , 整體競爭力不強。第一、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地位遠遠滯后于貨物貿易出口地位。如 2003年我國貨物出口4380 億美元 , 占世界貨物貿易出口 72740 億美元的 6%, 居世界出口貿易第四位,前三位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同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為 450 億美元 , 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 17630億美元中的2.6%,居世界貨物貿易出口的第七位 , 前六位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同年 , 我國貨物貿易順差250億美元,而我國服務貿易卻有 90 億美元的逆差。服務貿易發展的滯后,將制約我國貨物貿易的發展和對外投資的進行。第二、我國出口貿易的高速發展 , 主要是靠出口更多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產品得到的,單位出口價值在不斷地降低。如 2003 年 , 我國彩電出口數量比 2002 年增長 70% 多 ,而得到的外匯金額只增長了47%。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女士胸衣 (349/649類) 2001 年為 400 萬件,收匯 486 萬美元,2003 年出口5938.8萬件,收匯 5229 萬美元。兩年內出口數量增長 14.8 倍 , 金額增長 10.8 倍 ,每件胸衣單價從 1.22美元下跌到 0.88 美元。第三、資源性和能源在進口中的比例加大。燃料在進口中的比重由 1995 年的3.9% 上升到 2002 年6.6%, 同期 , 礦產品在進口中的比重從 4.4% 上升到 5.3%。我國對世界資源性產品依賴加重,但創造的價值過低。根據我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的統計 ,2003 年我國消耗的各類資源約合 50 億噸,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了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別約占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于世界的4%。這種投入和產出比例的巨大差距 , 如不改變, 勢必加重對國外的上述資源和產品的依靠 , 如出現“天災”和故意的“人禍”,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
三、“入世”后后三年的應對方略
2003 年 10 月14日中共中央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的命題。它有利于我國化解“入世”后后三年受到的挑戰。我認為以“九化”關系到“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的基礎和進程。
第一 , 內外貿一體化的定位科學化。在國家存在的情況下 , 當今世界各國內貿與外貿既有趨同 , 也有差別,政策和措施并不一致。我認為 , 我國內外貿一體化應有以下三個前提。第一、有利于我國在世界貿易組織中權利的享受和義務的履行,以取得雙贏和多贏的效益。第二、有利于我國形成穩定、透明的涉外經濟貿易的管理體制 , 創造公平和可預見的法制環境,確保各類企業在對外貿易活動中的自主權和平等地位。第三、有利于我國建立和健全對外貿進行監控體系和國際收支預警維護國家安全的機制。
第二 , 觀念上明確貿易內涵的擴大化和整合化。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下 , 當今世界已成為大貿易世界,貿易內容包括貨物、服務、投資和知識產權等要素的貿易。因此 ,內外貿一體化應包括這些貿易內涵的一體化。使他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第三 , 貿易經營主體待遇的公平化。貿易經營主體是進行貿易活動的各種企業。就國別而言 , 有外國企業 , 有當地企業;就成分而言,有國營企業 , 三資企業 , 民營企業。在進入權 , 經營權等方面應當是平等的,現有的各種門檻和差別待遇應當盡速的拆除和一致。
第四 , 貿易渠道和過程的便利化。影響企業在大貿易的進出口的各個環節的不便利包括:過多的文件要求 ,通關時的非自動化,環節和各項要求的不透明 , 程序的不完善 , 辦證的煩瑣 , 信息的滯后與非共享 , 銷售渠道的脫節 ,各種管理機構的本位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等。現有的管理機構應下工夫解決。
第五 , 貿易中介組織的自主化。目前我國中介組織可謂眾多 ,但作用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沒有自主化,“二政府”的身份沒有擺脫 , 依附性較大 , 有“軟骨病”。我國中介組織在組建上 ,在活動安排上 , 在活動資金的來源上 ,在與政府的關系上 , 應當向自主化方向努力 ,使中介組織真正成為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
第六 , 外貿易行為的法制化。首先,在與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貿易關系中應以世界貿易組織各種協定與協議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文件為依據。其次、盡速把上述規則轉化為中國國內的貿易法規,把中國外貿法規配套 , 依此管理我國境內企業的貿易活動。再次 , 加強法制觀念和嚴厲執法 (包括對執法機構的執法)。
第七 , 貿易產品標準的規范化。首先 , 我國有關機構盡快摸清貿易對象國特有的各種產品標準規則。其次,把有關標準規則迅速向我國有關企業通告。最后、與企業合作 , 找出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 , 尋求穩妥的解決途徑。
第八 , 貿易主管部門職能的加快轉化。首先,商務部加快“脫胎”以后的轉化。其次、服務與監管職能從貨物貿易領域向大貿易的轉化。再次、從多種機構管理內外貿易向主導機構(商務部)的轉化。最后 , 機構的設置要兼容。
第九,貿易教育的綜合化。首先、貿易教育學科建設要與大貿易內容結合。其次、內貿教育與外貿教育有機結合。再次、貿易教育與自然、人文教育相結合。最后、師資隊伍要校內外、國內外結合。以此培育出通才和專才結合的大貿易人才。
作者:薛榮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