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保證擔保制度在美國發展有百年歷史,已形成較完備的制度體系。實踐證明,該制度對美國建筑業的風險控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對而言,我國的工程保證擔保制度起步較晚。80年代初在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工程保證擔保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國際慣例之一被引入我國。1999年,建設部《關于深化建設市場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建立以工程保證擔保為主要內容的工程風險管理制度,并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個經濟較發達城市先行試點。2004年6月,北京市建委印發了《關于在建設工程發包承包活動中設定
保證擔保的若干規定》,要求2004年10月1日起“本市在建設工程發包承包活動中推行保證擔保。房地產開發項目應實行保證擔保。”
目前,工程保證擔保制度的作用在我國日益得到重視。但在實踐中,該制度僅在國內部分重點市政工程的投資建設中有初步應用,缺少完備的制度基礎及操作層面上的經驗積累。本文旨在介紹美國工程保證擔保制度模式,以期對我國工程保證擔保制度的發展起到借鑒之效。
一、工程保證擔保的內涵
工程保證擔保是擔保人應工程合同一方(委托人或被擔保人)的要求,向另一方(債權人)作出書面承諾,當委托人或被擔保人不履行合同或支付義務以使債權人遭受損失時,擔保人在一定期限內、一定金額內代為履行合同或支付義務的一種工程保障機制。
工程方面的“保證擔保(SuretyBond)”區別于一般意義的保證擔保,更強調“保證履行契約所規定的義務,并為此擔保”。因為業主花錢買的是工程產品,而不是耗費時間與精力后買回賠款。所以如果出現被擔保人違約,擔保人必須首先按合同規定的質量、工期、造價等各項條件履約,而不僅僅是對損失進行賠付。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更大程度地保護了業主的利益,保證了工程項目的順利建設。所以為便于承擔實際的履約責任,在美國工程保證擔保的保函一般由專業化擔保公司出具,不由銀行出具。
二、工程保證擔保制度在美國的發展
(一)美國工程保證擔保制度出臺的背景。
工程保證擔保制度是保證擔保與建筑業發展到較高階段相結合的產物。19世紀晚期,美國建筑業進入迅猛發展時期,公共工程任務的開支大約占到聯邦預算的20%以上。當時,成為承包商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教育和經驗背景,組建公司的成本也很低,所以大量不夠資格的建筑公司在巨大的聯邦工程預算出臺以后,通過低價競爭獲得了業務,結果大量工人工資、材料供應商、分包商的工程款得不到支付,公共工程失敗的比率急劇上升,支付義務以及劣質工程留給了政府。
為了促進建筑業快速健康發展,1894年,美國國會通過“赫德法案”,要求所有公共工程必須實行保證擔保。1935年,為最大限度地免除政府的責任,保證公共工程的及時完工和使用,“米勒法案”取代了“赫德法案”。“米勒法案”提出用向保證擔保索賠的權利取代公共工程的留置權利,還要求所有參與聯邦工程建造的主承包商,必須投保以保證該承包商履約并按時付款給材料供應商和工人。
100多年來,工程保證擔保以其特有的方式,保證了美國建筑業快速健康的發展。目前美國保證擔保業是一個年營業收入達到20多億美元的行業,保證擔保業務有2/3來自工程擔保。
(二)美國工程保證擔保制度模式。
美國目前采用的工程保證擔保模式是高保額有條件保函模式。高保額表現在履約保函和付款保函擔保額均為合同額的100%;有條件表現在保函要求受益人就保函索賠時,必須證明承包商違約,并且如果業主不履約,擔保人的擔保責任可以免除,這也是有條件保函公平性原則的體現。
該模式下擔保人的賠付責任是以承發包合同中承包商的全部合同責任為限,責任范圍并不是原合同價的100%,所以擔保人的最大利益就在于如何以最小的代價使工程順利完成。出于控制自身損失的利益驅動,美國的擔保人對于索賠的反應一般是極為迅速的,因為承包商違約所造成的任何項目造價的增加,包括對違約事件未能及時處理造成的損失的擴大、竣工延期的罰金等,對于擔保人都意味著損失。擔保人進行理賠調查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對承包商是否違約進行認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尋找繼續履約最為恰當的方案。高保額有條件保函模式使擔保人在解決承包商違約的同時,也督促業主嚴格履約,這對美國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保額擔保的實施依賴于如下條件:首先,需要對保函作出強制性的要求,在這一前提下,承包商若想持續經營,需保持良好的信譽,以獲得未來的擔保。其次,需建立專業化保證擔保市場,促使保證擔保人專業化,并使其具備代為履約的實力。再次,需要保持保證擔保市場的競爭性,防止擔保人通過其壟斷地位妨礙建筑業市場的競爭。
(三)美式高保額有條件保函模式下擔保品種設計。
高保額有條件保函模式通常只采用3種主要的擔保品種:投標擔保、履約擔保(維修保證擔保)和付款擔保。美式100%高保額履約擔保通常覆蓋了預付款擔保、維修擔保、保留金擔保等各類擔保品種,其有效期一般至工程保修期滿截止。所以上述3種擔保品種可覆蓋承發包合同的不同階段。
三、工程保證擔保制度對美國建筑業發展的作用
工程保證擔保制度對美國建筑業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這也是目前我國大力推進該制度的原因所在。
(一)保障合同履行。
美式高額有條件保函在保證合同履行方面的保障機制最為健全。
首先,采用保證的方式有利于減少承包商違約。承包商違約的原因可能是客觀上不具備必要的履約能力。擔保人為規避風險而擔當對承包人進行初審的角色,對債務人的履約能力進行深入的考察。這樣可形成有效的信用過濾機制,排除一部分因承包商高估自己的履約能力而造成的違約,客觀上降低了承包商履約失敗發生的概率。
其次,在美式高保額保函中,當被擔保的承包商不能履約時,擔保人將首先調查承包商不能履約的原因,尋找保障合同順利履行的有效措施。若該承包商尚有進一步履約的可能性,則為承包商提供必要的幫助(包括資金、技術和管理等),以便合同繼續履行;若該承包商無法繼續履約,擔保人則需賠償給業主造成的損失,或接手工程引入新的承包商繼續履約。
(二)保證工程質量。
工程質量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利益約束機制。沒有經濟制約和懲罰的工程建設環境將會縱容粗制濫造、偷工減料等利用最小代價謀取最大利益的行為發生。工程保證擔保制度在美國的誕生便是著眼于利用利益制約機制解決利益問題。通過擔保方式,擔保人作為市場的一方獨立審查申請人的資信,并以自己的財產為自己錯誤批準的擔保承擔經濟損失。一般情況下,擔保人會通過設計強有力的反擔保措施對承包商的行為進行制約,使得工程質量得到最終的保證。
(三)提高投資效率,規范市場競爭。
美國高保額保函提供了對承包商的資格預審功能,所以美國的公共項目招投標過程中業主無需自行進行承包商資格預審,通常實行完全的公開招投標制度,通過建筑業企業之間的競爭,使業主以自己滿意的價格找到合適的承包商。同時,在評標過程中,也采用最低價中標的評標辦法。在高保額保函模式下,擔保人以自己的資產為承包商履約能力做出擔保,不對資格預審把好關就將付出巨大代價。嚴格的預審與反擔保措施,不僅給市場提供了公平的競爭機會,也能有效約束承包商行為,承包商若以不合理低價中標,其結果是進則虧損,退則被罰。
(四)降低交易成本。
首先,以對承包商嚴格有效的專業化資信預審代替行政方式的市場準入控制和業主的自行考察,可提高初審效率;其次,擔保人在對承包商資質進行評審時注重承包商欲承擔項目的歷史經驗,對經驗豐富的承包商增強其信用,從而鼓勵和促進專業化分工,提高行業效率,使建筑業的綜合成本得以降低;再次,業主支付保函將促進業主盡快結清工程款,承包商付款保函可解決工程款層層拖欠問題,兩者均有利于降低成本,加速建筑業市場資金融通。
(五)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抑制腐敗行為。
工程保證擔保制度是一項市場保證制度,是對部分政府職能的社會化。它以市場經濟的手段建立起一道硬性的市場準入門檻,作為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擔保者將為其錯誤的評審承擔責任。所以政府在整個過程中起到的是管理者的作用,在利益約束機制下,工程項目的運行及決策由各個市場主體去完成。工程保證擔保制度在美國公共投資項目中強制實施的原因之一也是為了遏制腐敗。
四、開展我國工程保證擔保制度應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發展工程保證擔保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與美國有較大差距。為使工程保證擔保制度能在一個較成熟的社會環境下得到培育與健康發展,必須解決如下問題:
(一)為工程保證擔保制度提供強制性法律保證。
雖然我國已出臺《建筑法》、《招標投標法》、《擔保法》和《保險法》,各地也相應出臺一些開展工程保證擔保的地方性規定,但在實踐中缺乏對工程擔保出現的糾紛進行技術鑒定和責任確定的權威機構,也缺乏強制性監督機制及違約懲罰機制。從美國的情況來看,法律賦予的強制性是工程保證擔保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之一。
(二)加強建筑業對工程保證擔保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目前我國工程建設各參與方的風險意識均不強,未能從工程風險管理入手,降低和轉移風險。據有關資料表明,在美國,工程項目的投保率在90%以上,而國內工程項目投保率低于30%。樹立被擔保人與受益人的風險意識,也將利于我國工程保證擔保制度的推進。
(三)在項目造價中明確工程擔保費用的來源。
實施工程擔保必然增加工程成本,擔保費的支付是阻礙工程擔保機制實施的關鍵問題之一。我國在國家和地方的工程造價管理中,未列明此項費用,客觀上造成既無投保資金來源,又無投保壓力的局面。
(四)建立充分競爭的工程保證擔保市場。
工程保證擔保業務在我國剛剛起步,目前從事該類業務的擔保人數量少,從業人員及相應從業經驗缺乏,尚未形成有序競爭的格局。工程保證擔保市場充分有效的競爭,有利于督促擔保人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防止壟斷局面的產生。
(五)建立完善的中介代理服務機構。
目前我國工程擔保經紀人、代理人、工程風險管理咨詢公司等社會性的工程擔保咨詢服務機構缺乏。由于承包商和擔保人均有可能缺乏某一方面專業知識,所以中介代理機構便應起到受業主或承包商委托,與擔保人洽談合同并代辦有關事宜的作用,或者為擔保人承擔工程風險管理技術的研發、開展培訓和工程風險咨詢(包括風險識別、評價、處理、制定風險管理方案和指導執行等)工作。
(六)發展保險市場,滿足擔保市場的配套需要。
工程保證擔保市場對保險業的發展提出了許多配套需求。如擔保人會對被擔保人提出一些保險的要求,如為關鍵管理和技術人員投保高額的人身意外險和職業責任險,為承包商的自有資產進行財產保險等,以減少承包商因其他風險因素而引發違約的可能性和自己在代為履約后追償權不能得到實現的風險。
(七)發展社會信用調查業,防范被擔保人道德風險。
擔保人的承保工作是基于對被擔保人信用狀況全面掌握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美國擔保人不僅自己掌握大量客戶資料,而且還有各種信用調查公司提供的排名、信用等級及各種分析報告等,使擔保人可以比較全面地掌握被擔保人的信用狀況,從而作出準確的承保風險評判。同時,由于中標者違約不僅要受到擔保人損失追償,承擔保證擔保一系列費用,而且不守信用行為還被社會記錄,因而中標的承包商一般都嚴格守約,不敢失信。
目前在我國顯然尚不具備這樣的社會環境。擔保人往往依賴自身對企業的評審作出擔保決策,沒有有效的外部信用資源輔助評審。建立完善的信用記錄機制,無疑對降低擔保風險、降低評審成本,推進我國工程保證擔保制度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選自 《國際工程與勞務》 2004年12月 總第245期
《國際工程與勞務》(月刊)簡介:
《國際工程與勞務》創刊于1988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管,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主辦。
本刊以宣傳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事業方針政策,傳播國際工程承包先進管理、技術和前沿市場信息,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為已任。以中國駐外經商機構、國外駐華使館、國外企業駐華機構、國際經濟組織、國內外大承包商為資源依托。
本刊主要欄目:專欄、戰略、市場、論壇、在線、管理、金融、案例、實務、資訊等。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