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三年過去了,盡管國內金融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人們所想象或擔心的事情并沒有發生,市場按照它的內在法則而運行。
銀行業與‘狼’共舞
中國入世,首當其沖的是銀行。到2004年底,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城市達到18個,共有
19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了204家營業性機構,其中105家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到目前為止,已有9家中資商業銀行獲準吸收境外投資者入股,已批準大眾等四家公司在國內從事汽車金融業務。
大步對外開放,不僅增添國內金融業新鮮血液,也成為國內銀行改革的源泉。這三年來,國內銀行業的改革力度和成果有目共睹。
首先,不良資產率有所下降。在以債轉股的方式將一部分不良貸款剝離的基礎上,政府并出臺新法規,允許注銷不良貸款的金額高達利潤的100%。到2004年9月末,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比年初下降4.39個百分點。
其次,資本充足率有所上升。到目前為止已有15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國際標準,還有6家銀行在今年年底前會加入這個行列。2004年9月末,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核心資本由年初的7306億元增加到7873億元;資本充足率比年初提高2.23個百分點。
再次,國內銀行開始進行現代企業股份制改造。2003年底,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注資中行和建行,為兩行提高資本充足率,進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作準備。目前,中行、建行股改取得階段性成效,各項業務指針明顯改善。而工行和農行正在抓緊論證綜合改革方案;交通銀行股改已完成財務重組。
在加入TWO時,中國銀行業普遍擔心金融業開放會引發國內銀行系統性風險。有很多經濟學家及文章都預測,由于國有金融體制激勵約束機制的不健全、由于國有金融管理體制的僵化、由于國有銀行效率低等,中國入世,國有銀行體制內的人力資源會大量地流失,金融業高端產品與服務會被進入中國的國外金融機構所搶占,但實際上這樣事情并沒有發生。
在履行承諾的過程中,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在開放的大背景下,外資銀行在華業務成果顯著。而借助于入世之東風,中國金融業也獲得迅速發展之動力,呈現出多年來少有好勢頭。銀行業的競爭并沒有按人們預期那樣發展,而是從它本身的內在性前進。國內銀行業的網點、所占有的資源、企業文化的傳承性等等都是外國銀行無法比擬的,因為任何外資銀行要想進入一國的市場,就得與該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就得適應該國的文化傳統與經濟環境。
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
近幾年來,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正在加快。突出的例子是央行決定從2004年10月29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0.27百分點,同時,進一步放寬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允許存款利率下浮。
可以說,央行的加息與利率政策調整不僅在于如何來改進現行的不合理的利率“雙軌制”,調整銀行利率結構與存貸款期限結構的失配,而且在于對銀行的金融產品形成有效的風險訂價機制創造條件。也就是說,這次央行加息,不在于加息的多少,而是在于國內利率調整的信號作用強化,而是在于宏觀調控方式轉變,而是在于中國利率市場化邁出重要一步。因為,不僅在于在存貸款基準利率上調的基礎上,中長期存貸款利率上調幅度大于短期,而是為銀行風險訂價提供廣闊的空間。
當然,幾年來銀行業的改革取得很大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很多,如國有銀行的股份改造、利率的市場化、人民幣匯率機制形成、不良貸款形成機機制清除等。這些都是國內銀行業改革深層次矛盾與問題。
保險業全面放開
保險業是金融業中開放進程最快開放力度最大的行業。2004年12月11日,保險業全面撤去針對外資的限制。這就意味著中國保險市場將進入一個全面開放的階段。目前,世界大型保險公司基本都已進入中國市場。
大量的跨國公司搶灘中國,不僅僅會帶來大量資金、先進的技術及現代化的管理方式,而且帶動了中國保險業的大發展。入世之初,外資主要選擇與國內保險公司合作,但由于中外雙方50%的同比例股權,對業務有同等的發言權,所以摩擦不斷。為應對這一限制,據報道,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已經和其它領域的強勢企業展開了合作2002年9月,由法國國家人壽牽手國家郵政總局成立中法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希望利用國家郵政總局77000個營業網點的強大銷售網絡。類似的合資壽險公司還有中石油與意大利忠利保險有限公司成立的中意人壽,美國老牌壽險公司美國大都會人壽和首都機場集團共同成立的中美大都會人壽等等。同時,國際航空公司和韓國三星人壽等的合作也在醞釀和籌備之中。
在市場制度建設方面,三年來也取得了不少成績。首先是在監管上加快與國際標準的接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建立了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的監管原則,出臺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針管理規定》。其次,加快了幾大保險公司巨頭的改制上市,增強了公司的償付能力,特別是妥善化解了中國人壽的巨額利差損風險;目前,已經在海外上市的三家保險公司其總的市場份額超過整個市場的一半。再次,積極培育國內市場主體,今年上半年中國保監會就新批設了18家各類中資保險公司。
根據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開放市場時間表,入世三年后,中國將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向中國公民和外國公民提供健康險、團體險和養老金/年金險服務。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于可覆蓋面最廣的壽險業來說,團險業務的挑戰將是最大的。就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目前中國團險經營的重要手段之一還是行政指令和價格費用,專業經營程度很低,團險業者基本沒有建立自己的客戶群。
中國保險業可能遭受的另一方面的沖擊應該是人才的競爭。外國公司一旦踏入中國,即使其業務不會立即全面展開,它們一定全力也會積蓄力量,以便時機一到,全面占領市場。因此,在以后的三到五年內,保險市場的人才競爭會十分激烈。跨國公司會以本土化的政策,全面地網羅國內公司的管理人員或手中擁有客戶量大的業務員,全面的儲備力量。
無論是國內WTO規則和承諾的逐步實施與兌現,還是外國金融機構蜂擁而入及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的出臺,都預示著國內金融市場面臨著一場巨大革命。也就是說,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會進入一個基礎性、結構性調整的新階段,同時,它也預示著中國金融業未來改革會更快。
(稿件來源:《香港商報》,作者:易憲容,轉載時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