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反思潛規則--伊利事件反思錄(一)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08:00 上海證券報

    創維的黃氏兄弟折戟于"虎山行",中航油的陳久霖成了"里森第二",伊利高管的東窗事發……2004年的末尾,財經界頻頻出現的"高管風波",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壓臺戲。

    演戲的,幾乎個個昏慘慘似燈將盡;看戲的,好像還沒理出個子丑寅卯。于是乎,種種"秘聞"、"內幕"又躍然紙上。我有時突發奇想,倘若狗仔隊們移師財經界,其
"眼球效應"大概可呈幾何級擴散。

    然而,熱鬧之余的棒頭一喝是《華爾街日報》上一篇對"中航油丑聞"的評論,那篇評論稱:"中航油在石油衍生產品交易中發生重大損失,暴露出中國公司在治理上的薄弱之處。其他一系列的公司丑聞也顯露出中國政府將企業拿到海外上市的戰略不能算是成功,而是存在缺陷。外國投資者和中國政府在利益方面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樣志同道合"。《華爾街日報》的評論很不給人以臉面。更為"刻薄"的是,在提出了一系列尖銳的問題后,諸如為什么政府對大型國企"走出去"的希冀變成了如今中航油在新加坡制造丑聞?為什么中航油會變成"中國的巴林"?到底誰該為中航油的丑聞負責?《華爾街日報》的答案是:"中國的上市國有企業仍然沒有把股東權益提高到超越政治考慮的層面上來,這是因為中國上市公司同母公司和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看似在訴求"養不教,父之過",實則把公司治理不完善的問題與政府對它們的監管不力聯系到了一起。《華爾街日報》的評論,確實有一些不敢茍同之處。但它尖銳地揭示了問題的嚴重,恰如擊人以猛掌,讓人猛省一番之力。

    凡是反復出現的現象都帶有規律性。高管頻頻出事,通常的解釋是凸顯公司治理危機。這誠然不錯,因為在時下的內地上市公司或海外上市公司中,無論是國有上市公司還是民營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始終是一個令人心懸的問題。有些公司機構雖健全,但作用卻缺失,致使公司治理結構成為空架子。對股東權益的漠視和對規則法律的蔑視,使一些人無所不為并無所不敢為。

    但再往深處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能如天王老子般橫行于世?就在于監管的缺失和"潛規則"的盛行。在此次爆發的伊利事件中,有人披露了這樣一個事實: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國有股轉讓的速度快得驚人。2003年3月17日簽署國有股轉讓協議,4月8日就拿到財政部的批復,累計時間僅20天!除去節假日,實際工作日最多14天,但整個審批環節涉及市政府、自治區政府以及國家財政部等三個部門,難道各級政府部門在審批的時候就沒有一點疑問。這個問題,我以為是追到點子上的。政府在這方面的反思,似乎更為迫切和緊要。

    出事的高管在給我們上課。反思他們如何從崛起走向垮臺,或許很痛苦,但卻十分必要。否則,我們又是白繳"學費"了。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伊利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健力寶收購案風云突變
楊振寧登記結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審判決
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圣誕家居美圖大清單
2005年北京樓市大預測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