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讓GDP變“輕”變“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6日 11:16 新華網 | |||||||||
    年終盤點上海經濟發展狀況,一組醒目的數字讓人倍感欣慰:作為中國資源消費總量最大的城市,上海每萬元GDP的能耗卻是全國最少的--目前這一數值在1.07噸標準煤左右,遠遠低于全國2.6噸標準煤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上海每天可少來十多艘運煤的萬噸輪。     統計資料顯示,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盡管上海的經濟始終保
    作為一個常住人口已經超過1700萬的特大城市,上海人多地少,自身沒有能源,其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外部資源的依存度很大。上海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都有強烈的資源短缺的憂患意識和資源利用的節約意識,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資源節約的評價考核體系,落實了資源管理責任制。進入新世紀,上海決策層進一步結合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大調整,全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將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作為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     上海發展循環經濟主要抓住三個環節,其一,使經濟活動輸入端的資源、能源消耗水平明顯下降;其二,使輸出端的廢棄物和污染排放明顯減少;其三,在生產、消費過程中實現資源利用的再循環,使總體資源消耗大幅度變“輕”。     始終不渝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降耗,是上海追求經濟結構“輕型化”的治本之策。上海市作出了優先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戰略決策,同時嚴格控制資源消耗量大的重化工業外延式發展,壓縮其總量規模,對小冶金、小水泥等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劣勢企業加快了淘汰步伐,并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爭取用10年的時間協調、平衡好人口、產業、基礎設施、資源和環境等五大要素,走出一條適合特大型城市發展特點的“輕型化”發展之路。     今年,上海在制度降耗方面也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不僅出臺了全國第一份《產業能效指南》,還著手編制了一套新的產業評價指標體系,并研究制定差別化的產業政策。這套體系將不再以產值、利潤、稅收等經濟指標為唯一的行業評價標準,而是綜合了用地、資源、環保、就業、效益、技術創新等各個方面共14個指標,按照不同的權重進行綜合分析評估。與此同時,《上海產業用地指南》也正在制訂中。有了這些客觀的評價體系,上海今后在投資和吸引外資時,高能耗、高污染、占地大的企業將被拒之門外,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加強控制。     上海正在大力倡導的“物質瘦身”運動,使上海經濟活動的廢棄物的排放大大減少,回收和再利用也得到加強。目前,上海工業廢棄物利用率已達到97%,建筑廢棄物也基本得到了利用。根據循環經濟原理設計的上海化工區和進行循環經濟工業園試點的漕河徑經濟技術開發區,年產出與投入比可達到1.09。此外,上海市還在化工、冶金、醫藥等行業大力推廣清潔生產,通過廢棄物的再資源化,逐步實現廢棄物“零排放”。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減輕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壓力,是上海使GDP“變綠”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上海通過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改造市區燃煤鍋爐進行清潔能源替代等措施,將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70%以上,降到目前不到60%,清潔的天然氣已成為上海一項重要能源。上海還加大了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裝機總容量3400千瓦的奉賢海灣風電項目已建成投產;太陽能熱、電技術與建筑結合也開始示范;首座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已實現并網,總裝機容量達2萬千瓦的崇明、南匯風力發電場即將投入運行。清潔能源的推廣使上海的天更藍,今年空氣環境質量指數二級和優于二級的天數已達到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