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券商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6日 11:16 證券市場周刊

    調控不是單純的控制速度

    機 構: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分析師:張樂

    本次會議強調“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并切實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會議同時認為,明年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總量控制為結構調整提供了機會,要著重在控制總量的過程中促進結構的調整以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明年宏觀調控將不是單純的控制速度,而將與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以期逐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總體我們認為,中央并不希望經濟增速出現快速的下降,對目前經濟的穩步減速是可以接受的,也希望緩慢的減速能為結構調整提供機會。因此預計明年宏觀調控的力度將不會太大,但可能在手段和結構上會有較大的變化。

    會議提出的調控措施集中在財政、貨幣、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四個方面。財政政策將由積極向穩健轉型,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穩健但預計手段會向市場化轉變,對固定資產投資將仍然“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同時將通過增加農民和城鎮低收入人群收入來刺激消費。

    結構調整方面除了加大對農業支持力度、加強創新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之外,與去年經濟工作會議相比,今年特別強調了兩點內容:一是強調節約能源、資源,而不是發展能源工業來緩解能源資源瓶頸問題;二是強調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其“健康發展”,“要注意保護和節約土地”。

    體制改革方面,比較歷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我們可以發現今年提出了兩方面的新內容:一是“要著眼于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增強調控的有效性。”二是“要著眼于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加快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著眼于理順和規范經濟關系,完善經濟法律制度。”這意味著中央對市場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有了更多的信心。

    資本市場不是經濟工作主要任務

    機 構:平安證券研究所

    分析師:鄭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涉及經濟工作方方面面的問題,其中與證券市場關系較為密切的是以下幾個問題。

    一、 宏觀調控是否會在明年下半年結束?

    預計宏觀調控將貫穿明年全年,但是調控的力度以保持經濟較高的增長速度和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為前提。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宏觀調控列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對于宏觀調控的力度和重點,會議提出“正確把握調控的力度和重點,保持經濟較快發展和物價基本穩定。”

    對于調控的長期性,提出“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必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

    雖然,此輪調控以行政手段為開始,但政府的長遠目標仍然是建立一個更為市場化并且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因此,這些市場化的改革將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并不會因為調控取得初步成效而驟然結束。

    二、 如何理解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過快增長。”

    我們對此的理解是控制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將繼續成為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考慮到近期投資反彈的形勢,我們預計:

    明年貨幣供應量增幅將以“過度流動性零增長”為特征,即實施接近于GDP名義增長率的M2增長。利率政策方面,我們認為,2005年央行繼續調升利率的可能性較大,但是調升的空間有限,我們預計一年期存款利率調整累計幅度為50BP-75BP。

    三、 如何理解穩健的財政政策?

    從過去的“積極財政政策”到今年7月財政部金人慶部長的“中性財政政策”再到本次會議提出的“穩健財政政策”,我們的理解是,中央一方面希望減少政府投資的擴張作用,另一方面又希望在保留財政政策“相機抉擇”的操作空間,如果明年經濟出現過度下滑跡象,財政政策仍能發揮積極作用。

    因此,我們預計明年的國債發行將有所放緩,地方政府的投資繼續受到調控,但是針對農村、西部、東北等欠發達地區的財稅改革和轉移支付的政策力度只會加強,不會減輕。

    四、如何理解中央對證券市場改革的思路?

    此次會議對資本市場改革寥寥數筆,頗有“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味道。具體的文字是:

    “加快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著眼于理順和規范經濟關系,完善經濟法律制度。當前,改革處于攻堅階段,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既要敢于攻堅、銳意推進,又要兼顧各方、積極穩妥,把握好政策措施出臺的時機、力度和節奏。要做好改革的總體指導、綜合配套和統籌協調,使改革措施有機銜接、相互促進。”

    我們對此的理解是:

    相對于其他政策目標,資本市場改革不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關鍵任務;

    “兼顧各方、積極穩妥”不僅意味著兼顧投資者利益,也意味著兼顧國有資產的利益。

    單就證券市場而言,如果明年分類表決能真正得以實施,在此基礎上開展的股權分置試點也能推出的話,困擾國內證券市場的最核心問題有望由利淡轉為利好,將為市場帶來大的轉機和突破。不過僅從目前情形判斷,不確定性仍然較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不可能有明確表態。

    至于股權分置以外的其他已經具備可操作方案的問題,例如分類表決、問題券商和保險資金入市等問題,中央可能會采取比較積極正面的態度,把這些政策“真正落到實處”,減少對資本市場的沖擊,保證資本市場繼續在國有資產改革中發揮積極作用。

    宏觀調控構成證券市場運行大環境

    機 構:國盛證券研發中心

    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2005年宏觀調控將難以放松;控制投資是重點,而消費行業受到扶植;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PPI和CPI受到關注,新加息周期基本確認。

    “雙穩健”政策明年將正式登臺:2005 年“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穩健”政策將替代實施7年之久“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有助于防止經濟大起大落,同時有助于促進經濟健康平穩較快發展。

    “三農”問題進一步得到重視:2005年在“切實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大政方針下,國家可能會繼續出臺一系列的政策,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的扶持,穩步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促進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認為,偏緊的宏觀調控環境將構成2005年證券市場運行的大環境,在“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策略下,一些受到產業政策發展限制的上游產業其增長速度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放緩,其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將大大低于2004年。目前這些行業股票二級市場的股價仍處于高位,因此,建議對此類行業的股票適當規避。

    隨著2005年促進“三農”發展的各項政策的出臺,將對農業行業的龍頭企業構成利好。農業上市公司將面臨著較好的發展環境,隨著相關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其投資價值必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對農業相關行業的公司進行重點研究和關注,應是2005 年投資的重點之一。

    為了保持經濟的平穩發展,預計政府將會出臺相關的政策,培育相關消費熱點,一些消費性行業將會受到扶持。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身心健康的進一步需求,旅游行業、醫藥行業及保健、休閑行業等與“消費升級”及“消費深化”有關的行業與上市公司將大大受益,預計2005 年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將會進一步得到挖掘。

    政策利好涉農與科技板塊

    機 構: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一個基礎、兩個變化和兩個不變出發,我們就可以得出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 投資品不是沒有機會,區別對待是關鍵。

    既然經濟增長的兩個特點沒有變,那么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依然會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投資拉動依然會帶動重化工業的增長,能源、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設備制造等,依然會保持一定的增長態勢。但如何選擇,要根據不同的產品、根據具體的市場供需來加以判斷,根據不同公司的特點等。

    其次,涉農板塊依然存在機會。

    既然我們是以工業發展的成果來扶持農村經濟的發展,那么農業的增長將會繼續,涉農概念將出現業績的持續改善,如果將農業的發展和氣候加以聯系,暖冬的結果會導致明年病蟲害的發生將高于今年,因此除了化肥行業,農藥制造業的機會將更加凸顯。而農民收入的改善反過來會拉動內需的增長。

    第三,科技板塊的機會已經來臨。

    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推進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無疑2005年將會有更多的關于促進技術創新的政策法規出臺,在信息技術領域、生物技術領域以及材料工業方面,我們都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和快速發展的潛力。因此,科技板塊將不再是2000年網絡泡沫,而具有更加實在的內容核心和贏利基礎。

    因此,我們認為,2005年的經濟基礎依然是比較穩固的,但是影響經濟和證券市場發展的不利因素也不能忽視:美元危機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以及臺海局勢,依然會成為最大的關鍵性問題。

    如果我們能夠安全的應對過來,那么接下來的 2006 年將是一個豐收年,稅收政策的改革將提高上市公司的業績,因此, 2005 年有可能成為一個轉折年。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央經濟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健力寶收購案風云突變
楊振寧登記結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審判決
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圣誕家居美圖大清單
2005年北京樓市大預測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