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認股證淺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5日 11:45 證券時報 | |||||||||
    不少股民熱衷買賣期指或認股證,因其波動幅度大,容易贏(或輸)。本人卻認為,港股市場,以贏錢之難度,當數認股證第一、期指第二、股票第三。在股票或期指上,本人均能險勝,按年利潤率不太差。但在認股證上,卻屢試不爽,只能投降放棄。     香港貴為全球第二大認股證市場,總有其值得回味的原因。認股證
    認股證可分為兩種:其一、認購證(看升),相關資產升,認證購的價值便上升;其二、認沽證(看跌),相關資產下跌,認沽證的價值便下跌。     恒生指數在10月份由12800點上升至12月份14300點,上升了1500點,幅度12%,33只藍籌股先后炒上。例如,和記黃埔(0013),由58港元升至72港元高位,升幅24%。其中一只認購證(9663)由0.022港元升至0.355港元,升幅達16倍;中銀香港(2388),12月在3天內由14.7港元升至15.4港元,升幅約5%。但其中一只認購證(9573)由0.025港元升至0.103港元,升幅3倍。     這種通過杠桿原理,令股價在短時間里倍數增長的例子,乃認股證的吸引力所在。當然,看錯時,投資者最大損失可能是投入的全部資金。所以,認股證的回報和風險,不妨用“本小、利大、風險也大”來表達其精髓。     理論上,認股證的發行商理念是雙贏。投資者賺取認股證上升時的升幅,發行商賺取引申波幅的差價。發行商為了確保盈利,會為認股證做對沖動作。對沖方法一:正股上升,發行商沽出認購證,買入正股。如果正股下跌,發行商沽出認沽證,沽出正股;對沖方法二:購買場外期權。假設場外期權的引申波幅20%,而股票市場內的引申波幅30%。發行商首先買入低成本的場外期權,然后在股票市場內沽出高溢價的認股證,可以賺取10%引申波幅的差價。     例如,恒指在2004年6月初,做第一個頂部12400點,然后反復跌400點,在7月中旬做雙頂12400點時,由于波動幅度非常窄,導致場外期權和股票掛勾的高息票據的引申波幅持續下跌。恒指30天歷史波幅由26%急速下跌至16%。而恒指過去的引申波幅為最低水平23%。當引申波幅接近歷史低位水平時,認股證的價值變相被低估了,發行商積極買回認股證,原因是發行商的盈利來自引申波幅的差價。     選擇認股證一般考慮的因素:(一)正股的單邊升跌幅度是否有10%;(二)場內外的引申波幅差別;(三)有效杠桿;(四)行使價;(五)到期日;(六)溢價;(七)街貨量。     理論上,追隨一個正股走勢有10%的短線運行,有足夠的盈利空間給予投資者嬴多些,甚至加注。至于1-2%波幅買賣是比較專業的投資者領域,他們大量買入,大量沽出,務求在數分鐘內沽出賺取數個價位。行內人一般采用保力加通道捕捉買入時機。保力加通道橫行逐漸收窄時,也是向上或向下突破的敏感時刻,好處是一買即動。如果買錯邊,止損容易,輸得少。然后,反手追買或追沽。     另外,歷史波幅是指股價過去一段時間的波幅程度,是巳知的;引申波幅是指未來一段時間的波幅程度,是未知的。如果出現認股證沒有追隨正股上升而上升,或下跌而下跌的現象,問題源自于引申波幅升跌。比如,當股價做雙頂時,在右邊頂部窄幅橫行時,引申波幅很多時侯出現持續下跌的現象,導致認股證價格升少了,跌多了。     一個簡單理解的概念是:場外期權是發行商對沖的成本,歷史波幅是發行商積極接貨的底線,引申波幅是發行商的盈利來源。發行商理論上是不會預測正股的升跌,只在乎對沖成本和市場的深度。只要歷史波幅或場外引申波幅與場內引申波幅持績收窄時,發行商買回認股證的主動性愈來愈高,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