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伊利集團董事長等人違法挪用資金問題暴露。7月21日,證監會正式通知伊利集團:將派調查組進駐伊利,調查伊利集團的有關問題。8月中旬,調查組正式進駐伊利,9月中旬調查工作結束。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當地檢察機關的介入與這次調查涉及的問題有關。
對于公司高管“涉嫌挪用公款”一事,多數人士認為,其基本事實還是圍繞今年以來
伊利股份罷免獨董事件中所涉及的國債投資信息披露違規、華世商貿股權之謎等問題。隨著調查的深入,暴露出的疑點愈加突出,或者有關部門已掌握了可為事件定性的重要證據。
今年3月,伊利股份披露,從2002年11月起公司累計匯款3億元至閩發證券北京營業部購入國債,截至2003年12月31日,所購國債收盤價計算余額市價總值為2.91億元,截至2004年2月27日已賣出國債收回資金1.87億元,按收盤價計算余額市價總值為1.07億元。三位獨立董事立即對此事提出質疑,稱完全不知情,公司在投資決策和信息披露上存在重大違規。同時,獨立董事提出,在伊利第二大股東啟元投資公司作為MBO平臺業已存在的同時,伊利第四大股東華世商貿的設置動機可疑。今年6月獨董風波爆出部分高管偷持公司股票之后,華世商貿也作為伊利的大股東之一開始進入人們視野。據了解,該公司當時由董事長鄭俊懷的女兒鄭海燕、副董事長楊桂琴的丈夫馬慶、證券事務代表李永平的母親李鳳蘭和財務總監兼董秘張顯著的兒子張翔宇共同出資,且出資額度較大,資金來源不詳。
對于上述兩問題,鄭俊懷曾不止一次向記者表示,自己是清白的,歡迎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并表達了希望自己能為伊利再干10年的愿望。同時,對于這些問題,公司董事會在承認不規范的同時,也分別有所舉措:公司所持有的國債于2004年年底前擇機售出完畢;華世商貿的三位高管家屬股東已將所持股權分別轉給另三位自然人。
不料,在獨董們繼續追討“說法”的同時,又發現新問題:伊利還向控股子公司牧泉元興提供2.8億元,該公司于2004年1-3月期間在金通證券上海營業部累計購入國債及現金結余共2.8億元,與2003年3月金信信托受讓伊利國有股金額幾乎相同。面對資金“騰挪”的質疑,董事會以“巧合”作了澄清。
其間,董事會對獨立董事也給予有力反擊,即以從事伊利項目咨詢業務的關聯交易違規為由,經過一番程序上的波折,最終在8月3日臨時股東大會上免去俞伯偉獨立董事的職務,另一位獨立董事王斌隨即提出辭職。俞伯偉當時表示,準備起訴公司高管,為自己維權清譽。
記者22日從自治區檢察機關獲悉,鄭俊懷等5人被刑拘緣于挪用公司的兩筆公款。2000年至2001年,伊利公司董事長鄭俊懷等人未經董事會同意,先后挪用1590萬元和1400萬元分別給呼和浩特華世商貿有限公司和啟元有限責任公司用于經營。檢察機關對鄭俊懷等人從立案到刑拘,都緣于挪用這兩筆公款。
伊利公司的年報顯示,華世商貿是伊利公司的第五大股東。經記者了解,華世商貿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30日,注冊資本為50萬元,經營范圍為化工產品、建材和日用百貨等。原法人代表張顯著,系伊利公司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負責人,另一位股東李永平,系伊利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證券事務代表。
據介紹,啟元公司注冊于2001年,法人代表即為伊利公司現任董事長鄭俊懷。伊利公司原是一戶國家相對控股的上市公司,國有股3200萬股。2001年,伊利公司對中高層管理人員實行期權激勵,為了便于持股,伊利公司用激勵資金注冊了啟元公司。截至目前,伊利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共獲得國有股期權獎勵近500萬股,均由啟元公司持有。
關于社會上傳聞的其它問題,檢察機關尚在進一步調查中。
(新華社記者 鐘華 湯計)
《市場報》 (2004年12月24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