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蘇伊
經過兩個多月、100多位專家的集體評選,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工作委員會21日推出了“2005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工作委員會被中國業界視為商業領域的智庫,它每年年底公布“
商業十大熱點展望”,這是對新的一年中國商業流通行業發展及環境變化所進行的既完整、又專業的預測。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黃國雄教授,請他對明年商業的十大熱點進行點評。
一、跨國零售商在中國進入全方位擴張時代。
從2004年12月11日開始標志著中國零售業進入后WTO時代,外國資本將更加暢通無阻地進入中國流通領域,進行全方位的擴張。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由按政策的進入轉向按WTO條款進入,享受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不受地點、規模、業態和資本構成比例的限制;
第二,由探索期轉向戰略發展期,先期在內地進行試點合資的外資企業,基本完成本土化試點階段,紛紛制定在中國發展的戰略性計劃;
第三,由一、二線開放城市向三、四線開放城市延伸。
第四,由單點擴張轉向資本運營轉變,控股、并購和整體收購,將成為今后外資進入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管理輸入轉向全方位的本土化經營,實施人才本土化、經營本土化、商品本土化的戰略;
第六,由零售業的進入向流通領域延伸,建立采購中心,發展物流配送,重視在倉儲、加工等方面的投入。
二、本土商業進入調整、組合的發展時期,流通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在調整、扶持、組合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城市骨干流通企業的同時,地方中小商業、中小連鎖商業將加快重組合并和合作進程,一批以區域發展為重點,以聯合采購、自愿加盟為主要形式的新興連鎖企業將迅速興起。而一些缺乏資金、缺乏特色舉步維艱的中小商業、中小連鎖企業,將面臨著倒閉兼并的危險。兼并、重組、合作、聯合等將成為2005年流通企業發展的基本形式。
三、國有流通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將逐步深化,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流通結構將逐步形成。
在中小國有商業完成民進國退戰略性轉移的同時,大型國有商業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以股份制改革為重點,以調整、重組、合并為主要手段,通過置換產權結構、置換機制、置換身份,推進產權制度的改革。民營商業在鞏固現有的基礎上將加快縱向開拓、橫向聯合,向城郊邊緣發展,并開始向農村市場延伸。
四、政府將通過多種途徑規范和促進流通產業健康發展,改善市場流通秩序。
商業立法速度加快,商業法制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包括“反壟斷法”在內的多部商業法規將陸續出臺。
《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管理條例》將正式發布執行,地級以上城市網點規劃制定將全部出臺,有利于指導、引導投資,保護投資者和經營者利益,促使城市健康、有序、協調發展。
五、流通領域加快全程食品安全監控體系的建設步伐。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和社會的穩定,同時也關系到商業企業的形象和信譽,已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國家出臺的食品安全管理條例和流通領域實施的“三綠工程”將加快建設進程,特別對各種食品和農產品,要從生產加工抓起,把好采購進貨的質量關,加強商品運輸、保管、加工的質量維護,嚴格銷售環節的商品質量管理,嚴禁有毒有害、霉爛變質商品進入消費領域,確保食品安全。
六、零售商更加重視與廠商、供應商的利益協調,實施雙贏戰略。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零售商、供應商和生產商成為市場供應的主體,它們關系的協調與穩定,不僅關系著各自的利益,也直接關系著社會整體效益的提高和經濟快速的發展。
在新的一年里,零售商的主要任務是要主動協調三方關系,兼顧三方利益,建立和規范各項收費制度,做到穩定、透明、公正、規范,嚴格禁止亂收費、亂攤派、亂打折,轉嫁負擔,損害生產商和供應商利益的單邊行為。
七、內外貿一體化將在管理和經營兩個層面有所突破。
內外貿一體化是世界性現象,是市場化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運行軌道的前提條件。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要求,經營層次的一體化,必須逐步實現:一是市場一體化;二是規則一體化;三是競爭一體化。
八、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商業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我國現在以每年1%-1.4%的速度加快城市化進程,每年有1000萬農業人口轉為非農業人口,有1億-1.3億的農民進城打工,給城市建設帶來新的任務、新的商機和新的壓力。
隨著國家《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管理》的頒布和實施,城市商業的發展進入新的時期。
“以城建市,以市興城”,營造和諧、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和購物場所,這是城市商業建設的根本任務。大中城市將更加重視社區商業建設,已建和在建的購物中心和商業街將面臨著新的考驗,要在置換中充實,調整中提高,更加注重人氣與商氣的集聚、規模與效益的同步、引進外資和扶持地方商業的協調。
九、中西部城市及中小城市流通業競爭加劇。
中央關于開發西部地區方針的進一步實施。
隨著對外開放,西部地區的重點城市和具有戰略意義的中小城市,將成為外資進入的重點。而中小商業(包括中小城市的商業、中小型連鎖商業、中小型商業企業)的發展,將成為2005年中國商業發展的重點和熱點,它不僅以區位優勢、規模優勢和機動靈活的機制優勢構成廣泛、穩定、鞏固的中國民族商業的基礎,同時也加劇了西部地區、中小城市流通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十、流通領域信用制度建設將向縱深發展。
“國無信不興,人無信不立,市無信不旺,商無信不發”,信譽、信任、信用是構成現今社會交流、交往和交易的基礎,是實現大批量、遠距離、多方位商品流通的根本保證。
中國商業信用體系的建設已經起步,并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在各個部門有力支持和配合下,正向縱深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的評估體系和監測系統,將成為新一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
《市場報》 (2004年12月24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