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艾滋病向一般人群擴散風險
我國衛生部門的首次同性戀人群基數及艾滋病感染率研究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存在著基數龐大的男性同性戀者人群,15歲至49歲性活躍期的中國男性同性戀者,約占同年齡段男性大眾人群的2%至4%。按此估算,時下我國男性同性戀者約為500萬至1000萬人,其艾滋病感染率約為1.35%。該項目負責人之一、黑龍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吳玉華研究員認為,這表明
,男性同性戀人群已成為我國艾滋病傳播與擴散的主要高危人群之一,“如果不采取有效預防控制措施,感染率很可能爆發性上升,并向一般人群迅速擴散。”
解開學術界困惑
吳玉華說:“這是目前中國關于艾滋病的流行情況調查中,接近真實的一次估算”。
據介紹,黑龍江省疾病控制中心與中國疾病預防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共同承擔了關于“男性同性戀者人數估計與HIV流行形勢分析”的科研課題,2002年正式啟動,歷時2年多。在哈爾濱市核心的6個區,研究團隊2周內持續對同性戀網站、酒吧、浴池、公廁、公園和廣場進行調查,采集樣本3萬多人次,調查對象以男性之間有性行為、兼有雙性戀的男性同性戀為主體。
據介紹,男性同性戀者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調查得到了一系列長期困惑學術界的關鍵數據,包括:男性同性戀人群在大眾成人人群中約占2%;其中艾滋病陽性檢出率為1.35%,而“男妓”的感染率高達4.76%。
中國疾病預防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室主任呂凡介紹,由于采用了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方法,這組數據已被中國衛生部在2004年的艾滋病流行報告中采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汪寧認為,這是中國第一次針對男性同性戀人數及其艾滋病感染率的官方調查,為我國準確分析艾滋病流行形式及有效控制預防提供了重要決策參考。
調研數據適用全國
調查中,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HIV確認實驗室和中國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對接受調查的男性同性戀者進行了艾滋病病毒感染檢測及核定。由于女性同性戀者性行為有別于男性,因此,她們性傳播艾滋病的危險性被忽略不計。
上世紀90年代初始,艾滋病開始在我國男性同性戀人群中傳播和流行。由于擔心受到社會排斥和公眾歧視,我國同性戀者和具有同性性取向的人群一般不愿公開表露自己的身份和行為,因而,此前官方在有關同性戀人數、同性性行為及艾滋病感染率方面的調查一直是空缺。這就使本次調查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吳玉華說:“一些男性同性戀者志愿加入調查分隊,并成為調查的主力,有力的保證了數據的真實可靠。”有關基因染色體的缺失或變異,是同性性取向產生和決定因素。吳玉華說:“此次研究調查所得數據適用于全國。”
同性性伙伴多達上百
據吳玉華另一個課題的調查顯示,超過50%的男性同性戀者擁有多個不同的男性性伴侶,最多者達100個以上。然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男性同性戀者的艾滋病知識普遍匱乏。據吳玉華調查,48%的男性同性戀者認為自己沒有染上艾滋病的危險,32%認為染上艾滋病的危險性很低。
吳玉華認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絕大多數男性同性戀者也同時是雙性戀,而他們實際上又大都同女性組成婚姻家庭。數據顯示,這部分人群中12.6%的人為已婚,有17.4%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是雙性戀,男同性戀人群將作為橋梁人群把艾滋病傳播給自己的配偶和孩子,因此,其傳播的隱蔽性和危險性也就越大,加劇了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的危險。
由于男性同性戀為艾滋病三大高危人群之一,因此艾滋病知識普及尤為重要。然而調查顯示,這個人群對防艾知識大部分從電視、收音機、報紙、雜志中獲得,從醫務人員中獲得相關知識的僅占16.6%。專家認為,由此可以看出,醫務人員宣傳艾滋病的力度遠遠不夠。
因此,有關專家認為,我國社會應正視和承認同性戀人群的客觀存在,加大向這一人群普及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力度,最大限度推廣安全套的使用。
作者:王茜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