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在現階段的中國內地股市,試圖兼顧公平和效率屬于奢侈愿望;在掠奪和欺詐早已潰爛成路人掩鼻大毒瘤的語境下,再喋喋不休言說“于發展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客觀上就是對為非作歹的縱容。
袁幼鳴
中國內地資本市場藏污納垢,有多少黑幕,天知道!
近日,伊利股份董事長鄭俊懷等5名高管人員涉嫌挪用巨額資金用于個人謀利被刑事拘留。按照某種過時的俗成,法院沒有審結的要案,正經傳媒不得“炒作”,對于伊利丑聞,新華社擺出了追蹤到底架式,看來,資本市場之陰暗,已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黑幕重重有社會原因。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相關各方曾經共襄神話制造與丑聞掩蓋。中國證監會前副主席史美倫女士旗幟鮮明地主張強化監管,一度,多數人就認為她要為股票市場熊市負責。然而,假的就是假的,偽裝終將蛻盡。事實無可爭辯地證明,虛假繁榮遺禍無窮——既嚴重戕害了公平,又堵死了效率之路。
對此,在零和博弈中天然處于弱勢狀態的廣大投資者最早幡然覺悟,認清了股市面目后,他們中的多數人呼吁政府職能部門強化資本市場監管,而不要顧及丑聞曝光對市場造成的所謂負面影響。道理顯而易見,起碼在現階段的中國內地股市,試圖兼顧公平和效率屬于奢侈愿望;在掠奪和欺詐早已潰爛成路人掩鼻大毒瘤的語境下,再喋喋不休言說“于發展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客觀上就是對為非作歹的縱容。
必須指出,面對廣大投資者的呼吁,監管部門反映緩慢。直到最近一段時間,被統稱為管理層的多個政府部門方顯露出開始聯手整治市場環境跡象。此次伊利股份鄭俊懷等人被刑拘,固然是管理層權衡利弊后不再“投鼠忌器”的結果,但類似行動能走多遠?會不會如輿論所期盼的那樣,演進為一場監管和刑罰風暴?不妨拭目以待。
在成文法體系下,行政監管和法律調整必須按照條文執行。此為基本原則,如果扭捏作態,那就什么也甭想干了。從新華社電訊可以讀出,鄭俊懷以及多名伊利股份高管涉案成因較為復雜。鄭俊懷等人涉嫌挪用巨額資金,用途可能與對上市公司進行MBO有關。MBO是一個是非含糊的區域,如經濟生活中諸多事物一樣,不乏多角度判斷空間。但是,既然最近一年多時間里,國資管理部門逐步明確了MBO禁止性規定,鄭俊懷等人如果依然大做資金游戲,動用公有資金收購公有股權就是違規,達到了刑法規定的挪用要件要求就是犯罪,沒有什么可以含糊對待的余地。
從此次對伊利股份事件的處置做法能夠看到,在至今為止的治理慣性之下,刑事拘留伊利股份這樣的國資控股上市公司、行業與地方龍頭企業高管人員,系從中央到地方多個部門會商的結果。顯然,這樣的會商方式需要改變,應該轉為各部門充分進行信息溝通、共享,但各司其職、依法行事的常規模式。
就證監會作用而言,此次稽查發現鄭俊懷等人涉嫌犯罪事實,尚不是日常監管的自然結果。如果不是今年六月中旬,伊利股份上演罷免要求單獨審計公司投資項目獨立董事鬧劇,有可能證監會還不會派調查組進入公司稽查,這一大丑聞的蓋子未必會被揭開。過去,已有為數不少上市公司是釀成惡劣后果之后才自動曝光的,作為直接監管著,證監會有責任將作奸犯科者抓個正著,并預防犯罪。
此次刑拘鄭俊懷等人由內蒙古反貪部門出面,但明顯不是他們獨立調查后作出的決定。公安經濟偵查部門、檢察反貪部門負有打擊資本市場犯罪的責任,但至今為止,司法獨立、主動介入相關犯罪調查的十分罕見。作為一種執法意識,相關部門對于影響社會治安的惡性案件較為重視,對資本市場犯罪卻明顯重視不足。須知,在憲法規定保護國有資產和公民合法財產制度下,資本市場犯罪同樣重大,有關部門不積極作為嚴重有違納稅人的委托。
懲處資本市場犯罪需要提高法律效率。相關部門要積極作為之外,鑒于資本市場犯罪特殊性,以及遏制需要刻不容緩,有必要針對既有的種種犯罪表現,作出專門、系統、完整的法律規定。最近,有媒體透露,證監會擬建議全國人大增加兩項刑罪,一個是挪用客戶資產罪,另一個是大股東侵占上市公司資產罪。在實現專門立法之前,于法律修訂中,有針對性地考慮打擊資本市場犯罪的實際需要,不失為一個辦法。
內中諸多黑幕天怒人怨,惟有讓更多的伊利丑聞曝光天下、接受刑罰,方能挽救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正在塌陷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