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未見減輕。明年,人民幣幣值走向,仍將牽動著全球目光。
2004年的中國經濟,在過熱與否和如何調控的爭論中度過。雖然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可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卻表現出了極大的差異。一方面,因為局部經濟過熱,中央政府不得不控制國內投資;另一方面,雖然經歷了宏觀調控的緊縮,可進出口、貿易贏余和外匯
儲備仍大幅上漲。到10月份,外匯儲備超過5400億美元,到11月份,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
進出口的發展、貿易贏余的提高、外匯儲備的增長,一方面成就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卻也成為某些國家陰謀逼迫人民幣升值的籍口。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近年,中國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貿易伙伴越來越重視中國的經濟地位。然而,這一切成就,都因美元的自我貶值,成為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與此同時,國外的投機資本也虎視眈眈地盯著人民幣,妄圖通過沖擊人民幣匯率達到套利的目的。
到了2005年,這些壓力是否還將繼續存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說,客觀地講,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這種壓力還會繼續。首先,中國經濟發展會被繼續看好;其次,中國外貿保持了繼續向上發展的規模,中國的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份額也會不斷提高。這兩點都會使人民幣在2005年繼續承受升值的壓力。此外,如果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繼續貶值,那么也將給人民幣造成升值壓力,而國際投機資本的存在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種壓力。
某些時候,外部壓力也會成為自主轉變的動力。一些專家認為,此次美元貶值,帶來的國際貿易調整、匯率調整以及貨幣體系的調整,如果中國政府把握好機會、控制好風險,也許會成為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外部動力。
事實上,中國政府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匯率機制的改革,同時也不斷地給人民幣減壓。近兩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逐步落實改革的構想。2004年前半年,幾乎每個月國家外匯管理局都有新的政策出臺,逐步放松外匯管制,近兩個月也出臺了多項政策放松資本項目的管制。
這些外匯改革政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更重要的是使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更接近市場。而且,從另一方面看,購匯、用匯政策的放寬,也使人們更容易換取外匯,從而為境內企業進行境外投資提供了便利。
當然,匯率形成機制和外匯供求機制的改革還需要其他諸多配套改革措施,例如制定更積極的對外投資戰略,調整人民幣匯率調控目標等。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調整應該根據國內實體經濟需要來決定,而不應迫于國外的壓力來決定升值與否。而且確定合適的匯率水平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能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和政府決策者的判斷來決定。完善匯率機制是中國自己的選擇,要充分考慮中國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避免匯率大幅度波動。盡管中國現在擁有巨額的外匯儲備,并且還在不斷增加。但是中國有化解壓力的工具和方式。
易憲容分析,人民幣在2005年不會升值,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一直在進行并且會不斷進行下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則表示,對待匯率問題的態度,還涉及到中國未來發展戰略的選擇。中國的經濟發展,應該從出口和FDI驅動型,轉向內外均衡的發展戰略。隨著中國貿易項目將由持續順差轉為基本平衡,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因素更多地將來自國內需求,同時美聯儲進入新一輪加息周期使得流入中國的熱錢可能會受到一定遏制,而不調整匯率形成機制的代價正逐步加大。目前看來,匯率形成機制實質性改革的時機正逐步走向成熟。
就在2004年將要結束的時候,12月8日,在海牙出席第七次中歐領導人會晤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隨著市場的變化,中國將逐漸實行人民幣彈性匯率機制,但這是一個復雜和漸進的過程。實行人民幣彈性機制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中國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經濟體系完善,金融體系健全;二是要有科學的方案,以保證中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三是要考慮對周邊國家的影響,中國對周邊國家負責,對世界負責。在回答記者關于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時間表的問題時,他說,“所謂匯率改革的時間表就取決于我談的3個因素”。
背景鏈接 《人民幣匯率改革大事記》
主持人點評《擇機更為重要》
作者:李園 主持人 劉振東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