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位朋友說起,美國一些小餐館,星期四的菜最豐盛;周末高價品種多,數量充足;從星期一起逐日減少。原來光顧餐館的大多是附近的工人,他們每星期四發薪,口袋里有了錢,自然會上餐館,并且吃得好一些,等周末一過,錢已花了不少,上餐館只能節省些;到了發薪前一天,有的人錢包中已空空如也,哪里還上得起餐館?
這種說法或許不無夸張,但美國不少職業,特別是那些薪資較低的工作,都是按周發
薪的。不僅是美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如此,公職人員一般發月薪,一部分產業工人發周薪,打零工的按日或按時當場結清。只有收入極高的高管、企業主等才拿年薪。這是很合理的,因為越是收入低、勞動強度大、有風險的工作,越需要及時付酬。而且發薪時間短,也可減少物價波動的影響———比較窮的人對物價的變化更敏感。
照理說,我國的農民工所從事的大多是勞動強度大、風險高、流動性大的工作,完全應該拿周薪或月薪,可是不知為什么,他們卻基本都是拿“年薪”。所以每近年底,農民工就會擔心能否拿到這份“年薪”,各級政府也要花很大的精力為他們追討欠薪,以至于得由國務院總理親自為農民工索薪。盡管如此,各地欠薪現象還是相當普遍。
《勞動法》的規定非常明確,勞動者的報酬必須按月以貨幣支付。就勞動者的身份而言,農民工與各類工人并無區別,應該同樣享受勞動者的權利。以往農村中的確是采用預支部分生活費或預分部分實物,至年底按收成分紅的分配辦法,那是因為農業生產的特殊情況,只能根據一年的最后結果來分配。既然他們已經從事工業生產,為什么還要按農業生產的規律辦事呢?
對不少農民工家庭來說,外出務工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即使到年底都能拿到“年薪”,對他們家庭的日常生活也有影響,萬一年內發生意外,或因事因病急需花錢,就更無法對付。每年高校新生入學時,都有農民工的子弟因籌措不到學費生活費而陷于困境,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到年底才有可能拿到工資。
對農民工按月發薪,不僅可以避免矛盾的積累和激化,而且有利于主管部門及時發現問題,實行有效的督促或強制。強制實行月薪制正是為了從源頭上堵塞欠薪漏洞,防止風險。例如,主管部門應該規定,任何工程或項目的預付款中必須包括農民工的工資,這筆錢不落實就不許開工,或勒令停工。承包商必須具備能按月支付工人工資的資質,如不具備,就應該吊銷執照,取消資格。至于建筑等農民工集中的行業,企業現行規章和合同中凡不符合勞動法按月付酬原則的,都應該廢除。
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與其每到年底為農民工追討欠薪,還不如平時每月檢查督促給農民工發薪。如果措施得當,處理及時,完全可以避免將問題和矛盾集中到年底。
(作者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