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盧葉
在12月21日舉行的“積極穩妥發展資本市場”高級論壇上,與會嘉賓就我國資本市場同經濟迅速發展不相匹配的現狀進行熱烈討論后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整體趨勢是好的,當務之急是盡快穩定股市,恢復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正確評估A股價格,同時使一些股票過低的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給廣大投資者以合理的回報。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還在會
上透露了今后將重點解決的八個問題。
尚福林:從戰略高度認識資本市場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發言中指出,要始終從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看資本市場發展。資本市場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深化金融改革、維護金融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要全面認識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增強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緊迫感,積極推進有利于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貫徹實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周正慶指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現在面臨的任務是,把認識和行動真正統一到黨中央的決定和國務院的文件精神上來,使我國資本市場的功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發揮。
厲以寧:對中國股市不應以偏概全
股市的走勢應當集中反映一段時期國內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GDP年均增長率維持在9%,遠高于全球同期水平,資本市場卻表現平平,特別是從2001年創下歷史新高之后,經歷了長達3年多的熊市。
中國股市緣何低迷?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厲以寧認為,當前對股市最有害的言論就是否定“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是正常的,主流是健康的”;對于證券市場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予以夸大,以偏概全甚至顛倒是非,使人們對股市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感。
厲以寧說,“必須認清中國的股份制和證券市場是在中國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同西方發達國家的股份制和證券市場產生和發展的途徑不一樣。這就決定了中國的股份制和證券市場不可能在發展前期就同國際接軌,就采取國際標準。”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國剛認為,近期以“一價定理”為依據,強調與其他國家或地區股價相比,中國的股價過高,在國際化進程中存在著巨大下行空間的言論,也對股市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他說,受各國或地區的法律制度、經濟發展水平、股市機制、投資者結構等一系列因素影響,股市的運行狀況也差異極大。在這種條件下,試圖用“一價定理”來討論股價,得出全球股市“一價”的結論,非但是謀求一件不可能之事,而且極易將研究引入誤區。
全國人大財經委調研室副主任許健認為,在對A股進行估價時應充分考慮中國國情。目前中國股市的流通股只占三分之一,是一個“含權的市場”,假如將來非流通股以凈資產價格的水平進入流通領域,市盈率就會大幅下降。
證監會:解決八大問題提振股市
尚福林說,今后證監會的工作重心在于著力解決八個問題,即:一是加強市場法制建設,積極推動做好證券法、公司法的修改;二是深化發行體制的市場化改革;三是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在繼續穩步發展主板市場的同時,完善中小企業板塊,探索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安排;四是完善市場產品結構;五是改善上市公司結構,加強公司治理,積極支持業績優良、具有良好投資價值的藍籌企業發行上市,積極推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六是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七是建立防范和化解風險的長效機制,提高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的效率;八是繼續穩步推進對外開放。
周正慶指出,發展資本市場要以“國九條”為根本,一方面充分考慮中國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的特點,采取經濟、法律等多種手段加以維護和扶植;另一方面要注意妥善解決市場資金供求保持基本平衡的問題,引進相應的合規資金進入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