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將在明年1月1日開始執行勞動市場改革方案,其基本出發點是大力促進低工資崗位就業,從嚴規范失業者再就業,減少人們對社會保障的依賴。在這一政策下,“一歐元工作”和“迷你工作”應運而生,德國失業者將面臨一次調整心態的考驗。
德國傳統的社會保障過于優厚,這使體制性失業人數在失業大軍中占有很大比例。德國失業者失業后可以得到32個月的失業救濟金,幾乎可3年不工作而不擔心衣食住行。優厚的
福利制度下,部分失業者實際已喪失工作興趣,心甘情愿地靠失業金?社會救濟金生活,他們甚至還成立了“幸福失業者”組織,為失業生活方式沾沾自喜。相比之下,美國失業者只能領6個月失業救濟金。
德國2005年勞動市場改革方案將領取失業金期限縮短到12個月到18個月。失業者最初6個月領取失業金;6個月后如仍沒找到工作,將被分配掛靠在勞動局就業中介公司。此期間地方勞動局或社會福利組織將為他們介紹工作,如在幼兒園帶孩子、打掃公共衛生、在醫院或敬老院服務等。這些工作每小時只支付1歐元到1.5歐元報酬。失業者每周工作不超過30小時,每月可在失業金基礎上增加150-200歐元收入。這些措施的目的是改變一些人長期形成的寧肯失業也不打短工的觀念,促使他們盡快重新就業。
政府還鼓勵失業者從事促進短期就業的“迷你”工作。這是一種低薪就業形式,主要是家政服務業和社會服務業,月收入在400歐元以下時,既不納稅也不繳保險金,失業者既增加收入,又使他們對勞動所得有滿足感。
德國勞動市場的改革目標,一是不養懶漢,二是從機制上保證失業者獲得就業機會,其手段是胡蘿卜與大棒齊下。失業者必須及時到勞動部門申報失業,以便盡快為其介紹新職業。失業者每拖延報到一天,將面臨減少失業金的懲罰。長期失業者必須接受任何合法工作,包括低于工資等級標準的工作。失業者對新工作不能以離家遠、工資低或大材小用為借口而拒絕。如果拒絕所介紹的新工作,又無有說服力的理由,將根據情節輕重暫停或削減失業金。
德國這些就業改革措施遭到不少人反對。但有識之士強調,改革方案進一步強制就業,意味著向懶人開刀。德國需要變革,這已經是德國人的共識。
(信息來源:駐菲律賓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