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黃大豆2號合約上市--孕育套利交易機會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1日 08:01 證券時報

    黃大豆2號合約本周三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為了更好地把握投資機會,我們有必要了解其品種特征,對其上市后的定位和對現有的1號豆合約造成的影響作一個分析。

    市場定位與價格定位

    從黃大豆2號合約交割質量標準來看,黃大豆2號合約主要定位于榨油用大豆,以出油率作為交割的主要質量標準,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都可以用于交割。其核心指標為粗脂肪(干基)≥17.0且≤21.0,根據這一標準,國產大豆目前的出油率一般都在16.5%以上,除掉13%水分按干基計算,基本都可以達到18%以上,可以符合交割標準。美國2004/05年度大豆作物的油脂含量平均為18.7%,18年來的平均水平為18.61%。按這一水平計算干基的初脂肪含量可以達到21%以上,按交割標準初脂肪含量達到21%以上可以獲得80元/噸的升水。進口大豆除了部分南美大豆外基本上都可以獲得80元的升水。其次不完善粒的標準為總量≤20.0,按這一指標,基本大部分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都可以達到標準。

    在了解了2號豆的交割質量標準后,可以看到國內的絕大部分大豆都可以達到黃大豆2號的交割標準,2004年中國大豆總使用量預期為3770萬噸,其中可供交割的現貨量規模達到3000萬噸以上,從這個角度來看黃大豆2號將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品種。同時黃大豆2號合約主要定位于榨油用大豆,采用散裝和袋裝交割并行,充分考慮了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不同的流通方式,貼近了現貨市場,降低了交割成本,使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充分接軌,充分滿足現貨市場榨油企業的需要。目前國內大豆70%以上用于榨油,其中60%以上來自于進口,面對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頻繁波動,以及買豆和壓榨后銷售產品的時間差,國內的大豆壓榨企業迫切需要轉移風險的工具,黃大豆2號合約的上市將滿足國內大豆現貨企業的主流需要,為其穩定生產和經營活動提供保證。相信黃大豆2號合約上市后,國內的壓榨企業將比較主動參如其中,從而推動這個品種的活躍和壯大。

    在分析了其市場定位后,對于其上市后的價格定位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初步的分析。由于國產四等大豆也滿足黃大豆2號的交割標準,而國產四等大豆用于黃大豆1號交割要貼水30塊/噸,從這個角度來看黃大豆2號的價格應該要比黃大豆1號要低。同時2號豆的價格是不包括包裝費,而1號包括包裝費用,這一點2號豆應該比1號豆要低40塊。從進口成本來看,目前的進口大豆成本在2850元/噸以上,減掉80元/噸的升水,進口大豆用于交割的成本在2770元/噸,從成本角度來看進口大豆要直接用于黃大豆2號交割是不合算的。綜合起來看,后期的黃大豆2號價格在上市后短期內主要還應以國產四等大豆的價格來定位,其價格應該比1號豆低70元左右。隨著市場的逐漸活躍,壓榨企業介入的增加,黃大豆2號的價格將逐步轉向進口大豆和國產大豆價格的綜合平衡,根據進口成本和國產大豆成本之間的差異,與黃大豆1號合約之間保持合理的價差。

    套利機會更加豐富

    黃大豆2號合約的上市,對于現在的大豆品種體系是一個有利的補充,同時對于現有的豆粕品種也是一個有利的促進,以后的大豆豆粕之間的套利機會將更為豐富。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黃大豆2號合約的上市,不可避免的要分流黃大豆1號合約的資金。由于黃大豆1號合約基本都可以用于黃大豆2號合約的交割,同時黃大豆2號合約更貼近目前的現貨市場,更好的滿足壓榨企業的需要,目前參與黃大豆1號的許多大豆壓榨企業將逐步轉移到黃大豆2號合約上來。隨著參入大豆市場現貨企業的逐步分化,2號豆的油豆定位和1號大豆的食用豆定位將逐漸清晰明確。從這個角度來看黃大豆2號的上市將對黃大豆1號將造成一定的價格壓力,這種壓力將是緩慢的漸進式的,隨著持倉量的下降,將使黃大豆1號的投機性需求造成的溢價降低。整體來看,黃大豆2號合約的上市,1號和2號之間,大豆和豆粕之間的價差變化關系將為我們提供更多的套利交易關系,同時隨著黃大豆2號合約和CBOT大豆交割標準的貼近,后期的CBOT大豆和大連大豆之間的跨市套利交易也將逐步增加。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黃大豆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健力寶收購案風云突變
楊振寧與女碩士訂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審判決
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家居家裝實用圖片集
窺視房地產業偷稅黑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