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金融時報》20日消息,英國工程雇主聯合會(The EngineeringEmployer’sFederation EEF)一項調查顯示,英國大多數制造企業認為未來5年內中國將對其競爭力構成最大威脅。
接受調查的500家英國主要工程制造企業中,57%認為中國是其發展的最大威脅,比例明顯高于2002年的27%和2001的18%。除中國外,中東歐和印度也被視為對英國制造業威脅較
大的地區。與此相反,認為北美和西歐等老對手為未來競爭威脅的比例大大下降——分別為8%和17%,而2001年的比率高達20%和53%。
有關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目前在基礎設施、研發和勞動力技能等方面投資較多,而英國交通設施欠完善,同時企業受稅收政策、各種規章束縛生產成本較高,很難同中國競爭。
對于來自英國制造業的擔憂以及歐美對中國經濟發展與日俱增的恐懼,《泰晤士報》發表題為“不必殺死中國龍”的相關評論文章,闡述中國經濟發展對英國及世界的影響。主要觀點有三:
一、中國之崛起無疑將改變世界經濟格局,但歷史上中國經濟就曾長期在全球占主導地位,只是19世紀以來才開始衰落——因此與其說中國開始崛起,倒不如說其在重復歷史更為確切。
二、歐美等國對中國崛起感到恐懼和厭惡可以理解,但很大程度上卻來自誤解。中國自上世紀70年代實行經濟改革以來經濟飛速發展,年均增長率達9%。雖然中國目前面臨著經濟過熱的問題,但多數經濟學者認為今后幾十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面對中國經濟改革的速度和規模,西方感到恐懼——他們擔心中國的制造業會打垮西方,破壞就業。事實并非如此。第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也曾讓歐美感到緊張,但最終歐美等國的就業機會并未被吞噬。瑞士聯合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指出,中國崛起的規模和日本當年相似。1965年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占全球GDP約4%,如今占約16%;中國目前占約4%,估計20年內將增至11%以上。第二,無須把中國的崛起與西方的制造業聯系起來。有人認為,中國巨大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將會使中國最終成為“世界工廠”。但如果所有產品都在中國生產,那么中國勞動力價格將被快速推高,現有的競爭優勢亦將不復存在。
三、中國廉價及相對低技能的勞動力資源只使其在低成本、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方面具備比較優勢,中國還需從西方進口高附加值、資本密集型產品。貿易數據顯示,中國不僅是制造大國,也是進口大國,中國巨大的市場同樣是歐洲和美國的機會。
文章最后指出,誰也不可否認中國確實給西方經濟,尤其是其制造業的低端市場帶來挑戰。但是當西方制造業某些部門的就業機會丟失時,西方國家在利用中國巨大市場的同時也同樣創造了就業。英國工程雇主聯合會調查雖然一方面反映出制造業對中國的恐懼,但另一方面也顯示,為了應對來自中國等發展中經濟體的競爭,英國制造企業也已采取了將部分業務外包、進行技術革新、轉向高附加值產品和特殊產品市場等積極措施。因此中國給英國及西方國家帶來的不僅是挑戰,也是機遇。(駐英使館經商處胡克濤2004-12-20)
(信息來源:駐英國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