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李毅中近日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說,對國有企業的改革社會各界都很關注,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有兩種議論要引起我們的重視。一種是反映了國有企業改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缺點,但把問題夸大了,以偏概全,甚至提出要暫停國有企業改革,暫停國有產權交易;一種是仍主張國有經濟從競爭性領域中全部退出。這兩種議論都是片面的,與事實不符,與中央精神不符。我們應當充分肯定國有企業改制的成績,要堅持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推進國有企業規范改制,促進國有產權有序流轉。
李毅中說,從實際看,各地能夠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精神,國有企業改制取得顯著成效。地方國有中小企業普遍實現了產權多元化,職工轉換了身份,企業轉變了機制,效益得到了提高,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效果開始顯現。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意見的通知》和《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下發后,規范改制和產權轉讓進入了新的階段。概括地講有“三個不一樣”,即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前后不一樣,全會后各方面的思想認識統一了,改革思路開闊了;地方國資監管機構成立前后不一樣,成立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行為主體和責任主體明確了,經營責任落實了;兩個文件發布前后不一樣,發布后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交易程序明確了,方式規范了。
李毅中指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確實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在改制程序中,進行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一些企業對土地確權定價不規范,對知識產權、技術專利、商譽等無形資產不評估或評估后不入賬;在產權交易中,相當一部分企業轉讓產權未進市場,有的進場未實現競價轉讓;再比如,一些地方多數搞管理層收購的企業存在不規范行為,出現國有資產流失,亟待糾正和規范等。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之一。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沒有一定的規模,沒有一定的數量,就會失去“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要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要求,研究制定國有經濟進退和布局結構調整的規劃,研究制定分行業、分企業調整的指導意見,增加前瞻性,減少盲目性。中央企業大都涉及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對今后改制要有通盤考慮,探索公有制經濟的多種實現形式,“股份制”不是私有化,要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省市也要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產業優勢的國有、國有控股骨干企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