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村全面小康進程的現狀、存在困難與發展建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7日 14: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中國的未來更加充滿希望。     一、國家農村全面小康標準的制定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農村全面小康的建設是全國全面小康建設的關鍵。     為了科學地監測和評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推動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進步,國家統計局與中央政策研究室成立聯合課題組,經過深入基層調研和多次召開國務院有關部門專家、領導參加的咨詢會和論證會,并在征求了全國200多位縣領導意見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制定了國家農村全面小康標準(以下簡稱國家標準)。該標準在制定時參考了五個方面的情況:一是“三步走”戰略構想的基本目標;二是2000年前后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有關指標的平均水平;三是目前我國農村20%最高收入人口中有關指標的平均水平;四是2000年城鎮居民有關指標的平均水平;五是部分大城市郊區有關指標的平均水平。國家標準共分6大類18個具體指標(見附表)。     二、目前廣東農村全面小康進程現狀     省農調隊按照上述國家標準,根據抽樣調查資料和有關部門提供的數字,對近三年廣東農村全面小康進程狀況進行了初步測評。省統計局與省委農辦、省發改委也聯合召集有關部門對測評結果進行了研究和評估。     按照國家標準和計分方法,廣東2003年農村全面小康得分為43.1分。在國家標準六大類指標中,廣東實現程度依次為:“經濟發展”為55.5%、“民主法制”為55%、“生活質量”為40.8%、“社會發展”為38.9%、“人口素質”為37.0%、“資源環境”為14.3%。     在國家標準18項具體評價指標中,我省‘農村居民基尼系數’、‘森林覆蓋率’和‘萬元農業GDP用水量’的實現程度最高,均達到100%!r村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恩格爾系數’、‘農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比重’和‘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等指標的實現程度較低,2003年分別只有5.5%、12.2%、13.3%和25.5%。‘常用耕地面積變動幅度’的實現程度最差,為-100%。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測算,我國2003年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16.9%。得分排前十位的省(市、自治區)依次為:上海(85.2分)、北京(76.2分)、天津(64.2分)、浙江(51.1分)、廣東(43.1分)、江蘇(41.4分)、山東(37.5分)、福建(33.6分)、遼寧(26.1分)和河北(24.4分)。     廣東排在浙江之后江蘇之前,列第5位。3個直轄市農村耕地面積小,農業所占比重低,真正從事農業的農民數量少,與廣東農村可比性差。而我省與浙江的差異主要是:廣東大片山區和東、西兩翼地區,經濟發展比較慢,農民收入比較低;地區差異、城鄉差異和農民之間的差異均比浙江大。江蘇、山東和福建省的小康得分與廣東的差距分別為1.7分、5.6分和9.5分。這些“追兵”的農村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廣東農村如不加快發展,就有可能被他們超越。     按照國家標準和計分方法,廣東農村全面小康2000~2003年各年的得分分別為29.0、33.3、38.4和43.1分,實現程度分別為29.0%、33.3%、38.4%和43.1%,平均每年提高4.7個百分點。按此速度發展預計,2013年廣東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可達到90%以上,即可以基本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目標。     三、廣東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五大難點     由于實行城鄉不同的戶籍、教育、就業、國土管理和社會保障制度,中國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農民與市民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這是中國國情的現實,廣東也不例外。我省要基本實現國家農村全面小康標準,存在五個難點:     (一)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國家標準中,“經濟發展”占29%的權重。目前我省縣域經濟總體上說比較薄弱,城鄉發展不協調、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成為廣東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兩大滯后點。據抽樣調查資料計算,2003年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分別比珠江三角洲低33和30個百分點。另外,還存在著農民外出打工人數增幅放緩,外出務工收入增加緩慢;近兩年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價格上升,但農民得到的好處大半被農資價格上漲或中間環節抵消;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單家獨戶小規模經濟仍是廣東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農村水利建設長期失修,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越來越低等問題。上述種種原因,使得我省2000~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長3.5%,增長比較緩慢。     (二)農村社會保障剛起步,保障水平比較低。國家標準中,“社會保障”指標占12%的權重。2003年廣東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為5%,實現程度只有5.5%,我省雖然1994年就出臺了全省養老保險辦法,但除部分農村干部和珠江三角洲部分農民外,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相當有限。由于農村幅員廣闊,人口眾多,農村社會保障發展起步艱難,農民老有所養、貧有所扶、病有所醫的問題難予有效解決,與城市居民差距甚遠。廣東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也不高,2003年為30.4%,實現程度只有25.5%。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的農民,醫療保障的程度也非常低。     (三)農村基礎教育設施落后,人口素質提高不易。國家標準中,“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占12%的權重。據抽樣調查資料,2003年廣東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87年,僅相當于初中二年級的水平;農村7~15歲兒童在學率為96.5%,仍有少部分適齡兒童失學和輟學。一方面是由于農村中基礎教育設施比較落后、合格師資不足,農村兒童接受的教育有欠缺;另一方面是農業中缺少高學歷職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材大部分都流出農村。因此要整體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還需要較長的過程。     (四)農民消費習慣偏重于“吃”,文化娛樂消費支出較少。國家標準中,“農民生活質量”指標占23%的權重。廣東人以“吃”為主,酒樓茶館遍布城鄉,其數量之多和營業時間之長在全國屈指可數。廣東農民食品消費支出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不僅影響了恩格爾系數的下降幅度,也影響了農村居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比重的上升。     (五)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保證耕地面積動態平衡的任務相當繁重。國家標準中,要求“常用耕地面積變動幅度”大于或等于零(即保持增長或不減少)。雖然該指標只占3%的權重,但我省要實現該指標難度非常大。據有關資料,1980年到2003年,廣東耕地面積由2750.71千公頃下降到2133.97千公頃,減少了22.4%;平均每年遞減1%左右。2000~2003年,廣東常用耕地面積變動幅度的實現程度均為-100%,是18項具體指標中唯一連續四年實現程度為負值的指標。     四、加快廣東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看法     最近,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現場會,總結了我省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經驗,部署了今后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城鄉體制改革、城鄉居民就業以及社會保障等五大方面的任務。這是廣東在新世紀的新思路和新舉措,是面對重重困難而又必須進行的新的“長征”,也是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為了早日實現廣東農村全面小康目標,我們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農民收入在全面小康標準中占20%的權重,是最為關鍵的指標。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民來說,主要是“少取”。在提高農民收入方面,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可以有所作為,應該有所作為,也必須有所作為。     (二)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各地要努力建立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城鄉對接、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有條件的地方還應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一是各級政府應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對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監督力度,制止變相收費的情況發生,同時確保省財政每年用于資助農村困難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書雜費的資金落到實處。     (四)優化農村的消費環境。近年我省農村的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但公路、衛生院、電影院、學校等基礎設施還遠落后于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居民文化娛樂的消費支出。因此,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優化農村的消費環境,豐富農民的文體活動。     (五)采取嚴格措施依法保護耕地。各級黨委、政府要提高認識,進一步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耕地的關系,加強對耕地的管理。一方面,要嚴格禁止違規占用耕地搞工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開墾新的耕地和減少丟荒,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附表:按國家標準計算的2003年廣東農村全面小康情況 指標 權數 單位 總體小康值 全面小康標準 一、經濟發展 29 ― ― ― 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 元/人 2200 ≥6000 2.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 5 % 50 ≤35 3.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 4 % 16 ≥35 二、社會發展 20 ― ― ― 1.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 8 % 10 ≥90 2.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 4 % 1.8 ≥60 3.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 4 人 1 ≥4 4.農村居民基尼系數 4 ― 0.35 0.3~0.4 三、人口素質 15 ― ― ― 1.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2 年 7.4 ≥9 2.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3 年 69.5 ≥75 四、生活質量 23 ― ― ― 1.恩格爾系數 4 ― 49 ≤40 2.居住質量 11 % 18 ≥75 3.農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比重 3 % 2.5 ≥7 4.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 5 % 28 ≥60 五、民主法制 6 ― ― ― 1.農民對村政務公開的滿意度 3 % 55 ≥85 2.農民對社會安全的滿意度 3 % 60 ≥85 六、資源環境 7 ― ― ― 1.常用耕地面積變動幅度 3 % -0.3 ≥0 2.森林覆蓋率 2 % 16.5 ≥23 3.萬元農業GDP用水量 2 立方米 2600 ≤1500 綜合實現程度 100 % ― ― 指標 2003年實際值 實現程度(%) 綜合分值 一、經濟發展 55.5 16.1 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77 46.8 9.4 2.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 36.8 88.0 4.4 3.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 27.1 58.4 2.3 二、社會發展 38.9 7.8 1.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 30.4 25.5 2.0 2.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 5.0 5.5 0.2 3.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 2.1 38.0 1.5 4.農村居民基尼系數 0.337 100 4.0 三、人口素質 37.0 5.5 1.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7.9 29.4 3.5 2.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73.2 37.3 2.0 四、生活質量 40.8 9.4 1.恩格爾系數 47.9 12.2 0.5 2.居住質量 47.8 52.3 5.8 3.農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比重 3.1 13.3 0.4 4.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 45.6 54.9 2.7 五、民主法制 55.0 3.3 1.農民對村政務公開的滿意度 70 50.0 1.5 2.農民對社會安全的滿意度 75 60.0 1.8 六、資源環境 14.3 1.0 1.常用耕地面積變動幅度 -9.4 -100 -3.0 2.森林覆蓋率 45.8 100 2.0 3.萬元農業GDP用水量 1336 100 2.0 綜合實現程度 ― ― 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