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12月9日,全球第二大PC生產商惠普(HP)一舉推出十幾款新產品,其中最低一款的價格只有3999元,這在HP的歷史上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此時,業界目光都被吸引到聯想與IBM的聯姻上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個重要的消息。
實際上,IBM下嫁聯想,HP走上低價路線,都是出于全球PC產業低迷不振的形勢所迫。至此,PC業最后一個品牌和價格的高臺已經坍塌,大家一咕腦地滾入了價格戰的泥坑。
█低價戰略出于無奈
有評論認為,HP推出低價PC是為了應對聯想與IBM的聯合,爭取擴大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這種分析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HP事先已經得到準確消息,進而迅速采取的一種應急戰略,為的是收攏IBM正受到嚴重沖擊的客戶資源。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像HP這樣的國際巨頭企業,其每一個戰略決策的制定和實施都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研究與論證,否則它就太夠靈活了,而這種靈活正是大型企業所普遍欠缺的。
實際的情況可能是,HP的低價戰略已經醞釀了許久,其原因則是由于全球PC市場長期低迷,HP的份額不斷被價格更低、渠道更“直”的Dell所蠶食。按照Gartner、IDC等市場研究機構的統計分析,近年來HP、IBM的PC業務經營業績每況愈下,虧損額日漸增大。相反,堅持走低價、直銷路線的Dell卻是不斷進取,不但PC銷量升至首位,同時也是惟一盈利的PC企業。
而這,顯然完全不是HP兩年之前收購Compaq時預想的結果,戰略調整自然也就在所難免。
█大勢所趨不低也難
與HP、IBM以至聯想等企業相比,Dell的PC業務極具特色。在生產環節上,它采取較為徹底的訂單式生產,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零庫存”,從而節省下大筆的周轉資金,減少庫存損耗;以此為依托,并依靠規模化生產的優勢,它可以在價格上與低端廠商死拼,同時還能保證獲得足夠的利潤;在銷售上,它的直銷方式更是獨樹一幟,成效顯著。
Dell模式不會是惟一的成功戰略,但目前看來它還是最成功的,這就必然導致其他企業的借鑒與效仿。令人苦惱的是,Dell最成功的直銷方式太獨特,同業間難以照抄照搬,而價格上的比拼卻不存在任何問題。
再者,PC問世的20多年以來,雖然計算能力已是今非昔比,但產品的基本框架卻無大的改變。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相關配件的生產成本必然不斷降低。而當PC成為一種廣泛生產的大眾化商品的時候,它的價格及其利潤水平也就必然要在大眾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從這個意義上講,PC利潤微薄是經濟發展規律所決定的,也是任何力量所無法改變的。
試想,當飛機被用來搬運磚頭、瓦塊的時候,巡航導彈肯定也不值幾個錢了。
█看誰死在最后
PC產業可以被看作是IT業的先鋒,產業格局的變化非常頻繁而劇烈。Compaq曾經是全球最大的PC生產商,僅無形資產就達上百億美元,卻于2002年被HP收購。當時,Compaq已滑落到業界第三的位置,而HP的景況也不是很好,雙方均受到IBM的打壓和Dell的追擊。并購的結果,HP-Compaq一舉成為全球最大PC生產商,但其意義也僅此而已。新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即遭到廣泛質疑,經營業績更是乏善可陳,第一的位置僅僅保持了一年有余,卻很快就滑入了虧損的深淵。
由此也可以看出,聯想收購IBMPC業務之舉是多么的不足為道。
不久前,Gartner發表的一份報告,預測幾年之內PC三巨頭(指排名前三位的Dell、HP和IBM)都將死掉。且不說Gartner的依據是否充分,如今IBM的位置已經為聯想所取代,等于是已經應驗。人們普遍猜想,下一個死掉的可能就是HP。
低價路線,擺明了是HP為避免重蹈IBM后塵的一種明智策略,但能否真正見效卻還很難講。根據IDC的分析,IBM退出PC市場,最大的受益者將是Dell和HP。筆者認為,HP或許能從高端用戶那里得到一些收獲,但低端市場卻不見得會沾到便宜。其次,HP的PC戰略至今仍不夠明朗,需要作出更大幅度的調整才能扭轉業界對它的認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全球PC業利潤微薄的狀態將持續下去,市場競爭壓力也會繼續增大,而這種壓力對于HP這類業務分散、轉向不夠靈活的巨型企業來說威脅更大。倘若真如Gartner所說,連Dell都難逃一死的話,HP似乎更沒有存在下去的理由——至少現在看來是這樣。
《市場報》 (2004年12月17日 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