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非壽險公司的彈性策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7日 11:16 證券時報 | |||||||||
    入世以來,我國保險市場對外國非壽險公司的準入門檻一直較低,從一開始就允許外國非壽險公司以全資子公司的形式進入市場,到現在,即12月11日后取消了外資非壽險公司的營業地域限制,并允許外資非壽險公司經營除法定保險外的一切非壽險業務。可以說我國的非壽險市場已經完全開放。     入世三年來,人們一直在探討外資保險公司對我國本土保險公司的
    首先,外資非壽險公司基本上都是以全資子公司的方式進入中國的,這就是的這些公司可以保持其最純粹、本源的企業文化、企業理念和企業精髓。根據保監會的規定,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條件有經營保險業務三十年以上、在中國境內設立代表機構兩年以上、提出申請前一年年末總資產不少于五十億美元等,可見能在中國設立保險公司的外資公司一定不會是小公司。就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保險公司來看全部都是世界重量級的金融機構,即是一家中等規模的保險公司資產也有一千億美元,相當于我國本土保險公司的總資產。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撐讓這些外資公司可以不去計較短期利益,而是在穩中求進。     其次,外資非壽險公司的業務專長在責任險、貨運險、保證保險、信用保險等,而這些都是我國本土公司的薄弱環節。盡管現在我國本土公司擅長的車險、企財險占據非壽險保費收入的70%以上,但是隨著非壽險業的逐步發展和國民保險意識的提升,責任險、信用保險等領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外資公司很有可能不會在傳統的車險、企財險方面與中資硬拼,而有可能在中資忽視或者稍弱的責任險等方面異軍突起。     再此,外資非壽險公司的產品創新能力是令人矚目的。為了滿足我國民眾的需求,這些公司立足于引進海外先進經驗,加之海外母公司的技術支持、人員支持、管理經驗支持,不斷地推出高質量、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例如“航班延誤險”、“出口產品責任險”等,都是本土公司尚未涉足的領域。     第四,外資非壽險公司有著系統的人才戰略。全面合理的薪酬體系、良好發展的員工培訓計劃、公平有效的績效考評制度等都是外資吸引人才的法寶,也是我國本土公司應加以改進的方面。據專家估計,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人才的供需比為1比4。一項調查表明,在中國員工進行職業選擇時,最重要的依據是以下三方面:薪酬,約占35%;自我能力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約占32%;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約占30%。而在這三個方面,外資保險公司的優勢是突出的。     第五,由于非壽險業務基本上是短期業務,民眾對公司的若干年后的發展狀況的關心程度不及壽險,在選擇保險公司上更加看重服務、產品、信譽等軟件。早在2002年,中國保險市場聯合調查研究課題組對國內五十個城市進行調查顯示,國民對外資保險公司的期望值較高,普遍認為他們在服務、人員素質、產品、賠付、資本規模、信譽等方面優于本土的中資公司。加之現在國民的短期保險意識較強,于是在意外險、健康險等方面外資有較強的競爭力。     顯而易見,在非壽險市場上,外資公司有著相當的競爭力。目前這些公司大多將客戶定位在較高端的市場,傾向于高收入人群。眾所周知,這部分客戶屬于優質的資源,有利于公司形成承保利潤。這相對于我國本土公司的規模戰術是大相徑庭的。此外,在區域選擇上,外資公司重點放在了北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經濟、保險都較發達地區,這也使得外資減去了培養民眾保險意識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