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近日發布消息稱,重啟股票指數期貨開發,由專家組成的項目小組已正式成立。但就在一個多月前,世界最大的期權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已正式推出中國股指期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也隨后上市同類產品。目前,新加坡交易所也正在緊鑼密鼓地計劃推出中國A股股票指數期貨。
“這類接二連三的消息,讓任何一位在國內證券期貨界工作的人都不能無動于衷。”
一家期貨公司的高層說,境外機構紛紛搶注中國股票指數期貨,事關我國金融安全,有關部門應密切關注并積極應對。
場內交易衍生品市場發展明顯滯后
10月18日,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正式推出中國股指期貨,交易對象是包括中海油、中國鋁業、中國人壽、中國電信在內的16家中國公司股票構成的指數期貨合約。
這則來自大洋彼岸的消息,讓上海期交所和上海證交所感到了震動。上海期交所有關人士說:“這本應是我們做的事,眼下只能眼看先機被境外機構占去。”
新加坡交易所一位高層人士最近表示,上市中國股指期貨“是新加坡交易所為抵消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量下滑而采取的爭取亞太地區衍生品業務的戰略性舉措”。
據上海期貨交易所專家介紹,像股指期貨這樣的金融衍生品,其交易場所一般有兩大類別:一類是在規范的交易所集中交易的衍生品,稱為場內合約,主要包括股指期貨、利率期貨、外匯期貨;另一類是通過金融機構一對一的談判進行交易,稱為場外合約,主要包括遠期、互換等。
“在我國,銀監會發布的《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已于今年3月1日實施,為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但相比之下,在交易所場內交易的衍生品市場發展已明顯滯后。”這位專家無奈地說。
境外機構搶先推出我國股指期貨
“誰都明白,同一時區內的同一期貨產品,后推出者一般處于競爭的不利地位。”上海期貨交易所有關人士說。
專家也認為,隨著國內股票市場對外資開放,境外交易所上市中國A股指數期貨,如果不能及時提供股指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那些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在國內買賣股票的同時,勢必通過境外交易所利用A股指數期貨進行風險管理。
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有可能形成我國股票的現貨市場與股指期貨市場在境內外的割據局面,并導致中國資本市場結構的嚴重缺失;另一方面,我國監管機構對境外股指期貨市場無權監管,尤其當股指期貨市場價格操縱行為的負面影響傳遞到國內股票市場時,后果將不堪設想。
世華財訊分析師張晨昊也認為,在我國股票指數期貨一時難以出臺的背景下,境外機構搶先出臺我國股票指數期貨,將產生三方面不利影響:第一,可能影響我國金融市場整體發展;第二,高額的股指期貨交易手續費收入將流入他國交易所;第三,國際炒家在他國市場上操縱東道國股指期貨。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戴國強教授指出,股指期貨這樣的風險管理工具事關我國金融安全,“一旦被他國搶先推出,不僅不利于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一定情況下還可能被國際大投機家所利用,勢必威脅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
據戴國強教授介紹,歷史上新加坡曾搶先推出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及臺灣地區股票指數期貨合約,使得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的金融市場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非常被動。
加快研發金融衍生產品
9月中旬,歐洲貨幣雜志在上海舉辦了一次中國衍生品市場高峰會議。這次會議上,不少境外專家也建議,我國應在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同時,盡早推出在期貨交易所集中交易的標準化合約。
新加坡發展銀行執行董事沃特?張表示,現在中國股市低迷,正是推出A股指數比較好的時機。同時,我國還是繼日本和韓國之后的亞洲第三大債券市場,中國也應該適時考慮利率衍生產品,因為利率衍生品也是政府可以考慮采用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JP摩根中國與香港區信貸利率市場執行董事丹尼斯?萬也指出,中國企業亟需避險工具,因為“金融衍生品的使用不但可以降低他們現金流與收益率的波動,而且還能有效地減少融資成本;更為重要的是,風險控制部門在優化投資組合的同時,能夠積極主動地規避市場風險,而不僅僅是被動等待”。
復旦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劉文財等專家認為,新興市場國家由于信用風險高等原因,重點發展的還是交易所市場。他說:“場外合約交易的發展為交易所交易產品準備了基礎,但同時由于我國投資者風險意識普及程度不高,市場發展時間不長,因此我們應該考慮加快發展在交易所市場交易的標準合約衍生品,以控制風險,穩定市場,服務于國民經濟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我國的期貨交易所在商品期貨方面的多年實踐,積累了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和人才隊伍。在我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開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宜于選擇專業的期貨交易所進行,這樣能夠有助于相對隔離現貨和期貨市場的風險,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保證初期的順利起步和今后的穩妥運行。
|